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技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台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的兴趣。而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最初的阅读活动只能是朗读,学生只有读出声音,才能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就阻碍了思维,学生就难于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朗凄是内心感受的表达,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面文字变成大脑中的生动形象。朗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规律,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3.
<正>张颂认为:"所谓朗读,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新课标高度关注朗读教学,要求高中生"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朗读教学是一种基本课型,抓好朗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运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和语文素养。然而,朗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尤其是年级越高,朗读越被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是内心感受的表达,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面文字变成大脑中的生动形象。朗读可以让学生巩固字词,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规律,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可见,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  相似文献   

5.
朗读,即高声诵读.它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把书面文字转化成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它的任务是把文字所表现的形象、情感、节奏、韵味等元素,以语音的形式表现出来.换言之,朗读就是对文字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因此重视和提高朗读技巧也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把无声的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艺术的再创造过程.通过清楚响亮的语音表达,结合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一起运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生动形象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全面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老师,应该要提高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从各个面去重视朗读教学并加强朗读训练,同时也可以大胆地去实践探索,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是内心感受的表达,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面文字变成大脑中的生动形象。朗读可以让学生巩固字词,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规律,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可见,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练好“读”功。那么,如何过好读书关呢?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借助有声语言的声音变化 ,把无声的书面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进行再表现的方法。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助于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因此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 ,它的作用不容轻视。下面 ,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怎样进行朗读训练。一、注重节奏停顿的训练朗读节奏的快慢、停顿 ,不仅能帮助学生领会文章中感情色彩的浓淡 ,更有助于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如《岳阳楼记》中留传千古的名句“先…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得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朗读水平是检阅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朗读,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也可以使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还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时掌握一些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也随之加强。朗读与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0.
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朗读,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朗读能启迪人生,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就是运用清晰的普通话语音,有感情、有技巧地读书,把视觉形象(文字)变作听觉形象(语音),准确、鲜明、生动地再现书面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一、朗读改病句通过朗读,将自己的书面文字转换成口头语言,不仅运用了视觉,而且运用了听觉。这样语感特强,发现差错率就高。学生在读不顺口的地方,就知道是病句。然后用修改病句的各种方法自改,直到读着畅顺为止。  相似文献   

13.
张婷 《现代语文》2013,(8):47-48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的传统方法。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将书面的文字化为生动的声音,能够加深、加快我们对文字的理解。文章的描写往往具有一定的形象感。学生如果能够读出语言中的形象性,就代表他对文章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而要想读出语言的形象性,一定的朗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笔者就介绍几种朗读技巧,帮助学生读出语言的形象性。  相似文献   

14.
朗读不是简单地把书面文字转换为声音,而是要用感情去读,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种“情”来自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切身感受。所以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情”去朗读,以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5.
梁俊敏 《成才之路》2009,(23):41-42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一种口头的语言艺术。它要求朗读者在认真分析理解文字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感受、体味,然后运用有声语言的各种表达技巧.准确、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原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绝不是简单地大声念书,而是一种把书面作品变成有声的、创造性的语言艺术活动。朗读者可以用有声的语言给书面语言注入新的血液。使其“起死回生”;可以通过各种语调语气再现出作品的具体情境,给人留下具体生动、久久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朗读作为一种有声语言艺术,比书面文字多了一个用语音传递情感的困素。朗读既然要传情达意,就不能只是机械地将文字变成声音,必须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充分发挥效能。 1.停顿 人们平时说话,根据生理需要,常作些很自然地停顿,这样既不觉得吃力,又能使听者听明白说者的意图。朗读文章多数是替别人(作者或文中人物)传情达意,要想把经过作者反复修改加工而成的、具有较强逻辑性的书面语较完整的读出来,就不能像平日说话那么随意停顿,而必须根据文章表达及生理、情感需要作适当停顿。  相似文献   

17.
曹黎明 《考试周刊》2013,(37):97-98
朗读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现在由于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导致许多老师重读写轻朗读,校园的早晨失去了以往的朗朗书声。本文就如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使他们在书面表达方面有所提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祖先把"上学"叫做"读书",不知是因为那时没有自然科学课,还是为了告诉我们,书是要读的,上学就是为了读书。读,分为无声和有声。我们通常把无声的读称之为默读,有声的读叫做朗读。其实,并非所有的有声读,都能称之为朗读。我们可以从朗读的要求和朗读的特点来看。课程标准的朗读要求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朗读的特点是把蕴含在无声的书面文字中的思想感情,经过心理的感受理解,通过音色、音调、语气、节奏等语音的变化,用有声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使之凸现明朗。而且,朗读不单纯是还原书面文字的情和意,还伴有丰富的联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无疑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式、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者发现凡是朗读水平高的孩子一般都语感好,对语言的理解领悟能力强,甚至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也较一般学生出色。可是进入高年级段,常听老师抱怨,班上的孩子不爱读书了,每次问谁愿意来读读课文,举手的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20.
<正>"学文入门在读书,学文入境也在读书。"朗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朗读可以提高"听读"水平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古代大教育家朱熹对朗读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