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一组特等奖获奖提名梁瑜《病毒之间的对话》、周江维《命运由我自己把握》、劳宇琦《如果我能重新选择》、田靓雯《根雕的故事》、徐江涛《如果我能重新选择》、何其芮《如果我能重新选择》获奖者梁瑜获奖原因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正经历着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浩劫;今年的初春,一场无情的禽流感疫情又降临我们的世界。面对这些现实,梁瑜用自己生动流畅的文字、精巧的构思,模拟了一场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之间的对话,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病毒之可恶、人类之智慧勇敢。于是便在六名提名者中脱颖而出,拿走了特等奖。  相似文献   

2.
性灵私语     
初三组特等奖获奖提名方青《性灵私语》、李泽龙《如果我能重新选择》、天平《如果我能重新选择》、钟菱子《天才》、嵇明《如果我能重新选择》、黄玎玲《阳光·微笑·友谊》获奖者方青获奖原因在众多能进行对话的个体中,方青选择了理想、现实、成功、失败、善、恶六个抽象的概念,将它们人格化,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展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成功与失败的转化、善与恶的斗争,极富有哲理思辨意味。所以我们将初三组特等奖的桂冠戴在了他的头上。  相似文献   

3.
<正>车外,一朵朵灿烂的晚霞正在天边燃烧,金色的光华映进车窗;车内,循环播放着我最爱听的歌曲《掌声响起来》——“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此次镇江之行,我终于站上了梦寐以求的省级优课评选颁奖的舞台。端详着手中红艳艳的“江苏省第22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优课评比特等奖”获奖证书,我不禁流下点点泪珠。  相似文献   

4.
初二册第一单元:记叙文初中单元课文比较研究[单元课文]《我的老师》《挺进报》《山的那一边》《刘胡兰慷慨就义》。(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课题比较。《我》是对象式,涉及两个人物,一是“我”,一是“老师”,重点是后者;《挺》是物件式...  相似文献   

5.
“不要闭上眼睛,要坚强,你可以和我说说话,但千万不要闭上眼睛。”2003年7月21日凌晨4点半左右,一辆满载着陶制瓦片的卡车撞进了南京下关区上元门的一处民房里。顷刻间,瓦砾四溅、房屋倒塌,卡车内的几个人当场死亡,而房屋内还埋着5个人。  相似文献   

6.
由本刊主办的第七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大会于2006年8月21日-23日在塞上江南——银川隆重举行,一百余名获奖师生和组织单位代表参加了颁奖大会。颁奖大会由本刊主编晓苏主持。大会第一项是全体起立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选择此曲是因为颁奖大会在黄河之边的银川举行,另外《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是我们华中师范大学的老校友。大会首先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总支书记谭根稳同志致辞,接下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亚敏教授宣读特等奖获得者名单并为特等奖获得者陈美莹同学颁奖,本刊常务副…  相似文献   

7.
荣誉对几近古稀的老人是一种延年益寿的财富。而我的荣誉是河北省优秀期刊《河北自学考试》给的。今年三月.国内一家改革丛书编纂委员会,发了一个关于2005年度社科优秀论文获奖领取通知,上面写着:张绍臣同志,您撰写的《自学之母》一文,在本次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社科优秀论文特等奖,我委决定将该文编入《中国社会释学理论参考文库》一书。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要“能顺畅的朗读文言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第一.以老带新,循序渐进。每学一篇新课文,我都注意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例如教《工之侨献琴》中“诸”这个词时,我先引导学生重温初二《愚公移山》《黄生借书说》两篇课文,复习“投诸渤海之尾”、“归而形诸梦”两句,知道这两句中的“诸”都当“之于”讲,从而使学生知道《工之侨献琴》中的“谋诸漆工”、“匣而埋诸土”的“诸”也当“之于”讲。“之”为代词,“于”为介词,根据语言环境不同,解释也有相异之处:“谋诸漆工”的“诸”译  相似文献   

9.
继去年《失学少年》获首届“跨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之后,今年张弢的作文《旧物》又获一等奖的殊荣。这两篇作文之所以获奖,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失学少年》所写的人物和故事就发生在表姐家里,他耳熟能详的精彩细节比写出来的多得多;《旧物》则是他体验极深的一段经历。他是年仅13岁的初二学生,生活面较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不是碰巧有精彩的真人真事,他写其它的内容就会逊色得多。这就是偶然性。顺便提提另外一个偶然:我既是他的语文教师,也是他的亲生母亲。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2008,(19)
小档案姓名:熊凌志现就读学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出生日期:1988年爱好:打篮球、听音乐、阅读获奖情况:"第三届中国高中生才艺展示大奖赛"创造发明组特等奖熊凌志酷语:《高中生》给了我梦的翅膀。  相似文献   

