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内外农业科技政策进展及我国新兴农业科技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厘清典型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政策重点,梳理其为加快农业科技革命制定的政策措施,分析中国在新农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已有科技基础和政策制度,并与发达国家相关政策对比,进而总结不足并提出提升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4.
科技创新投入“瓶颈”的经济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一些发达和新兴国家加强科技创新投入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运用经济博弈论来剖析我国科技创新投入的"瓶颈",从而提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路径依赖,进而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推动"向"创新推动"的转变和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近年来河北省科技投入、R&D经费情况以及科技投入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找出当前河北省科技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乌拉圭回合之前的GATT(关贸总协定)关于农产品贸易的规则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即允许各缔约方利用诸如配额和补贴等非关税措施对农产品进行保护。因此,许多国家为提高农业竞争力,纷纷对进口农产品实施非关税措施,导致了市场混乱和贸易扭曲。WTO(世界贸易组织)对此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同时,也是正在进行的“多哈回合”的重要谈判内容。在农业协议中,就把针对农业和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及其他补贴等一系列国内支持政策进行了分类,也就是通常所称的“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和“蓝箱”政策,并明确了相应的减让义务。一、“绿箱”政…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与效果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了农业科技投入与农牧渔业增加值及农业人均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农牧渔业增加值与农业科研人员数量、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均呈正相关。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科研投入、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动态经济学的分布滞后模型、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中国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三期的关联性,农业科技投入每增加1%,当年农业经济将增长0.1898%,第二年增长0.1423%,第三年增长0.0949%,第四年增长0.0474%,影响总计为0.4744.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但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不够,二者之间没有形成一种协调互动的反馈机制.要保障中国农业的稳定发展,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如何促进影响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科技投入和研发质量提升,通过演化博弈方法对科技投入与创新质量进行建模分析,研究科技创新体系中投入主体与研发主体博弈的策略选择机制、投入与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主要影响因素,探索通过管理改进提升创新活力和水平的途径。通过模型分析,推论出改善收益和奖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价值对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财税激励和研发投入交互作用下,企业创新绩效是否会受到影响。本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选取西部地区59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以此检验财税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从所有制和行业视角分析,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都通过研发投入这一中介变量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享受税收优惠的民营企业,其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存在挤出效应。深入考察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发现:税收优惠与企业费用化研发投入交互作用更加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财政补贴与资本化研发投入相融后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也存在积极影响。最终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合理运用财税政策来优化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技术创新的投融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多样性、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技术创新投融资也具有主体差异性和阶段性特点;另外,不同行业间技术创新的创新时滞、风险以及资金需求量、创新周期长短的差异表明,技术创新投融资还具有行业性特点;技术创新投融资的这些特点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洪勇  李英敏 《科学学研究》2012,30(3):449-457
 从自主创新意愿与自主创新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中国自主创新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自主创新政策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路径模型。分别从自主创新意愿培育与自主创新行为优化两方面研究了自主创新的“政策内涵——政策功能——政策目标”传导机制,指出在自主创新意愿培育上,政策设计的功能定位是创新动力激发与创新资源供给;而在自主创新行为的优化上,政策设计的功能定位为基础设施配套、创新制度完善、交互关系优化、升级能力增强。最后,基于政策传导机制分析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配套政策的“内容-功能”匹配关系,并提出了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ROT的突破性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技术创新显现出来的新的突破性特征,将其与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的平台相联系,利用技术创新的持续性特征和突破性特征的相对统一性,将突破性技术创新项目的投资价值实现作为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实物期权链的一次跳跃,给出了突破性技术创新项目的投资决策模型,研究了实物期权方法(ROT)下突破性技术创新项目的投资决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增强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转型的关键。广东具有强大的科技产出能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大、水平高,但也存在教育人才基础薄弱、重大原始创新能力差、技术对外依赖性强等问题。本文分析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广东中长期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合作创新的组织模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罗炜  唐元虎 《科学学研究》2001,19(4):103-108
本文根据组织的集成度及组织间的相互依赖性对常见的合作创新组织模式进行了讨论 ,将它们分为产权合作协议和非产权合作协议两大类 ,并比较了不同组织模式的优势和劣势。最后 ,本文分别从创新类型和技术类型的角度 ,分析了企业应如何选择合作创新的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宋燕平 《科研管理》2008,29(3):159-163
本文认为农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提出农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策略是以“需求”为中心,其侧重点分别是“技术”和“信任”,不同的农业领域应有不同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苏屹  闫玥涵 《科研管理》2020,41(12):160-170
国家创新政策处于宏观层面,从跨层次视角分析国家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引领机制,是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2017年度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跨层次分析模型,探究了国家创新政策、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区域创新投入中的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2)国家层面的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3)国家创新政策可解释区域创新投入与区域创新绩效在30个省市间的差异,在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研究基础上,对区域进一步提升创新绩效提出展望,为国家制定有区域针对性的创新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苏屹  闫玥涵 《科研管理》2021,41(12):160-170
国家创新政策处于宏观层面,从跨层次视角分析国家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引领机制,是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2017年度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跨层次分析模型,探究了国家创新政策、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区域创新投入中的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2)国家层面的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3)国家创新政策可解释区域创新投入与区域创新绩效在30个省市间的差异,在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研究基础上,对区域进一步提升创新绩效提出展望,为国家制定有区域针对性的创新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肖书锋  李璨 《科学学研究》2020,38(2):334-345
探索式和利用式的创新选择对绩优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整合绩效反馈理论和注意力基础观,探讨了基于社会和历史期望的绩效顺差对企业创新选择的不同影响机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1到2016年的面板数据,结合文本分析法,研究发现:一方面,基于社会期望的绩效顺差加强了高管团队利用式创新注意力;基于社会和历史期望的绩效反馈越不一致,以上关系越弱。然而,基于历史期望的绩效顺差加强了探索式创新注意力;两种绩效反馈越不一致,上述关系越弱。另一方面,创新注意力在绩效顺差与企业的探索式(或利用式)创新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绩优企业选择探索式或利用式创新的内在机制,为正确认知绩效顺差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