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艺娜 《现代语文》2006,(10):57-57
兼语句这一名称是由丁声树等人合著的《现代汉语法讲话》首次提出来的。在这之前也有许多语法著作论及这一语言现象,只是名称有所不同。王力称“递系式”(《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语法纲要》),吕叔湘称“递谓式”(《语法学习》),吕冀平称“复杂谓语”(《汉语语法基础》),史存直称“连环句”(《论递系式和兼语式》),邢欣称“综合式句型”(《论兼语式的深层结构》)。对兼语句比较公认的定义为: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语句。所谓兼语短语是指由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部分重合在一起,其中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这样一种短语。如:“请他来”,“他”是请的“宾语”,又是“来”的主语,叫做兼语。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大都含有使令、促成的意义。例句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过对古代汉语某些状语的语义指向进行探讨,发现某些名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主语和宾语,“皆”类副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主语、宾语、兼语、补语和其它状语,“不”类副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状语和补语;从而发现古代汉语的状语不只限于修饰、限制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它还与主语、宾语、补语及其状语等发生语法意义关系,而且它的意义也不全是向心的,说明向心结构和传统状语理论的局限性,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汉语知识》短文,把存现句中单纯表存在的动词“有”编入兼语句的可用动词,同时在阐述时又没有把两种语法功能加以比较、区别,作个明确的划界,所以虽在举例中有所暗示,还是叫实际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判准各自的适用范围,不敢大胆地解答学生的提问。应该说,教科书是合乎逻辑系统的,有一定逻辑联系、经过严密而充分论证,并且是确凿可靠的知识体系,可是教材将“有”编入兼语句的可用动词时,其定义就与存现句的内涵相重合。课文在阐释了兼语句的结构特点后说:“(兼语句)动宾短  相似文献   

4.
兼语,兼词,兼言三者各有所指,不能混同.一、兼语.兼语属语法范畴.例:“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初中四册)“我们需要大批的积极分子来领导,需要大批的精练的先锋队来开辟道路.”(《论鲁迅》初中五册)前例是文言单句,其中的“人”,从句子前部分看,是“太守“(主语)“遣”(谓语)的对象,为受事者,作宾语;从句子的后部分看,它又是“往”的施事者,充主语.后例是语体文复句,其中的“积极分子”和“先锋队”,对“我们需要”(后一分句承前省略“我们”)来说,是两个宾语,而它们同时又分别是“来领导一和“开辟道路”二者的施事者,即主语.象这样,在一个句子中既作宾语、又充主语“一身而二任焉”的成分,就叫兼语.这是较普通的语法常识.含这种成分的句子,有的语法书上划入“复杂谓语”,称为谓语的延伸.理由是:如前例谓语是  相似文献   

5.
“被”“把”同现句是现代汉语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种语法现象。从“被”“把”在句中的位置、主语和“把”后成分的关系、主语和“被”后成分的生命度语义特征等方面,可以把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这种同现句和其他句式的转换度来看,可以发现诸多句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施受关系来看,它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被”字句;从历时视角观察,它是汉语的一种传统句式  相似文献   

6.
试论现代汉语重动句的语法等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动句的内部存在三个系列的六个语法等级,其成因主要有:一、重动句各成分之间结构关系的不同;二、重动成分在语法位置上的不同分布;三、重动句各语法单位之间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有代表性的语法大纲,选取现代汉语中有代表性的比较句的语法项目,并根据韩国留学生作文及口语语料中比较句的使用频率和偏误,用正确相对使用频率、习得程度区间和蕴含量表三种统计方式测量汉语比较句语法项目的常用度和难易度.  相似文献   

8.
中古汉语中新兴副词“都”的语法意义比较复杂,既可总括主语全体,又可表示某种性质遍及事物全部或动作发展全面周到,还可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次数或事物数量的统计;副词“都”语义指向宽泛,既可指向主语、谓语和宾语,还可指向兼语、状语;另外,副词“都”与所指对象间的位置也很灵活。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副词“都”在中古汉语中比较盛行。  相似文献   

9.
对外汉语教学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在若干语法项目的用例上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造成单句与复句混淆、主谓句与非主谓句混淆、不同句式之间混淆,同时对部分例句的分析也有不妥之处,因而极大地影响了整个大纲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应该及时对其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0.
近代汉语的被动句,除了以“被”字为主要标志外,还有与“被”字在语体或使用范围略有差异的“吃”与“蒙”;从对《水浒传》中被动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被动句不仅可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是否存在被动关系来确定,还可以依据是否有受事主语进行分类。从而看出存有无受事做主语的零主语被动句和受事两现被动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