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常数:1/4πε_0=8.99×10~9Vmc~(-1) 题1:在图一所示的电路中R_1,R_2……R_8是有限电阻器,电流计G与电阻R_8串联后接在B、F两端之间。如果定义α、β如下: α=R_1/R_6,β=(R_2+R_3)/(R_4+R_5),求证当R_5=0时,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计的条件是α=β。再定义λ=R_4/(R_4+R_5), μ=R_5/R_7,  相似文献   

2.
滑线变组器在电学中是一种常用的器材,学生使用时经常盲目照搬现成结论,不能因题而异.因此教学中有必要对此解释透彻.l 作为分压用途滑线变组器的接法[例1]如图1所示,滑线变组器R_1的最大阻值为200Ω,R_2为200Ω,AB两端的电压为8V,当开关S断开时,移动滑动触头P,R_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值的范围是___V,当S闭合时,R_2两端可获得电压值的范围是_____v.[解析]当开关S闭合时,整个电路是分压器接法.P滑到R_1的b端时,R_2被短路;P滑到R_1的a端时,R_2和R_1并联.电压的变化范围是0~8V.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对于外电阻为R_外,内电阻力r_内,电源电动势为ε的直流电路模型来说,当R_外=r_内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且p_(max)=1/4R_外=1/4r_内。这一结论,可用来求解某些电路的最大功率问题。但是,如果对问题的性质不做具体分析,不搞清问题的条件,只是用“结论”去生搬硬套,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果,学生在演题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毛病。下面试就两种典型情况做一浅析。在下面的两个电路中,已知R_1=18欧,r=2欧,R_2为可变电阻,ε=6伏。问题: (1)R_2为何值时,其自身消耗功率最大?最大值为  相似文献   

4.
A、力学(三题中选作两题) A1、两均匀圆柱独立地绕自身的轴线转动,它们的轴是互相平行的。一个半径为R_1,质量为M_1;另一个半径为R_2,质量为M_2。开初,它们分别以角速度Ω_1和Ω_2沿同一方向转动。然后,使它们沿共同的切面而接触。达到稳定状态后,每个圆柱的末角速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5.
下面的题目是1992年高考物理试卷中的第10题: 两电阻R_1、R_2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图线如图1所示,可知两电阻的大小之比R_1:R_2等于 (A)1:3. (B)3:1. C3:1. 有的考生是这样解的: 因为R=U/I=(ΔU)/(ΔI),所以,图线的斜率即为该电阻的倒数:  相似文献   

6.
忽视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x~2)/4+(y~2)/3=1(x〈0且y≠0)提示:错解中忽视了题设中的条件a〉c〉b,从而导致变量x的取值范围扩大.另外当C点在x轴上时,A、B、C三点不构成三角形.求电阻R_0的最大功率电阻R_0上功率的大小是由通过电阻R_0电流强度的大小和电阻R_0阻值的大小决定的,即P=I~2R_0...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现行初中物理第二册p.179页第8题和p.183页第7题中要求测电阻器R_1的阻值所给的器材中都缺少一个重要的电路元件——电键。要测定电阻器R_1的阻值,必须把所给的器材组成电路,而任何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必须具备四要素:电源、用电器、电键和导线。因此以上两道题中所给的器材有必要增  相似文献   

8.
1.本届IMO第1题. 2.设R_1,R_2,…是由下列规则定义的正整数有限序列旅: R_1=(1); 如果R_(n-1)=(x_1,…,x_s),则 R_n=(1,2,…,x_1,1,2,…,x_2,…,1,2,…,x_s,n). 例如:R_2=(1,2),R_3=(1,1,2,3),R_4=(1,1,1,2,1,2,3,4).  相似文献   

9.
<正>在"欧姆定律"的学习中,一些往往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中滑动变阻器的移动问题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电压表的示数不能调节到保持不变等问题上难以理解,究其原因,是没有总结解这类题型的方法,若能够巧用串联电路分压原理,就能方便快捷地解决上述问题。一、串联电路分压原理的内容和推导(1)内容:如图1所示,电阻R_1、和R_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_1两端的电压为U_1,R_2两端的电压为U_2,则U_1/U_2=R_1/R_2。  相似文献   

10.
1999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的最后一题是电路综合计算(试题见下文),本题考察了欧姆定律、电功率两个掌握层次知识点和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关系及额定功率等多个理解层次知识点,切中教材重点,不超纲。但在评卷中发现得分率很低,笔者在评卷后随机抽查了7个考场194份试卷,结果为:满分7分者26人,占13.4%;0分者80人,占45.88%;平均得分2.19分,得分率为31.4%。透过卷面现象,可以看出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现对考生的答题情况加以说明,并谈谈笔者的一孔之见。 题目:如图所示电路中,R_1、R_2为两上定值电阻,且R_1+R_2=8欧,小灯泡上标有“6V、12W”字样,当开关S_1、S_3闭合,S_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I;当开关S_2、S_3闭合,S_1断开时,电流表示数增加  相似文献   

