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和国际地位的稳定,中国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重建的需求日益迫切。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对于文化自信的立场与心态是国家成功重建并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来源,但是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并不容乐观。以传统文化滋养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重建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在"非遗"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当仁不让成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受众导向分析,探索利用"非遗"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校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头。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着青年学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关乎一代青年的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3.
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力量。文化自信是治疗青年"空心病"的精神良药。增强文化自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内核,立足青年实际,构建青年文化自信教育体系,引导青年传承文化基因,勇担复兴重任。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作为实现复兴伟业的重要支撑,具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新时代特质。文化自信与文化使命紧密关联,新时代要完成繁荣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必然要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坚定政治立场,整合青年多元思想,创新传统文化,重塑青年文化信心,营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氛围,涵养青年文化自信,综合多种新媒体技术,彰显中华文化魅力来提振青年文化自信,为完成文化使命乃至中国梦想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它引领当今社会主流文化。中国当代的青年主流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与文化自信有着天然的契合。文化自信为当代中国青年主流文化提供思想理念和指引前进方向,青年主流文化的影响和传播又能带动全面和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青年社会化中的"文化反哺"现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同时对父辈进行着"文化反哺":青年对社会的新器物的使用和新潮流的了解上拥有优势的"话语权力";青年在日常生活层面影响着父辈的行为取向;青年在价值观、人生观上"反哺"父辈.文章立足于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急剧变迁的社会大环境是"文化反哺"现象发生的社会宏观背景;青年同辈群体的交往、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是青年"反哺"能力形成的主要社会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不爱过传统节日、不重视纪念节日,热衷于追捧西方节日并自我创设一系列在同质群体内流行的另类节日的现象,这些都反映了在青年群体中存在着节日文化"泛化"的趋势,应当引起青年研究、青年工作部门和组织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对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泛化"现象和成因的理性思考,应通过重视媒体责任、开展仪式教育、吸纳先进外来文化、包容和发展青年个性等路径对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进行重建与创新,从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节日文化价值观,并为发展先进文化而发挥青年的创造和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兴盛。文化自信是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条件,而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情怀则是文化自信建设的不竭动力。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特色鲜明,尤其以红安县最为典型。加强我国的文化自信建设,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大别山境内的各类红色资源,使大别山红色文化在我国文化自信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思想和文化等精神要素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元文化对当代青年群体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心理状态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要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须以多元文化为视角,对我国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现实困境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解决现实问题,推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微文化以"微观、快捷、私密"的运作理念,影响着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功利价值观和伦理价值观养成。就微文化的积极效用来说,其微观性推动了青年政治价值观的快速养成、快捷性拓展了青年功利价值观的广阔视野、私密性有助于青年伦理价值观的积极取向。就微文化的消极作用来说,微文化传播主体大众化不利于青年政治价值观的理性选择,微文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不利于青年利益价值观的整合,微文化交流互动性不利于青年消费价值观的合理变迁。规避微文化的负面效用,必须加强微文化的引导、注重微文化的监督、丰富民众微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1.
文化安全与发展中国家文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安全的核心是维护国家的文化利益,国家的文化利益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亡与发展。全球化下的文化殖民主义凸显了发展中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全球化也为发展中国家维护文化安全提供了机遇。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文化会面临什么样的境遇,一切取决于发展中国家自己的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浪潮,文化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文化的共性特征日益增长,文化的民族差异性也日益凸显,我们既面临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也面临着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扩大文化交流,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突出民族特点,强化创新观念,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这是构建既适应文化全球化又保持鲜明民族化个性特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肖勤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109-110
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非语言交际研究的核心是文化差异研究。文化相对主义提倡文化的平等性和多样性或多元化。试图用文化相对论去理解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人士消除文化冲突和文化休克,真正达到跨文化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的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研究范式陷入矛盾性的理论困境,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引入,为文化研究开辟了另外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物在保存民族的记忆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民族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民族文化的衰亡和民族文物流失的进程大大加速。如何保护民族文物从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成为国家文化政策迫切关注的问题。《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通过为我国民族文物的保护提供了契机和机遇。  相似文献   

16.
文化哲学具有文化性与哲学性,文化性是它的基础。文化哲学的文化性体现于它在文化视阈下,文化程序的纵向展开的可能性,也就是文化的发生、发展和文化成果。在文化性与哲学性的不同维度的对话中,文化哲学达到了合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18.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有关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建构,文化产业的政策制定和发展战略研究,文化产业的行业分析、区域分析、比较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等.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区域研究偏重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关注较少: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以及缺少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研究和改革是在西方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话语背景中展开的。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理论方法时,过于注重操作和形式化层面,而这些理论和方法背后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冲突往往被忽视了,从而导致了理论上过度推论和实践中的种种不适应。从文化人类学、知识社会学、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视野出发,分析目前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普遍面临的文化冲击和文化适应问题,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教育文化十分丰富,对西方教育文化的学习一定要注意与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的关系, 注重在传统教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整合。  相似文献   

20.
多元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问题在当代中国鲜明凸显,它既是长期社会变革的历史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碰撞的必然表现,彰显了社会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多元化给社会以进步与活力,也为核心价值和主流价值建设提出了挑战,造成文化认同的困惑,增加了文化选择的困难。应当加强对于文化建设中诸多前提性问题的哲学追问,提升文化自觉,加强文化认同,促进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