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强调了用兵打仗,粮草的重要。习作教学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打好习作这一仗,写作前“粮草”的准备至关重要。正如课标所说:“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习作素材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要学生的积极主动,又要教师的开源拓流,多方引导。现结合日常习作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眼下,中小学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有“拿起笔来,脑子一片空白”的感觉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疏于积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笔者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第一,引导学生从“小”处着眼。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在选材时往往只注意重大的政治、经济等热点问题眼睛总是“向上看”。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等影响,写这类文章往往会流于“假”“大”“空”。为此,要引导学生把选材的视野“由外向内转”,让眼睛“向下看”,从“小”处着眼,写身边的小事要让学生知道,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  相似文献   

3.
积累 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惜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感“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4.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部分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感到脑子空空,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更不知如何下笔。古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素材的活水源泉.有了这股活水.不愁没有好素材。如史铁生这一类经历型作家。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写作学习.甚至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厚重的情感体验.再加上自己广泛的阅读。  相似文献   

5.
一提作文 ,不少学生就感到“愁”“怕”“厌” ,明显表现出对作文没有信心 ,甚至患有作文恐惧症。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所在 ,一是无话可说 ,二是有话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是缺乏素材的积累 ,无从下笔是缺乏语言的积累。古人云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使学生写好作文 ,就要帮学生寻“源”、取“材” ,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一、创造生活 ,积累素材小学生在写作文时觉得最困难的是“无话可说” ,他们的生活确实有些单调 ,上学—放学—做功课—看电视—睡觉。有时 ,一些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也会从他们身边溜走 ,他们…  相似文献   

6.
新高考背景下,作文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使学生自主搜集、整合素材,根据不同的立意和文体,合理地选择不同的素材,由此创作出素材丰富、立意深刻的作文。从读写相融、观察生活两个视角,探索高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策略,引领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历史典故等材料,并深入观察和积累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写作储备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惜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感“厚积才能薄发”。那么,如何从积累中“攫取”个性素材呢?  相似文献   

8.
康娟 《陕西教育》2010,(12):43-43
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最终目标之一。所有的语文教师无不为之苦思冥想、呕心沥血,然而写作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有效的训练。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词汇,没有素材、没有思路、没有激情、怎能为文章?  相似文献   

9.
张秀云 《现代语文》2014,(10):140-141
学生的作文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学生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作文没有真实性,没有感情色彩。学生由于缺少素材积累,往往苦于对该话题无话可说,造成了作文难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切入点就在于学生平时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源于生活,生活中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多思多想,从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素材的方式有多种,但都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很多名家的文章里无非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教师应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丰富学生情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拓展作文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作文时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习作素材的积累关系到写作水平的高低,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引导学生多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使学生萌发作文的愿望。一、学习范文积累素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学语文课文中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还是意境优美的散文,或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有必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妙语佳句、精彩片断,学习课文的谋篇布局。如《桂林山水》是一篇配图课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活泼的语调,以“总——分——总”的写法,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抒发…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主要是学写简短的记叙文。学生有了翔实的材料就不会苦思冥想、东拼西凑地去编材料了。因此,丰富的生活素材积累十分重要。在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指导学生积累素材,要求学生备好一个素材本,把收集到的素材记摘上去,为学生写作作充实的准备。具体做法是:耐心引导,发现素材。小学生的认识能力还比较差,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积累材料是行不通的。有许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富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  相似文献   

13.
吕志红 《新疆教育》2012,(14):151-151
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的飞跃。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根本”和“泉源”,就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否则无异于舍本逐木,“塞源而欲流长”,其结果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少、慢、差、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在“流”上下功夫,而应在“源”上做文章。积累是运用的前提,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稳固基础,对它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熊永红 《语文天地》2013,(12):52-53
很多学生怕作文,写出的习作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追根究底还是缺乏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不该在拿起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些准备工夫。”丰富的素材积累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相似文献   

15.
在高考的语文试卷上,一道作文尤为牵动考生的心弦,而作文成绩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考生的整个语文成绩。在考场上,由于考生平时积累不够,常常为选材而抓耳挠腮,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那么,如何让自己在考场上应对自如,比较快捷地想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50分钟内完成一篇材料丰富的文章呢?平时注意素材的积累是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字词积累,丰富的字词积累既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能提升写作能力。字词积累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在不断积累中掌握丰富的语言素材,准确掌握字词的音、形、意;使学生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三个“积累”,是“情感积累,生活积累,知识积累”。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具有较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生活素材,渊博的知识修养,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是“情感积累”。任何一篇成功的作品无不充满丰富的真情实感,要想学生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情感。即“情感积累”。培养学生的情感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写作的目标:“能具体明确、文字通顺的表述自己的思想,能根据日常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素材来源于学生的广泛阅读、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日常人们的生活语言。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和总结一下农村初中学生如何在这三方面积累写作素材的:  相似文献   

19.
彭建 《语文天地》2014,(5):63-64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因而,只要是自己对生活的一点感悟和体验,都可能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内容。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多角度、多方面地观察体验生活,丰富脑海中的生活素材。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就是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周围也有感人的事情,只有自己用心去体会,设身处地去体验他人的喜怒哀乐,进行换位思考,才能感动自己,才能通过文字去感动别人。  相似文献   

20.
苟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也是这个道理,只有通过积累大量的素材,引来源头活水,作文时方能旁征博引,得心应手。积累得厚实,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中学生该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一、关注教材经典。积累写作素材中学语文教材上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这些本身就是一座丰富的素材库,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认真指导学生就地取材,积累写作素材。积累教材的经典,首先要有意识地记诵一些名句名段,如古典涛词、文言名篇、现代美文等,这些名句名篇,或豪迈、或婉约、或清新、或妩媚,如果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一定会让自己的文章如珍珠般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