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民族调式的问题诸多乐理书中都有很详细透彻的说明,笔者就其记谱法及判断方法作一些分析。民族调式(无论五声、六声、七声调式)在记谱法上可能常会出现调式与调号不相符的情况,尤其在乐曲调性发展变化之处,因此会出现“假调号”的现象。例1:从上面三个乐谱可以看出,旋律是相同的,但调号各不相同,会不会因为调号不同而调式也不同呢?当然不是,它们的调式是相同的。这是五声性旋律的例子。例2:这也是三个旋律基本相同但调号不同的例子,只是个别非重要音级因调号差异而略有不同,但这不影响整体调式特征,这是七声调式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五声调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之上的调式交替,有同宫系统调式交替、变宫系统调式交替和调式半交替三种形式,在中国传统乐学理论中亦称“旋宫”或“移宫”。这种调式交替手法与现代歌曲写作技法在现代歌曲创作中结合运用,是发展乐思,丰富音乐语言,突出歌曲旋律音调个性特点,表现民族和地方风格的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给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创作上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意义,因而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欣赏观念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民族调式是基本乐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难点课题。本文阐述了调号产生的规律,同宫系统调与同主音调的区别、调式与调性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4.
主题调式转换技法在巴赫的复调作品以及古典奏鸣曲式作品中有广泛的运用,其应用方式一般为关系大小调之间的调式转换。以赋格曲中展开部与呈示部单一主题的调式对比所使用的调式转换技法为基础,分析我国作曲家、理论家在民族调式赋格曲创作中应用调式转换规律于五声性调式音阶的技巧,同时把复调作品的调式转换技法应用于主调音乐创作中,使民族调式的器乐曲主题,可以进行单一材料不同调式调性的对比处理,对于使用民歌主题改编或使用单一材料进行民族调式语言的创作,其调式转换技巧的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歌是最古老的艺术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它是经过世世代代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劳动中集体创作,在实践中不断修改、提炼而流传于后世的。南阳民歌丰富多彩,故有“音乐之乡”之称。南阳民歌的调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以及传统等特征,而且对于曲调的结构形式、风格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南阳民歌的调式属五声调式。其中也包括有五声性的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调式。  相似文献   

6.
谈民族调式的辨别──用调号确定宫音,辨别民族调式调性朱秀明民族调式是指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五声调式和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六声调式与七声调式。正确地辨别、掌握民族调式、调性对理解、表现民族、民间音乐十分重要。怎样才能正确、迅速地辨别与掌握民族调式、调性呢...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一次基本乐理测验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有个演员唱了一首五声调式的歌曲,另一个人是用固定唱法把它记下来的,如下谱:试问按首调唱法,它应是什么调(调高和调式)?”  相似文献   

8.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又称"云朵上的民族"。羌族人依山而居,以青山为伴,以蓝天为友,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民族,羌族在历史的长河里几经迁徙,饱受风雨的侵袭,创造并保存着一支属于本民族的完整体系的中国民族五声调式音乐。在没有完全了解羌族音乐之前,笔者以为羌族的音乐是单一的,只有徵调式和商调式,但通过多年对羌区的走访、收集、调查、整理,证明了羌族音乐还存在着大量的羽调式、宫调式和少许的角调式。  相似文献   

9.
曾侯乙编磬的悬挂排列是一种演奏编列,不包含编磬的调式音阶,音阶信息隐藏在三个磬匣及其刻铭中。“姑洗”匣中的音阶由五个全音律组成传统五声音阶:宫(do)、商(re)、角(mi)、徵(so)、羽(la),没有半音阶,称为旧音阶;并且以徵音为音阶首音,是为“姑洗宫徵调式”。“新钟”匣中的音阶由五个半音律组成新式五声音阶,称新音阶,也以徵音为音阶首音,是为“新钟宫徵调式”。“间音”匣中的“间音”是用于旋宫转调的辅助音。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五声性调式是建立在适于表现我们华夏民族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之上的一种音乐思维和调式思维,是我国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音乐的根基与灵魂。作为母语音乐,我们理应深入地学习、研究、挖掘、整理,使其更好地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潮汕方言歌谣是中国众多的民族口头文学表现形式之一,有着鲜明的特色。是潮汕最原始的民歌、说唱艺术,存在曲体形式,用音简单,节奏分明,具有叙事曲格调,中国民族音乐五声调式特征凸显。  相似文献   

12.
中古调式常指17世纪前流行于欧洲的民族调式。它来自民间后为教堂所采用,故又称为教会调式。中古调式的出现虽早于大小调体系,但在目前的乐理教学是以大小调体系较为主的,因此本文以大小调记谱法特征为基础,反推中古调式的调号。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包含民间歌曲、民族器乐音乐、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等五种艺术形式在内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是我们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针对视唱中关于中国民族音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从学习民族五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入手,展开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视唱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对几种五声性和弦结构观点的比较分析,认为用五声纵合性理解五声性和弦的结构,更具有合理性与包容性,其它的几种结构分类,只是五声纵合结构的五声性和弦在具体作品与各种和声手法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根据五声性和弦在音乐作品的表现作用,尝试将其分为调式色彩和弦与特征音响和弦。  相似文献   

15.
王兵 《滁州学院学报》2001,3(4):33-35,53
论述五声调式音阶结构特点及其对“和”之审美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阳民歌五声调是从最初的三声、四声调式发展而来的,后来又发展多种多样的六声调和七声调,这与南阳人民的生活作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章阐述了高校乐理教学中“调式”“调性”“调号”“调”的特性以及相互作用关系。寻找出对大学生比较实惠而形象的解释方法,设计出最佳方案,使学生思路清晰,起到“兴一反三,融汇贯通,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8.
音阶、调式、调性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在本质上有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建立调性实际上是确立调式和主音的音高位置,不能以常见的几种调式来代替调式的整体,不能脱离活的音乐运动来看待调式调性。  相似文献   

19.
调包括主音和调式两个要素,识别乐段的调关键在于识别调式。而识别调式,在多数情况下仅仅依据音阶的结构是不够的。因为有很多调式,它们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这时还需要以旋律的进行特点为依据来区分调式的两大类别,若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体系,则要依据对偏音用法的合理性的分析,才能识出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20.
巢湖民歌调式以徵、羽两类为主。在这两类巢湖民歌中,调式特点是:同宫系统五声徵、羽调武色彩相融相生、交替进行。从调式构成上看,这种特点不仅表现在乐段、乐句之间,也表现在乐句之中。处理方法是:第一,“2”音的功能角色转换,第二,直接游移。在为数不多的宫、商、角三调式中,从调性色彩上看,倾徵、羽色彩现象特点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