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六三年,我父亲(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后来他作了补充,先改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最后改成“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句话里,“不需要教”是目的,问题在于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应该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你要尽一切力量启发他,引导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练好自学  相似文献   

2.
潘银 《教育文汇》2014,(15):27-2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492页)现代课堂的转型也在力求向着叶老所提出的“不需要教”的教育愿景努力着。如何才能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之境呢?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达到“不需要教”之境,必须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理想。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旨在通过教育者的“教”和“导”,使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教”与“不教”的辩证统一,达成对象是学生,关键支撑是教师,实现途径在实践。要实现“不教”的价值目标,就需要建设教师队伍,改革课堂教学,进行课程开发,开展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莉丽 《教师》2014,(12):99-99
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能自主地去学习、会学习一辈子。“教”是手段,“达到”是过程,“不需要教”是目的。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动参与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叶老的名言发人深思。人们不难获得启示:“教”只是手段,“不教”才是目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之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乃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至于怎样“学”,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教学”了。使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教是为了学,通过一定阶段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达到“真知”。所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中学生物教学,在注意改革教法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指导学法,使学生能从教师教懂向自己学懂发展。通过自身的体验,对“双基”深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观点,简而言之,即“教是为了不教。”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教学境界,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对此,叶圣陶如是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换而言之,要实现不要教的目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引导与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以达到让学生自学的目的,贴近“教为了不教”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严悦 《现代语文》2014,(4):24-25
翻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全书的精髓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那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最终使命便是达到“不需要教”。  相似文献   

10.
钟荣胜 《广西教育》2012,(26):43+64-43,64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观点。他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为实现这个目标,笔者从读、悟、议、练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过 :“凡为教 ,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意思是通过“教” ,使学生在智力、素质等方面逐步提高 ,具备自学能力 ,以达到“不需要教。”多年来 ,我努力探索 ,力求将叶老这一思想 ,贯彻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  每教一个班 ,我都在第一节课就把“教是为了不教”的指导思想告诉学生 ,要求他们把自己当成教学活动中能动的实践者。让他们认识到 ,如果最终不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缺少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的分数再高也不算成功。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正…  相似文献   

12.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它从1912年起经历了结胎、发育、形成、完善四个阶段。1977年给《中学语文》的题词,正好是完善阶段中第一次对这一学术观点所作的完整而科学的阐释。这以后的两次谈话中否定了诸如“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等的不严密、不科学的提法.明确指出“达到”“需要”两个词不能少。对于到底如何落实“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目标.叶圣陶先生毕生以此为研究课题.力图找到“可循的规律”.也期盼教育工作者能够共同协力把规律一条一条精确地归纳出来。  相似文献   

13.
就语文教学而言,正所谓“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语),“教”是工具、手段,“不教”才是目的。当我们的教学工作真正达到了“不教”之“意”时,“教”就成为可忘之“象”。笔者认为“忘”并不是彻底地丢弃,而是通过我们的思维活动,把“象”与“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水乳交融、和谐统一,只要我们能够会“意”,自然也就无须再去强调“象”了。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有句至理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成功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是达到了不需要教的语文教学。即:使学生达到所谓“好学,乐学,善学”的境界,而“三学”的核心就在于主动地不断地学。人类社会正在进入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因此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为此,教育应当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学习,广泛交流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使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功欢乐。  相似文献   

15.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教的最终目的。怎么样教才可以尽快实现不需要教这个最终目的?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求。宁夏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小学生阅读能力训练指导》是北京的几位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的老师编写的,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总结了“怎样教才可以尽快达到不需要教”这个目的的一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语感能力培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现代化阅读教学就是要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使学生面对阅读材料,创造性地感悟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东西,用有限的知识孕育和启迪最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吉林佟士凡叶老提出的“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道出了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即培养出包括知识、能力、智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内的,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新型人才。而这一“不需要教”只是通过“教”来实现的,那么教什么,怎么教,就成了关键的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中颇为重视学生的学法,提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些研究确实有积极意义,并已取得了斐然可观的成果。不过,就“教学”的全部含义来说,它毕竟包括“教“与“学”对立而统一的两大部分,终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要勇于教,还要善于教。……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可见,教师的教法是不容忽视的,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说的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如何“达到不需要教”的“教”法,仍是需要我们着重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表达,是他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本身即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又是一种现实、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讲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意思是通过“教”,使学生在智力、能力、素质等方面逐渐提高,具备自学能力,以达到“不需要教”.多年来,我努力探索,力求将叶老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我每教一个班,都在第一节课就把“教是为了不教”的指导思想告诉学生,要求他们把自己当成教学活动中能动的实践者和认识者,不要充当储藏知识的仓库,让他们认识到,如果最终不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缺少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的分数再高也不算成功。要想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