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算法多样化固然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但在呈现多样化的算法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各种算法的价值,使学生学会在不同情况下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算法。  相似文献   

2.
“磁铁游戏”是小学自然第一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着重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各种形状 ,知道磁铁能吸铁 ,能隔着东西吸铁 ,使学生形成对磁铁的初步认识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采取实验———游戏的形式 ,内容生动有趣。低年级的儿童天性活泼 ,极富好奇心 ,求知欲强 ,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秘密 ,但他们也存在着注意不稳定、知觉水平较低和自制能力差的问题 ,需要教师引导。综合上述两个因素 ,我尝试着把这一课的所有内容融入游戏中 ,让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活动中 ,在体验欢乐的同时获得知识。  课的开始就以一场别开生面的“钓鱼比赛”引入…  相似文献   

3.
宗前春 《小学生》2010,(11):23-23
在《磁铁的磁性》一课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差异,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往往运用不同的方法,使用不同的材料,甚至有些学生对教师准备好的材料根本不用,但奇思妙想却一个接着一个,此时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拉开了创新思维的序幕,使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发现了“磁铁的两极吸引的物体最多”的现象,从而归纳出“磁铁的两极磁性最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园,幼儿的游戏行为并非是完全自发的,与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相比,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会极大提升游戏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的作用,有效地引导能够拓展幼儿进步发展的空间,在比较轻松的游戏氛围中突破自我固有水平。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并非随机行为,而是包含了教师对幼儿需要的判断、对幼儿成长空间可拓展性的界定等因素,教师介入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及策略。本文在肯定教师对幼儿游戏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境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进行分类分析,探求教师选择合适介入时机的重要性,并根据幼儿游戏、行为和思维特点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究,力图更大限度发挥教师平衡游戏需要和教育目标的作用,促进幼儿游戏的价值升值。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发现欲望、创造欲望,探究材料进入学生的视野,就会引起其操作的冲动,而结果无非是两种,一是无任何科学意义的玩,二是有科学意义的利用材料进行的观察、探究等科学活动。教学中,组织不同的材料或对相同的材料进行不同的组织,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就会截然不同。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组织往往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形成。课堂上要做的就是和学生一起经历一个从事物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在不断深化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以达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会怎样?”是《神奇的指南针》单元中第2课《有趣的磁铁游戏》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猜想,接着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有目的地实验研究.验证猜想是否合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试验、  相似文献   

7.
郭京平 《科学课》2009,(3):36-38
“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会怎样?”是《神奇的指南针》单元中第2课《有趣的磁铁游戏》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猜想,接着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有目的地实验研究.验证猜想是否合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试验、  相似文献   

8.
“探究——研讨”教学法,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来进行教学、所谓“探究”是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操作和实验去认识事物;而“研讨”是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获得科学结论;这两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笔者认真学习这一  相似文献   

9.
1 使学生在热爱<自然>中萌生发现意识 热爱是学好每门功课的前提.<自然>这门学科为了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游戏"作为自然物为载体,以知识为中心有机地渗透到教材中.为此,教师在教学前要作好做游戏的准备工作,教学时把游戏、知识、兴趣融为一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热爱<自然>这门学科.如教学<自然>第二册<磁铁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既产生一种"这是怎么一回事?"的渴求探索揭迷的心理,又初步认识了磁铁的一些特征,同时,学生在动了手、动了眼、动了脑之后还感到轻松愉快,久而久之,学生的发现意识就会得到培植.  相似文献   

10.
《磁铁的性质》(“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第十一课)是继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了磁铁能吸铁的性质之后,进一步认识磁铁能指南北和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本课是一节实验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为此,本课拟用实验法和讨论法来导学,用一些有趣味的实验和游戏来贯穿全课。  相似文献   