11.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1/R=(1/R_1) (1/R_2) … (1/R_i) … (1/R_n)=sum from i=1 to n (1/R_i) (1)这种方法可称为“倒数法”或“电导法”。当各支路电阻相等时,R_1=R_2=……=R_i=…=R_n,则R=(R_1/n)一般说来,实际的并联电路各支路电阻往往是不相等的。能否有办法让各支路电阻变成相等呢?下面让我们来研究图1所示的电路。该电路两支路的电阻R_1>R_2,如果用R_(21)和R_(22)两个支路代替R_2支路,R_(21)=R_(22)=R_1,如图2所示,两图表示的电路并联总电阻相等,图2是图1的等效电路。它们的并联总  相似文献   

12.
“顺序排列”题是近年来中考化学试题中一种常见的题型,其知识容量较大,迷惑性较强,顺序排列要求严格,若稍有不慎,则易出现错误。现将其归类解析如下。1 元素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排列题 例1 非金属元素R可以形成氧化物RO、RO_2、R_2O_3、R_2O_5,按R元素在这些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 ).  相似文献   

13.
1.在电路的一条导线上任取两点A和B,则R_(AB)趋近于0。根据欧姆定律公式U_(AB)=IR_(AB),U_(AB)趋近于0。 2.(V)内电阻很大,而(A)内电阻趋近于0。(V)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R_并=(R_用·R_(V))/(R_用=R_(V))=R_用/(R_用/R_(V) 1);因(V)内电阻特别大,R_用/R_(V)趋近于0,则R_并=R_用。故不改变用电器的电阻。(A)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因为(A)内电阻趋近于0,看  相似文献   

14.
来稿摘登     
读了本刊1984年第三期《答案对了,思路并不正确》一文很有收益。但对该文中有关函数y=R-x~2/(R_0+x)用求导方法进行判断及认为该题“貌似容易,其实很难”的结论尚有商榷的地方。其实,此题的数学要求并不超越初等数学的范围,讨论如下:将函数式 y=R-x~2/(R_0+x)变换成y=R-1/(R_0/x~2+1/x),当x的值增大时,R_0/x~2和1/x的值都减小,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许多场合需要双电源。如果手边的电源是单电源,或者是双电源坏了一路,都希望将单电源变换成双电源来使用。下面介绍两种简易单变双电源电路,是我们在实验中以防电源突坏而作为备用的应急措施,使用效果很好。 图1电路采取了电阻串联分压形式实现电源单变双。电阻R_1,R_2是个耗能元件,作为双路相当内阻应尽量小,作为单路它是负载,阻值小了单路负载重,功耗大。所以,R_1,R_2只能在几百欧姆取值,功率选为3~10W之间。可见,图1电路只适用于功率较小场合。图1电路在R_1=R_2时,输出是正负对称电源;R_1≠R_2时,输出是不对称电源。  相似文献   

16.
例 (北京市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卷51题):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220V;R_1、R_2、R_3,为定值电阻,但是它们的具体电阻数值都没有标注,知道它们电阻的可能值是44Ω、88Ω、176Ω或220Ω.闭合开关S,断开S_1、S_2与闭合S_1、S_2两种状态下,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为1:10。电路消耗的功率有四种可能情况,其中消耗电功率的最大值是1100W.求:  相似文献   

17.
1.复习资料上有这样一道习题:相距充分远的半径相同(r)的金屑小球A和B,用一条充分长导线相连,它们都带上 Q_0/2的电量。现把小球A放入一不带电金属球壳(内外半径分别为R_1和R_2),如图1所示,分析小球A从放入到与球壳内壁接触,小球A和B的电量变化。这道题我们运用大学物理知识在几个特殊位置上给予定量解。  相似文献   

18.
本刊1991年第5期第39页刊载的《利用现有习题加强题改训练》(以下称《题改训练》)。一文中,最后一个例题,作者的思路方法是正确的,但设计的电路图是不正确的。 [原题]“给你如下器材:伏特表一个,开关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_0一只,电池组一组,导线若干。要求你用这些器材来测定一个未知电阻R_x的阻值。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利用等圆的一个简单性质性质在等圆中,相等(或互补)的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给出某些几何题的又一种解题途径. 举例如下: 例1 已知△ABC中,AB=AC,BD=CE,DE交BC于M.求证DM=EM. 证明;设△BN和∠CW的外接圆半径分别为R_1,R_2,则 BD/sin∠1=2R_1.EC/sin∠2=2R_2.  相似文献   

20.
电学多项选择题不但能考查学生对电学公式的掌握情况,还能考查学生识别串并联电路及电表的测量对象的能力,故此类型题综合性较强。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验,总结出下面的求解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助益。 现以1996年河北省中考一道电学多选题为例,谈一下解这类题的方法。 题目:如图1所示,AB间的电压为3伏,电阻R_1=20欧,R_2=R_3=40欧,则(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