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抱朴子内篇>是魏晋神仙道教的代表作,全书囊括了道教神仙思想的哲学、伦理、科学和信仰等方面的内容,系统阐述了养生思想和各种修道长生的实践方法,其神仙道教具有十分明显的现世修炼,即世成仙的宗教特征.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中,在灾荒之年,人们往往会以松柏为食充饥;而在传统医学文献中,松柏还有治病的功效。魏晋之际,道教迅速发展,贵族与平民分别在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些食松柏而成仙的故事,食用松柏成为道教修道成仙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淑女 《学生电脑》2010,2(7):20-20
天作棋盘星作子,逍遥棋局是否只在传说中?修道成仙只能在神话中实现吗?  相似文献   

4.
此幅为工笔重彩道教人物画。据葛洪《神仙传》,麻姑修道于牟州姑余山,姿容美妙,成仙后居蓬莱仙岛。三月三日,王母寿辰,麻姑用灵芝酿酒作寿礼,后来民间多画  相似文献   

5.
《绿野仙踪》从儒家文化的本源上映照出现实的荒谬 ,从其思想核心、思想基础、政治理想三个层面暴露了儒家文化的变异衰微 ,已失去其原有的治世活力。小说写到部分儒士的暂时成功是在修道成仙者冷于冰的帮助下获得的 ,揭示了儒家文化的理想已彻底失落  相似文献   

6.
道教重要经典《真诰》中的诗歌具有游仙诗和玄言诗的双重特征,游仙诗通过描绘神奇美妙的神仙生活来诱导徒众;玄言诗则阐述道教玄言哲理以教导人们如何修道成仙。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并且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证道教济世度人的语义,界定道教“济世度人”的涵义,得出道教济世度人的特征,即入世济世,修道成仙;重道重术,自度度人。  相似文献   

8.
解放前,我也曾经读过还珠楼主所著<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等宣传"成仙得道"故事的小说.当时在报纸上,也屡屡有某些青少年迷上这些小说,而上山修道,最后发现是骗局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道教成仙说主要有两种,一为肉体成仙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种为灵魂成仙说,在唐代以后盛行。由元代道教史籍可以看出宋元道教对传统成仙思想的革新:反对服食、炼丹等求仙术,提倡内丹、心性修炼;反对肉体成仙,提倡灵魂成仙观念。  相似文献   

10.
关注生命是道家与道教的基本价值取向。一代“隐仙”张三丰道迹道论甚丰 ,其中生命观是其思想中最具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部分。主要体现在道化性命的生命生成论 ,修道成仙的生命价值观 ,性命双修的生命修持说 ,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上  相似文献   

11.
汉武帝一生好仙,在许多重大政治事件背后都有他求仙的动机。张骞通西域除地缘政治、军事目的外,也有武帝求仙的考虑。武帝好仙既受神仙信仰弥漫的时代风气影响,亦是武帝本人企望长生不老的私欲使然。好仙使武帝在治国战略上轻重失序,到晚年方始悔过。  相似文献   

12.
陈晗凝 《海外英语》2011,(11):226-227,231
Emily Dickinson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American’s premier poet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In both style and content,her verse was,"revolutionary" in her day.Owing to the deep exploration of death and immortality,Emily Dickinson has become a puzzle in literary.As show in her poems,Dickinson’s spiritual journey led her from na?ve nature-mysticism through disappointment,to a sacramental approach to immortality afterlife and further discouragement,culminating in a mature attitude of faithful unknowing and even more interrogating the immortality.This paper will base on the theory of the death and immortality through common people’s fear to death,the essence of death,the significance of death to show the poetess’s whole life-childhood,love,life condition,spiritual contradiction,and mainly her skeptical concept of death and immortality.  相似文献   

13.
"厄洛斯(eros)"是古典政治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主题与内核.爱欲意味着人对美善本身以及与此内在相关的灵魂不朽的执着追求.不过,人的生命不是神的生命,它是可朽的,人若想实现不朽,就必须通过教育,与他人的灵魂结合在一起.正是出于这种对美善的爱,苏格拉底把教化优秀青年,使其卓越,看作是自己的神圣使命,而他自己也在这样的教化中实现了自己的灵魂不朽.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With controlled diet, exercise including yoga and meditation, the ageing process can be to some extent slowed down. However, immortality is biochemically impossible to achieve in natural organisms, including bacteria.  相似文献   

15.
陕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处于封闭状态,与外界交流很少,所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方言.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方言蕴含了特殊的地域文化.在陕北方言中,有许多词语都与丧葬有关,这些词语反映出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陕北丧葬文化.庄严的丧葬礼仪程序表现出了陕北人浓厚的孝亲思想,也体现了陕北人死者永生与灵魂不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6.
对于“死亡”主题,狄金森既是一个狂热的追求者,同时又是一个冷静的思考者。她将千百年来的“死亡”之谜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既不掩饰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疑虑,同时也展示出对于“永生”和“真与美”的祈盼和追求。诗人的“死亡诗”及其死亡意识,在不断地进行“生与死”的思辨过程中,已经超越了“死亡”本身,更多地表现出对生命真谛的诠释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神仙思想已经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屈原的神仙思想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楚地旧有的昆仑神话中的“不死”观念,二是齐、燕一带新兴的方仙道。时不我待的时间紧迫感和日益加剧的生命悲剧意识,是屈原接受神仙思想的主要原因。神仙思想是影响屈原艺术构思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泰戈尔小说中走向死亡的女主人公数量众多,而且贯穿了他整个短篇小说的创作。这些女主人公的死亡大都离不开各种旧制度的迫害和反抗的无助,由此反映出现实生活中印度妇女的悲惨命运。她们的死被泰戈尔描写得凄婉而悲哀,这与泰戈尔本人亲历众多亲人死亡的生活经历有密切的关系,也体现了他“宇宙一体,梵我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人的生命是生物性生命与人文性生命的结合体,与其他动物的生命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追求着高质量的生命,即追求生物性生命的安全、健康与长寿,追求生命体存活过程中的快乐与幸福,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追求生物性生命消亡之后人文性生命的传布与不朽。从生命质量的视域看,"三生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生活观和生命观,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乐园神话的世界是一个神、万物、人构成的体系,这里没有战争,没有压迫,自然无为,和平安逸,自得其乐,是一个美好的乐园。乐园神话对魏晋南北朝游历仙境小说具有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不死观念、地理定位和乐园的构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