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磨课"指教师以某一课时的教学为研究对象,经历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使该课堂教学不断趋于成熟完美的过程.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磨课的出发点是基于数学学科本质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下面以《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介绍我的三次磨课经历. 一、缘起 分数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重大飞跃.教科书对于分数的定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长期以来,令我困惑的是学生们都会背这句话,但错误却不少.我开始反思自己备课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细节回放:"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教材《数学》第八册数学广角中的一个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始出示课题目:在一条全长1000米的路的一边植树两端都种,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准备几棵树苗?学生在得到两个不同答  相似文献   

3.
<正>"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这部分教材的目标并不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切入点,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借助数学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日前,我听了一节"植树问题"的研究课,有一些感悟。课始,教师结合教材提问:路长12米,每隔3米栽1棵,要栽几棵树?教师  相似文献   

4.
樊亮 《语文天地》2012,(18):52-53
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是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作为教学整体,三者之间是"自习—提升—实践"的关系。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不能处理好三者关系,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智能发展受抑,素质提高受阻。怎样才能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呢?"三引"教学法较为有效。"三引"即课前的"引读"、课中的"引点"、课后的"引伸"。下面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进行说明。一、课前引读学生预习要弄清四个问题,即课文主要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你怎样写?针对此文,首先,我设计课前引导:"同学们,我们学习《幼时记趣》已半年多了,谁还能说出这一课  相似文献   

5.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数学教师对于植树问题的教学各出新意,其中不乏创新之作,但是大多基于模型的识别、记忆和套用,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不利的,现通过一节"植树问题"的课堂观课另辟蹊径——学在"段"上用在"点"上,分析该节课的本质及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艳 《山东教育》2011,(25):33-34
又学完了一个单元。这组课文连续有三篇都要求背诵,学生好不容易背过了《北大荒的秋天》和《西湖》这两课,今天又把《拉萨的天空》一课学完了,我说:"这一课课后习题也要求背诵。"孩子们一听立刻像被霜打了似的无精打采地念叨着:"啊,还——背?"我只好又苦口婆心地从背诵的意义方面对其教育一番。孩子们也只好很无奈地背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多次担任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感到除法一课的内容是学生都不太好接受的部分。为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今年我整理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很多学生在同一题目上出现的类似错误,有的放矢,从这些问题出发,让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下面以《葡萄沟》一课的造句练习为例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认为,指导学生造句要做到:一、用词要恰当用词准确、恰当,是造句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学生造句时做到...  相似文献   

9.
<正>近两年,在松山区教研员的引领下,我们一直提倡"研读教材,落实课标,践行课堂"这样一种踏实的研和教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研氛围的引导下,我们对《植树问题》这一经典课例做了研究,在课堂中由我来执教,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是成功的,下面跟大家作以分享。  相似文献   

10.
侯可伟 《教学随笔》2007,(12):39-40
《做个“快乐鸟”》一课我执教过多次了,每次和学生一起感受快乐、寻找快乐和创造快乐,教学总是顺利完成。而我也为这课的流畅设计感到高兴。由于准备参加浙江省的品德录像课拍摄,教研员建议去市里的一所私立学校作展示,我也想尝试着做更好的改进,便满怀信心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1.
<正>"问题意识"和"媒介意识"是中学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问题引领式"学案教学的教学范式。为了说明清楚这个问题,我以自己亲历的一节《免疫》公开课为例进行阐述。一、"问题引领式"学案教学的流程流程一:呈现教学目标课始,我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朗读,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心中有数了。流程二:问题引领导学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导入本节课:我们周围全是  相似文献   

12.
温亮 《语文天地》2011,(11):23-25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论语》中也多次看到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有利于对真理的探究。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也不妨效仿古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对话,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课  相似文献   

13.
我的教学生涯是伴随“课例点评”成长的,我1996年参加工作,“课例点评”也于1996年创设。拜读优秀的教学设计,聆听名家的精辟点评,是我每月的必修课,纵观十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栏目更替,“课例点评”以她特有的魅力独树一帜,成为《中数参》的品牌栏目,她以朴素的课堂教学实际,居高临下的点评理念,为广大一线教师开辟了钻研教材教法的实用园地.但玉不掩瑕,在众多的课例点评中,仍有一些脱离实际,不够完美的课例或点评,我不揣浅陋,分别从课例设计与例后点评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课例点评”之“美丽错误”,只期望“课例点评”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课堂应是"体验"的课堂,教师要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需要以感受、经历为指向,采取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成长规律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下面我就结合具体课例《温度中的数学》一课,谈一谈构建"体验"课堂方面的思考。一、典型案例《温度中的数学》。1.课前调查。(学生互相调查了解温度计)师(出示纸质的温度计):"同学们,你们认识温度计吗?能向大家介绍温度计吗?"  相似文献   

15.
《少年闰土》多次被选编成课,可美中不足的是彩色插图里出现了常识性错误。  相似文献   

16.
《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课我曾经上过多次,学生总是和“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相混淆,只能靠反复的练习来纠错、巩固,使我困惑不已。最近我又上了这一课,让学生在产生错误——发现错误——质疑错误——纠正错误的探索过程中学习新知,学会新知,于是就有了“柳暗花明又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将植树问题的解法,归纳为:线段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要多1(P.117题1):圆形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也就是不必加1(P.122题4).回顾任教以来,虽教材多次改版,但"加1"法版复一版,一直沿用,继而,又伴生了"减1"法.众所周知,一些点拉紧了可成为线段等,封闭了可围成圆形等.同样长度的植树段,由于图形不同,植树棵数的确不相同吗?  相似文献   

18.
工作二十多年,曾数次执教《草船借箭》一课,也多次聆听别的教师上这一课,大都进行过这么一段"开场质疑问难"——上课伊始,教师指着刚刚板书的课题问学生:"同学们,面对‘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似乎是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疑难问题"接连不断:  相似文献   

19.
教学的有效性是复习课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政治生活》复习课中也应贯彻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理念,把握住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让《政治生活》复习课成为学生的"地盘",让学生"我的地盘我做主",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质量。一、精读熟思,动手"织网""书中自有黄金屋",要引导学生钻进课本熟读精思,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织网",可以是章节顺序式知识网络,或中心辐射式网络,或主线知识网络,或主体式知识网络等。《政治生活》引导学生"织网"时,要突出每一单元的中心语。  相似文献   

20.
我的教学生涯是伴随“课例点评”成长的.我1996年参加工作,“课例点评”也于1996年创设.拜读优秀的教学设计。聆听名家的精辟点评,是我每月的必修课.纵观十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栏目更替,“课例点评”以她特有的魅力独树一帜,成为《中数参》的品牌栏目,她以朴素的课堂教学实际,居高临下的点评理念,为广大一线教师开辟了钻研教材教法的实用园地.但玉不掩瑕,在众多的课例点评中,仍有一些脱离实际,不够完美的课例或点评,我不揣浅陋,分别从课例设计与例后点评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课例点评”之“美丽错误”,只期望“课例点评”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