11.
请不要     
请你不要为划过天际的流星伤心,因为一刹那的美丽可铸永恒。请你不要固执地闭上眼睛,祈求逝去的一切重新回归。人生有太多的得失,你必须涤荡杂念,笑迎明天。请你不要流连于路边的鲜花,却忘记了起程,请记住,前边的花儿更美。请你不要徘徊观望,重重青山终有路。走过去吧,一片新的天地在等着你。指导老师:龙桂娥请不要!418000$湖南省中石化铁路总公司第二中学初二(68)班@冰洁  相似文献   

12.
经过紧张有序、公平公正的评审,备受广大读者关注的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终于揭晓了。本次大赛共评出国家级特等奖93名,一等奖290名,二等奖446名;省级特等奖1184名,一等奖2000名,二等奖6000名。我们将于近期给所有获奖学生及其指导老师颁发获奖证书,给国家级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得者颁发精美奖品,敬请查收。现将国家级获奖名单公布如下,其余获奖名单请于6月初点击“语文天地网”查询。  相似文献   

13.
9月7日《重庆晚报》报道,开学第一天,重庆一中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便是安全教育。学生们吃惊地发现,学校明文规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开学前,一中保卫科制定出台了新的《学生安全须知》,要求全校学生严格遵守。《须知》第五条这么规定:不要与陌生人搭话,以防受骗。看到重庆一中“不要和陌生人搭话”的校训后,我感到一种莫大的羞辱。教育怎么能这样短视、唯利、明哲保身,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风呢?怎么能如此猥琐、小气,鼠目寸光呢?诚然,在这种教化中,孩子如果和陌生人“不再搭话”,安全保障就能得到提升,可在这种提升的背后,孩子失去的太多了…  相似文献   

14.
本刊2005年“有奖征订”活动已顺利结束,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几位获奖读者来到本刊编辑部领取了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其他奖项的奖品也已邮寄给全国各地的获奖读者。《全国优秀作文选》借此次“有奖征订”活动回馈全国数十万读者,以感谢读者对我们刊物一如既往的支持与期望。在本刊编辑部近日举办的2005年“有奖征订”活动顽奖仪式上,特等奖和一等奖的获奖读者不但领到了梦寐以求的奖品,还拥有了与编辑、编辑部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收获颇丰。特等奖获得者安徽金寨的洪帆同学领奖回家后,依然心情不能平静,和他的母亲一起,给我们写来了信,真诚地表达了获奖的感受和心情。在此,与大家一同分享他们的喜悦、激动和感悟。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初二语文《小石潭记》一文时,发现几种资料对“(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一句中“翕”的注音不一致.我认为“翕”的读音应当统一.广西尼族出版社的《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把“翕”读音注为xī,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又注为xì,这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唉!”我啪的一声关上厚厚的《唐诗三百首》。“真难背!”我边揉太阳穴,边闭上眼睛默想着,“如果能把记忆移植该多好,那我便可一瞬间就满腹诗书,下笔有神了。”“对,不是刚有科学家宣称给动物移植记忆成功了吗?那人类的记忆移植不是也指日可待吗?”我兴奋地遐想着。  相似文献   

17.
“又是一年春来到,花儿开,鸟儿叫,擂台结束了,名单早知道,获奖人儿笑。”呵呵,老编的这首歪歌唱得很不错吧?2004年“作文大王杯”全国初中生作文擂台赛的圆满落下帷幕,让老编高兴不已,情不自禁地就自编自唱起来,大家见笑了。那么到底有谁获奖了?获得了几等奖?谁又是今年的“作文大王”呢?赶紧擦亮眼睛看个仔细吧!这一期我们先公布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名单,下一期才让三等奖的名单与大家见面。大家要耐心等待啊,说不定里面就有你的名字呢!获奖名单初一组特等奖梁瑜《病毒之间的对话》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三中学168班(指导老师:覃慧群)…  相似文献   

18.
“老师,我能不能换个组。”这是我在听一节初二语文课《苏州园林》时,任课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名学生跟任课教师说的一句话。这普通的  相似文献   

19.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出自新课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材注释为“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以,因为,介词。下面的‘以’,认为,动词。一日,一两天。乎,于。尔,你们。”如果按照注释直译的话,“毋”译为“不要”;“以”译为“认为”;那么“吾”,明显的“我”,又该如何翻译呢?配套教参译成:“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回答我的问题。”也体现不出“以”是“认为”的意思。笔者认为,此句中的“以”解释有误,当译为“用”;“毋吾以也”当译为“(人家)不用我”。  相似文献   

20.
我主张“寓教于趣”,我把“寓教于趣”分解为许多条块,课题之板书是其中之一。十多年前,我刚走上语文教学岗位时,就试图在课题板书上搞点名堂。那时,我正好上初二与高一各一个班。初二,我讲《中国石拱桥》,用渐显扩大方式书写课题,先写“桥”,让学生列举所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