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化学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人们运用思维方法,间接概括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科学的学习中是相当重要的,他正在改变我们传统的教育学习方式。近年来的高考,特别是化学学科,非常注重解题方法和思维能力,往往要求学生书写的东西并不多,但思考的东西却很多,这就提醒我们要教会学生掌握解题思维方法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对促进高中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品质、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学科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发散性思维能力、推理性思维能力、归纳性思维能力、比较性思维能力四大方面,培养的方法有裂变思考、科学假设、规律摸索、寻找差异等。培养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思维能力其实质就是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一门严谨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对学生理解数学公式与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具有较大帮助,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在阐述逆向思维概念及特征基础上,分析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对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初中数学例题对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予以介绍,最后提出应从夯实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以及加强逆向思维专项解题练习等方面培养初中学生的逆向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数学教学改革要求全面贯彻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若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在小学所有学科中与思维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核心能力。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要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认识历史的方法,二是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实际运作,三是理论、立场、观点的掌握和运用。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思维在形式上可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 ,它们都是学生学习思维的组成部分 .当今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 ,这是未来“智力社会”所必须要求的 .物理学科是迄今为止发展得最为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具有结构严密 ,理论深奥 ,方法奇妙等特征 ,物理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 ,从不同方向 ,不同角度思考以求得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 .不论是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还是学生一生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估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基础能力,通过估算能力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的运用能力和思维拓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柞用。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估算能力的具体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意味着这门学科重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思维能力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获得、问题认识和理解基础上的,这需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从而获得数学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科能力是要求学生所能达到的“对历史认识的某种水准”,“是指学生为适应和完成历史学科学习活动和调节自身学习行为所需具备的心理个性和现实品质”,是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的条件,完成历史学习任务的保证。随着近年来高考改革力度的加大,学科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集中于如何测量历史思维能力上。不管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抑或选拔性考试的需要,我们都必须重视发展以历史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学科能力,而要取得高效应的思维成果,从单纯的“应试”型书呆子转变为高分高能的“智能”型有用人才,必须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培养良好、健康的历史思维品质。一、打破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创造性高考历史中突破思维定势已成为检测能力的重要命题原则。在当今高考日渐重视对历史思维创造性考查的形势下,思维定势容易使考生在解答历史题目时,不对问题作具体分析,而是盲目运用特定经验、习惯方法去解答问题,从而影响和阻碍问题得到正确解决。比如,1998年高考第12题,要求学生选出对义和团“扶  相似文献   

10.
欧阳晓涌 《教师》2011,(1):48-48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它具有抽象性、严谨性、系统性等特点。它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特殊功能。数学学习归根结底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因此,数学课的根本任务在于教予学生如何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数学思想。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它具有抽象性、严谨性、系统性等特点。它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特殊功能。数学学习归根结底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因此,数学课的根本任务在于教予学生如何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数学思想。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任增德 《家教世界》2012,(14):66-67
根据中学历史学科中思维能力的特点,运用教材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教学实践中,挖掘教材的深度培养思维能力;利用图表活跃学生思维;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使学生自主思考、学习、探究,完成对历史知识、意义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正>中学生政治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方法理解掌握中学政治内容,同时能在课下对遇到的具体的政治问题实施分析与判断,从而获得认识中学政治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人才的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思维含量极高、思辨色彩很强的学科,政治学科应当高度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应把培养中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抓。一、课堂策略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战场,教室是培养学生思维能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人文性学科,还是思维性学科,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试从思维能力的类别及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三种思维能力对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作一力所能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学生今后有更好的发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科学思维是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一种。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适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的也不少,下面笔者主要从在教学中运用分析、比较、分类、类比和归纳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体会。一、用好分析分析是将整体材料分解为部分进行深入思考的认识过  相似文献   

16.
地理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应注重学生抽象思维、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学科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就此从理论和实践中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思维能力是人们对社会历史认识和分析的本领,是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它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图示教学培养学生的识记、判断、推理思维;运用启发式、诱导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训练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学科、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遵循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傅秋 《课外阅读》2011,(5):46-46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敏捷性的综合表现。创新思维不仅是艺术家、科学家从事创作活动时运用,也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社会的发展和语文教改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语文学科的教学是最能胜任这一时代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极易培养学生个性和情感,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从而成为培养创新人才中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因些,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挖掘,充分利用,让这块宝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