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爱华 《成才之路》2022,(14):87-89
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体现习作的本质追求,对此,教师要有整合、优化、创新、拓展的意识,引导学生捕捉生活元素,适时融入生活素材,丰富习作内容,让写作充满光彩和感人的力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如何让学生科学合理搜集写作素材,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生活感悟,如何进入习作的情感世界,这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探究语文习作生...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要重视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收集材料,让学生有话可写。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力求收到良好的习作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并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快乐写作的信念。为此,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学生留心观察、感悟生活,扩充阅读、丰富文库,激励提高等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在写作中感受快乐。  相似文献   

4.
“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学习作例文时,教师要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习作的具体内容,挖掘习作例文的功能,确立适切的教学目标;要聚焦教学评价,让课堂教学增值;要适时使用习作例文,解决学生习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样教学,能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教学价值,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掌握阅读策略,有效提高习作例文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就我们的习作课堂教学而言,是一个缺憾,小学生习作难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面对这种困惑,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手段为学生铺好习作之路,从根本上抓好小学生的习作教学。1.多观察,积累习作素材小学生习作必须要有素材,生活属于写作的源泉。要想让学生掌握好写作材料,平时就多教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习作离不开生活。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改变之前的授课思维,让学生占据主体位置,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习作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索。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师改变之前的授课思维,在对学生进行习作教学中则借助先进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打造更优质的探索平台。互动式评改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习作学习中,同时有助于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创作。主要分析语文教师如何在习作教学中有效地实施互动式评改以强化班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是否真的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将习作教学更加生活化,指导学生动真情,写实感。避免形式,要多注重内容;不追求奢华,但求平实。教师可以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明晰生活是写作的本源;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细节;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习作的感动;还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在习作中渗透真情实感。总之,作文教学要接地气,要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9.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语文写作的启蒙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语文习作提出以下阶段性标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习作;在实践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易于动脑,乐于表达"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实情感。探讨了怎样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结合三年级教材进行习作的教学实践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是重点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要结合生活化内容开展教学,将生活知识融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高效理解语文习作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将生活化内容融入写作中,从而使学生的写作内容更为真实,语文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在习作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效果不佳。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写作,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让他们在习作中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在轻松中踏入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生活,善于放飞童真,返璞归真,让学生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让我们的习作教学充满生命之趣。  相似文献   

13.
教师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教学,提升学生作文评改能力。教师不但要在课内紧扣教材,指导学生完成单元习作,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加大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从自然以及社会生活中感悟,真正提升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学以致用的视角来看写作教学,不能停留于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要将语文知识融入写作实践中,让学生学习写作、锻炼能力。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教师应用围绕习作单元来聚合语文要素知识,将写作知识融入习作任务群中,依托写作活动来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知识,参照习作例文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通过语文习作课程的学习能有效锻炼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但在实际习作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完成习作内容比较困难。主要从观察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运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顺利地完成习作并提升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易于动笔写真事,乐于动笔表真情。作文是语文基本功中集中的体现,也是衡量和体现学生其他语文技能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发写作欲望,培养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习作中感受到快乐。多少年来,令语文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只要提起作文,学生就焦虑,教师也苦闷。学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缺少情感。课堂上,教师讲得神采飞扬,仍然提不起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写出来的作文还是"言之无物",做"无病呻吟"之态。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了解和关注。"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也是一样,生活便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是我们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的作文"柳暗花明",把学生学习作文训练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感染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将生活融入作文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上,让小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把"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先说后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师生共同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采用激励机制等方法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新课改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要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捕捉习作材料,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彰显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留心生活,读背练改,积累习作材料;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表达,彰显自我风格;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拘一格进行习作训练;指导学生观察,善于发现,丰富习作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