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结合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套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方式、实践教学、本科生导师制、评价制度等方面改革于一体的综合方案.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改革思路,从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结构体系等方面深入分析课程设置情况以及特点,构建休闲体育专业“平台+模块”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体育院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方面积极探索改革,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我国诸多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本科导师制度,同时本科导师制度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缺乏激励机制、师生比例失调、缺乏资源支持等,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积极探索校外机构专业人才到学校兼任学生导师制度,注重学生思想品德、职业规划、实践实训等能力的培养,取得可喜成效。  相似文献   

4.
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学分制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型人才的必要途径.本文在理论上剖析了本科生导师制与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关系之后,又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实行“一对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成果,对这一必然联系进行了阐释,最后对当前高校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科研导师制在本科生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科研导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培养药学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为高等院校优秀专业人才培养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导师制"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导师制各有各的特点,每个高校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学校类型、师资条件、教学科研状况、学生素质等选择相应的导师制形式,也有的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分阶段、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导师制。"导师制"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它开始主要是在牛津、剑桥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中采用,实质上就是对研究生的"个别辅导制"。由于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卓越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后来进一步推广到本科生培养中,继而在美国和其他各国的本科生培养中得到推行,为世界各国的高校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师范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开展了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期望能对一流专业建设有一定的引领作用。通过项目组前期构建的“学科特点—高校的软硬件条件—本科生兴趣”三位一体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导师制培养体系进行四年的实践。实践表明:该培养体系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业、保研等方面作用明显,其成果为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导师制培养体系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延安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院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需求有着一定的差异,课程体系设置难以满足中小学体育教学师资培养和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导师制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博雅教育理念施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科生导师制在以“一制四化”为重点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综合环境构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针对当前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尽如人意,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结合思政教育贯穿、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赛相长、科教融合及本-硕协同育人来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回归与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和访谈法,对襄樊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专业以“211”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为契机,借鉴湖北省其它高校的办学定位和毕业生的走向,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试点,多次调整和修改了人才培养方案,并明确了“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以科研带动教学,以实践检验教学”的办学思路,逐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职业技能为核心、‘校企合作’为平台”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了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安徽省巢湖学院、滁州学院、宿州学院及阜阳师范学院等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比较各学院在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中的区别和差异.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状况与新时期背景下体育人才需求存在不同,也很难满足全面性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市场高技能专业人才需求的矛盾,促使地方高校对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反思,并采取了包括本科生导师制在内的各项改革措施。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人生规划意识、思想道德水平,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包括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同时,学生的考研率、论文发表率、参与竞赛的人数以及就业单位好评率都上升了一个新台阶。因此,本科生导师制为地方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从2015年开始全面推行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从“入学教育与导师分配”“定期召开座谈会”“开展学习实践教育”“因材施教,施行科学专业的个性化引导”“注重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德育教育”“重视心理疏导和安全教育”等七个方面开展工作。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不但提升了导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指导能力,也极大促进了本科生全面个性化健康发展,实现了教研融合和师生相长,为今后学校“双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的迅速普及对于如何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何解决通识人才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矛盾提出了新的挑战。导师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探索了在林学专业实行柔性导师制,实践表明这种培养模式具有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的特点,较好解决了现有本科生导师制实践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能够较好满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河南省城市社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及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社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前景良好,但因相关政策等原因,社区很少有接收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既懂体育发展规律又懂市场运作的商业体育管理专业人才短缺;运动技能指导类人才缺口较大;学生的就业去向仍然以学校为首选,其次为健身俱乐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学生比例较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背离、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不规范、学生就业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背离等是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寻求社会体育的专业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建设自主创新国家、培育创新人才成为时代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实施战略。社会发展对大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我国大学也在尝试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途径,大学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大学生的有效途径,并在部分高校中推广。但是,我国大学推行的本科生导师制与国外知名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表现为:我国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发展较晚、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指导,大学内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化规范不完善,且师生之间的比例差距较大。针对这些现实情况,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科学合理定位,创新培养模式,健全体制机制,是本科生导师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实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研铁岭师专英语教育专业近几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剖析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导师制”开展人才培养的思路,明确了培养实用型教师人才的原则。从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背景、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教育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英语专业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具体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个性和需求,实行低年级班级导师制、高年级专业导师制和优秀人才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这些模式的实行无论是对学校的发展及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还是对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本科生导师制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有所不同。本科生导师制侧重于学生的品行培养,指导学生全面成才;研究生导师制侧重于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以指导学生的学业为主。本科生导师制能够影响高校的办学思想,促进高校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阶段,“年级主任—导师制”应为目前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论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及技能,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其培养模式应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