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幼儿师资培养的重任,在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增强教育主体运行合力,提升学生主体意识,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下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同时,建立“思政+学前教育”“思政+专业建设”“思政+课程改革”“思政+主题实践”的多层面思政教育综合体,积极推动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实践。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资源共享平台,积极打造课程思政教学新路径,有序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合力育人成效,各高校大思政建设正在着力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体系。课题组在国际商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改革实践,提出了“三位一体”建设框架。其核心是“专业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目标+单元思政目标”的三级一体同向目标体系,其落实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导”的三位一体同行教学设计,其保障靠“院党团委+学工线+教学线”三线互动配合。为了保证建设成效,实践中要着力于应对建设基础、建设特色和建设难点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文化认同”作为“乡土情怀”培育的主位因素,起着支配人类行为的思维准则与价值取向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乡土教育信念不足,缺乏乡土文化自信”与“寻根意识亟须唤醒,乡土文脉亟须传承”的问题,教师应以“幼儿文学”课程为载体,从儿歌、幼儿诗、童话、绘本等各种体裁入手,唤醒其乡土记忆,追忆其乡土情怀,培育和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乡土情怀。教师可以以课程为载体,以思政为魂,在“幼儿文学”课程教学中从“目标重塑,融会贯通”“潜移默化,实践育人”“资源组建,群体认同”三方面着手,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其乡土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探究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实践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有利于促进立德树人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文献综述、对比研究等方法,在“互联网+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的背景下,搭建适应“SPOC+无人机”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路径。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实践课程思政是“理论化思政教育+事件化思政实践”的综合平台,可通过建设标准化的课程思政大纲、搭建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成果与事件实践展示平台、丰富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内容等方式,提升野外实习实践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论述“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课程思政”实践的必要性,从建设专业群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线上+线下”多维度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思想道德接受特点、加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师培训、开展线上“云”评价等方面提出“互联网+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目标具有一致性,但二者之间的割裂现状不容忽视,因此亟需将二者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育人的实效性。各高校应该牢固树立“党建+课程思政”理念,大力提升“党建+课程思政”能力,精心培养“党建+课程思政”队伍,拓展“党建+课程思政”载体,健全“党建+课程思政”机制。  相似文献   

7.
蔺晓梅 《海外英语》2022,(6):165-166
“课程思政”是目前高职院校各类课程改革的一个关注点。它强调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育人功能。幼儿英语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幼儿英语“课程思政”也是势在必行,其目标是让学生在学好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品格,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格品质。本文立足于如何挖掘幼儿英语课程所包括的思政元素,探讨了新时代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幼儿双语教学的有效路径,以期帮助学生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做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8.
郝文斌 《职业技术》2023,(5):97-102
“课程思政”+“医教融合”双驱动育人模式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大数据”“新医科”时代背景下,部分院校内康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着思政元素碎片化,教学内容单调、教法枯燥,脱离临床实际要求和学生真实需求,难以引起学生共鸣等突出问题。为探究康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新路径,课题组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了以临床工作者、高职院校教师、学生融合共创的“医+教+学”课程思政体系、具化了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新方法、搭建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最终形成了以课程思政临床实践为主要路径的康养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新思路。探索出一条以康养专业群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为引领,以推进“仁心、仁德、仁术”立体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为主体的改革新路径。为“课程思政”+“医教融合”双驱动育人模式体系的建设,培养适应未来康养模式的创新型康养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专业基础课,“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专业课程目标进行,遵循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开展。按照古代文学的教学逻辑,可从三个层面进行该门课程的思政教育:搜集相关文学素材,整合其间的思政内容,将之隐性介入专业教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领航、支撑下的课程思政是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综合教育理念,而片面理解的课程思政将其理解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整合+融合”。这种片面理解试图取得一种形式上的和谐,甚至以形式和谐求得事实和谐,但这种求和谐的行为偏离了课程思政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为响应“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要求,文章结合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需要,提出了“三三制”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即“三项任务+三项工作”。“三项任务”包括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项工作”包括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整合。为了评价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施效果,进一步提出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测评方法。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工程管理相关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目前课程思政存在的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两层皮,思政资源不充足,专业课程教师思政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思政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索思政元素切入点,并建立工科课程科技思政元素库,以案例分享的形式对专业教师开展思政能力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心理有针对性地融合思政元素,最终使得课程思政落地实施,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培养学生新时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定笃行的“硬科技精神”,实现思政+专业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3.
王有志  宋阳 《教育评论》2023,(12):148-153
文章从公共管理类专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映射点挖掘的逻辑起点和建设目标出发,提出映射点挖掘的基本原则、渠道,并以《公共经济学》课程为例设计出映射点融入方式,全景刻画了公共管理类专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最后以“课程思政效果达成+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设计考核方式,完成课程思政融入的闭环设计。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并不是专指具体的某一课程或某项专项活动,而是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各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以船舶柴油机使用与维护课程为例,对船舶专业技能课程和课程思政理念进行融合,从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探索课程思政建设途径,对船舶相关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的深化和拓展,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在成果导向(OBE)理念指引下,研究探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业思政”的建设路径,通过构建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确定“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路线、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和水平、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开展精准“专业思政”、构建三全“专业思政”育人格局,形成三全“专业思政”立体化育人体系,持续提升“专业思政”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6.
<正>英美文学是高校英语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西方文化,进而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因此,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陈华栋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一书,逻辑脉络清晰、内容精泛得当,以“英语文学导论”课程为例,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课程思政相关要素进行了理实融合的翔实研究,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提升课程思政创新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高校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现状的基础上,从增强高校工科专业教师传授思政意识理念,锻炼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资源深挖能力、提升工科教师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资源显隐融合的思政教学能力以及建立课程思政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提升路径,实现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以教育部颁布的立德树人系列文件为政策依据,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实践基础,各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课程组对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采取打造“生物+思政”教学团队、健全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实践课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改革措施,以期达到思政教学资源整合、教师能力提升、学生获得感增强、传导路径创新、教学管理规范等改革效果,从根本上提高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为改变“儿童文学”原课程设计的不足,改善课程中“文学性”与“教育性”的不平衡、文学作品欣赏与幼儿审美的不匹配、学生知识运用于学前教育的意识不强等问题,以高校—幼儿园(以下简称“U-K”)协同共育为基础,以经验学习圈为抓手开展课程教学创新探索。在儿童本位、职业导向的基础上重塑课程目标,在专业渗透、文学检视的基础上重组课程内容,在探寻童真、立足经验的基础上重构教学过程,在学以致用、高阶发展的基础上重建考评体系。同时,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热爱儿童、认同专业、陶养感情的思政育人目标,确立在共赏文学作品时与幼儿共情的高阶目标,以此打通课程与专业、学生与幼儿之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20.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针对理工科专业课程较少蕴含意识形态的属性及其给课程思政实施带来的挑战,首先构建“L1+M2+E3+AX”的“引领—示范—核心—覆盖”的层次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其次提出七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并以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为例,探讨所提出的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法的可行性,为我国理工科专业全方位人才培养和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