11.
1 使学生在热爱《自然》中萌生发现意识  热爱是学好每门功课的前提。《自然》这门学科为了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把’游戏”作为自然物为载体 ,以知识为中心有机地渗透到教材中。为此 ,教师在教学前要作好做游戏的准备工作 ,教学时把游戏、知识、兴趣融为一体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热爱《自然》这门学科。如教学《自然》第二册《磁铁游戏》 ,通过游戏 ,使学生既产生一种“这是怎么一回事 ?”的渴求探索揭迷的心理 ,又初步认识了磁铁的一些特征 ,同时 ,学生在动了手、动了眼、动了脑之后还感到轻松愉快 ,久而久之 ,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学期“磁铁”单元的一个内容,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比较磁铁磁性的强弱,这是一个十分巧妙的设计,在想办法和动手实验之后进行研讨,自己进行评价,相当出色地体现了科学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自制教玩具     
一、小熊钻山洞材料:马粪纸数张,木棒一根,磁铁二块,玩具小熊(可用纸做)一只,胶布等。制作方法: ①将二至三张马粪纸粘合做成长方形底座和半圆形的山洞,用胶水将山洞粘在底座上面。②在小木棒的一头放一块小磁铁,用胶布贴牢。将玩具小熊放在另一块磁铁上面,此玩具即做成。玩法:将小熊放在底座上面。手拿带有磁铁的小木棒紧贴底座的底部移动,当和小熊底部的磁铁相吸时,小熊就随之移动。待玩熟练后,可在山洞上面写上数字,当小熊穿过三个山洞时,请幼儿将穿过的山洞上的数字相加,或要求他三个数相加必须等于十。这个游戏能发展幼儿手腕和手指的灵活动作,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计  相似文献   

14.
“实验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感官和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的事物和现象的一种课型,如《热胀冷缩》、《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磁铁》、《电流》等。实验课是小学自然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它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引导他们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认识自然,掌握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其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情境示题——自由探究——研讨整理——扩展运用”四个环节。情境示题是指教师利用学生想看、想做、想知道等心理来设计一个蕴含着要研究的问题的小实验、游戏、魔术等,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卷入问题中来,迅速成为整个认识活动的主体。因此,这一阶段又可称之为“主体化阶段”。自由探究是学生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根据材料的结构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以及用于实验的材料都应给  相似文献   

15.
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彼此交流沟通,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选择合适的时机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智共生的活力空间,使每节课都智慧和灵动。  相似文献   

16.
一、把握时机。让“讨论”畅所欲言(一)在意见分歧处展开讨论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常常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是思维真实性的表现。面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错误想法,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这时组织学生讨论成为必要。例如,教学“中位数的认识”时,教者首先创设了两队比赛跳绳的情境。红、蓝两队各派7名小朋友进行1分钟跳绳比赛,比赛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雨 《教师》2021,(9):119-120
教师能否有效支持幼儿游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观察和介入概念的解读、对“教师指导”和“游戏精神”两者之间关系的平衡、对介入时机和介入方式的把握。为真正实现教师作为幼儿游戏指导者的角色,文章认为首先要对幼儿游戏进行细致且有效的观察,其次在对幼儿行为和需要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谨慎地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要提高自然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设疑生趣。教师精心设置疑问,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在教学《磁铁》一课前,把一个乒乓球挖开一个小洞,装进一个铁制小物体,封装好。教学时,让它从一块斜放的玻璃片上滚落一次,之后,在玻璃片下放一块磁铁,提问:乒乓球会滚下来吗?当教师把乒乓球放在玻璃片斜面上时,球停止…  相似文献   

19.
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创立的小学科学“探究——研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划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所谓“探究”,是指教师在课的开始,把一些实物材料发给学生,这些材料是教师在课前针对儿童所学的不同思维阶段及要求他们建立的概念而精心设计和选择的,然后要求他们尽量动手拔弄、操作这些材料,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体会、  相似文献   

20.
赵俭 《河北教育》2005,(1):23-24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引导学生发现. 发现是创新的重要途径,自主探究是引导学生发现的最佳方法.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是去验证现成知识的结论,而是充当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相信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去研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引导学生发现,就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按自己的认识方式,去研究、去发现.如:学生在学习<磁铁的性质>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忆在一年级时学了"磁铁的什么性质?"接着告诉学生磁铁还有其他性质,让他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和装有磁铁的小车等材料去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