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汉朝《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很多的人。后丢官只身跑到北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危难时不肯帮助他。简子听后笑着对子质说: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可在树下纳凉休息,秋天还可吃到可口的果实。可是。如粜你春天种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而秋天它长出来的刺倒要扎伤人。你过去培养、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荐的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就像种树一样.  相似文献   

2.
徐平姐姐: 您好!有一位客人对我们的老师说:“您的‘桃李满天下。’为什么把老师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称为‘桃李’呢?”江苏省如东县沿堤小学四(1)班陈晶晶陈晶晶小朋友:  相似文献   

3.
<正>"桃李"原本就是指桃和李。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华如桃李"的诗句,因此,后世用桃李来形容貌美,也喻人青春年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虽不会说话,但是凭着花和果实,自然能吸引人们在树下走出一条小道。比喻只要真诚、忠实,就会感动人,为人所景仰。《韩诗外传》中曾说:"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  相似文献   

4.
学生为什么被称为“桃李”,这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春秋时期,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贡,他为官时,曾培养提拔过许多人。后来,他得罪了魏文侯,却没有人出面替他说活,他只好自己跑到了北方。  相似文献   

5.
农历九月九日(今年是阳历10月16日)为传统的重阳节。为什么每年的这一天叫“重阳”节呢?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叫“靡靡之音”今天,我们常把不健康的音乐叫“靡靡之音”,它为什么叫“靡靡之音”呢?据资料记载,我国商朝就有“靡靡之音”一说。当时,有一名乐师叫师涓,他专门从事搜集、整理乐曲的工作。一次,残暴的商纣王把师涓抓来,要师涓为他演奏,可师涓演秦的乐曲纣...  相似文献   

7.
何捷 《江西教育》2022,(35):14-15
<正>所谓“叫不动”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学习任务后,不愿意付诸行动。例如,不思考,随大流;又如,简单应付,“炒冷饭”。以困扰一线教师的习作课为例。教师布置习作任务后,学生不愿意写,写不出来,或者是写一些“早就会的”“已经写过多次的”。这类的“动”,可以称之为“假学习”。为什么“假学习”大行其道?为什么当堂写作如此困难?沿着这两个问题追踪思考,可以发现一个根本的原因——学的东西,没意思。没意思,当然不想动。一线教师也发现了“没意思”的普遍性,提供了解决的方法。常见的是两个:  相似文献   

8.
两军打仗,输了的一方被称为“败北”;运动场上比赛,负方也称“败北”,是否失败者都向北方逃走呢?还是只有向北方逃跑的才叫“败北”呢?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2010,(11):13-13
人们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千世界”是对人类社会的统称,常被用以指广阔无边的世界。那么,它是由何而来的呢?“大千世界”一词最早源自佛教用语,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三千大千世界”原是古印度传说中一个指广大范围的世界的名称。  相似文献   

10.
《小读者》2010,(10):48-48
兼于“China”的由来,众说不一,但最:为流行的说法是:“China”是汉语“昌南”一词的音译。  相似文献   

11.
问:黄瓜是绿色的,为什么要叫"黄"瓜? 答:黄瓜原名叫胡瓜,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胡瓜更名为黄瓜,则始于后赵。我们吃的都是还未真正成熟的黄瓜,真正成熟的黄瓜是黄色的皮,口感较"老",里头的籽也很硬。但后人发现黄瓜(指未长成熟)生吃更脆更好吃,所以就在绿的时候摘下来。我可以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孩子,你长这么大,却一直生活在谎言中。  相似文献   

12.
对蒲松龄《促织》中“促织”的解释,一般选本统编中学语文课本上,均为“促织,蟋蟀”或和“蟋蟀又名促织”。但是,蟋蟀为什么叫“促织”,“促织”究竟是什么意思?似有进一步弄清之必要。蟋蟀的名称最早见之于记载的,当是“蟋蟀”,这个名你《诗经、唐风》就有《蟋蟀》篇。后,它的别名就很多了。举其要者,曰蛬  相似文献   

13.
正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在这一章里的所谓方程,是指一次方程组。例如,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相似文献   

14.
两军打仗,输了的一方被称为败北;运动场上比赛,负方也称败北,是否失败者都向北方逃走呢?还是只有向北方逃跑的才叫败北呢?其实这里的北并不是指方向而言。因为打了败仗逃跑时走任何方向都是可能的,慌不择路,哪里还来得及找方向。但为什么只有败北一词,而没有败南败东败西的说法呢?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中学生》2010,(7):78-79
我国北方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尤其在农村)则称医生为“郎中”。这种称呼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时期。唐末五代时期,朝政腐败,战祸频繁。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甚至把国家的官职拿来卖钱,致使官衔泛滥。当时,以官名相互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比如叫读书人“相公”,称工匠为“待诏”,  相似文献   

16.
<正>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作"桃李",把老师教育、培养的众多学生称作"桃李满天下"。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呢?有这么一则故事: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时,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的人,后来因得罪了魏文侯,独自跑到北方去了。在北方,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时,曾经培养和保举了不少的人。后来,他因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北方去了。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09,(5):17-17
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时,曾经培养和保举了不少的人。后来,他因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北方去了。  相似文献   

19.
20.
“桃李满天下”,指老师辛勤培育出大批的学生.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语。然而,学生为什么不称作别的.偏要称为“桃李”呢?有这么一则典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