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解迎春 《新闻世界》2009,(7):164-165
本文从分析传统把关人理论面对网络环境的挑战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网络信息的来源,即主要为传统媒体中的新闻、网络媒体的非时政新闻以及网民发布的信息,指出我国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角色已经由传统媒体中传媒组织变成了网络传播中的传媒组织、个人以及政府。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了挑战,"把关人"缺失现象严重并引发严重后果。本文首先对"把关人"理论进行回顾并分析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的新内涵,进而着重分析了网络新闻传播中由于"把关人"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缺失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把关人"向"引路人"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兴起首先带来从业者传播理念上的变化。"把关人"内涵发生转换。在网络传播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角色正在发生转换: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信息传播成本大大降低,个人间信息传播"门槛"越来越低,传播的双向性使得传播的权力泛化,任何人都拥有传播的权力,传播者的权威性被削弱;信息  相似文献   

4.
网络编辑把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传播时代的传播载体与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用户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拥有广泛的主动权,不再被动地接受记者、编辑设置的内容,这对传统"把关人"理论形成了冲击.同时,网络传播对传统舆论的权威性也构成了挑战,传统舆论"把关人"作用受到了抵制和消解.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在传统大众媒体中,记者、编辑等作为新闻信息的"把关人",用专业的眼光和素养对新闻信息的来源予以过滤和审视,这保证了传统大众媒体上的新闻的真实性。但是自媒体不同,传受合一的传播模式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角色在传播过程中几乎不复存在,相对于  相似文献   

6.
马婕 《编辑之友》2011,(4):64-65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要原理,又称"守门人"理论。然而,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更新换代,媒体及传播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媒介受到冲击。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频繁使用,传统媒介的受众群有了一定的分散。传统媒介把关人理论面对新的挑战,在新的媒介与传统媒介相互交融又相互竞争的环境下,如何对传统把关人角色进行重新审视,是新媒体时代带给传统媒体的新问题。一传统把关人理论"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技术引发了大众信息传播的热情,个人化的信息把关逐渐盛行,网络信息的把关变得复杂起来,既有"编辑"的职业化把关,也有一般用户的非专业把关。然而,把关人身份的泛化,并不意味着职业把关人的没落。泛"把关人"时代,编辑必须完成专业信息把关人、权威信息把关人、导向信息把关人的角色重塑,才能胜任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把关工作。  相似文献   

8.
李京明 《传媒》2014,(9):26-27
正在网络信息泛滥、新媒体"把关人"缺失的情形下,充分发挥报刊在主流文化传播和舆论导向中的重要作用,就显得格外紧迫。其中,报刊"把关人"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领域的先驱卢因在其《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这一理论后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又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9.
杨晓强  廖俊清 《新闻世界》2010,(12):146-147
网络以其全球性、个人化、互动性等特性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时代的传播理念向“把关人”理论发起了严峻的挑战,“把关人”何去何从。本文从“把关人”角色的内涵出发,考察了在网络时代“把关人”向四种角色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
十几年前,很多研究认为把关人角色随着网络的多元和包容已经无形中被淡化.但随着"自媒体直播热"的兴起,媒介事件层出不穷,有研究者再提把关人角色监控.只要网络中心化、溢散的传播特征存在,网络的权威就无法得到保证.为建构社会恒稳态,把关人角色应该由国家权力机关、资本与集体道德无意识之上的公众来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4,(18):39-43
网络场域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呈现多维互动关系,对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扩散有着明显的作用;基于大众社会与网络社会互动的视角,传统媒体在流行语传播过程中的扮演了双重信息桥、把关人等角色。  相似文献   

12.
周海 《新闻传播》2006,(10):62-62
网络这一新型媒介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大众传媒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同传统媒介一样,网络传播者也承担着“把关人”的角色,受众仍然会受到把关人的信息控制。 在网络媒介中,受众不再是纯粹的接受者,同时还是发送者,这种双重身份的角色使受众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实现。对于网络受众而言,反馈信息易如反掌,电子邮件、聊天室、论坛、公告板等方便快捷,可以畅所欲言,而且传递及时。  相似文献   

13.
“把关人”在网络媒体中的角色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迷航"现象时有出现,如新闻失真、非法和不良信息等问题不断在网络媒体中出现。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角色,网络媒体的"把关人"角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净化网络环境,促进互联网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受众获得信息最便捷、最迅速、最多样化的传播方式。现实生活中的受众随时随地都可以主动地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也会被动地受到网络信息潮的影响,但是,由于部分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使网络新闻出现了真实性和可信度低,甚至传播谣言等严重问题。现在,建立绿色、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势在必行,网络媒体中"把关人"角色亦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播技术发展进步带来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渠道多元化,传统媒体原有的受众日渐分散。近年来,网络媒体迅速崛起,"两微一端"以及抖音快手短视频APP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融媒体的优势愈加明显,传统"把关人"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媒介融合和竞争并存的新格局下,对"把关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形式进行探究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寅红  赵婧 《新闻世界》2011,(8):114-11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网络传播媒体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决定了这种新型传播方式仍然需要把关人,但传统的把关人理论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新型的传播方式的需要,网络传播背景下的新把关理论应运而生。本文就当下网络传播的现状、网络传播把关人理论等相关问题进行论述研究。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的媒体工作者必须面对新的融合新闻环境,及时实现自身的角色转换和身份嬗变。本文立足媒介融合和融合新闻的背景,从传统新闻传播中的"把关人"理论出发,结合公民新闻和意见领袖理论,以具体的例子来分析新媒介环境下"把关人"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播形态和模式的变化带来了把关主体和手段的变化,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挑战.本文着眼于把关理论,分析了传统媒体中把关人存在的环境基础、新媒介生态下把关人角色缺失的现实原因及其危害,认为"把关"一词并不是传统媒体身上的陈旧标签,在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把关人"仍然是媒体最该坚守的传统,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与确立把关工作的重要地位,媒体内部、外部监管部门和广大受众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把关,促进互联网信息空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媒介为网民带来平等参与事件和讨论事件的平台,使网民舆论成为一股积极干预现实的重要力量,传统媒介已经不再占据领军地位,网络意见的能量正在引导舆论走向一个全民参与的境地。传统传播理论中的把关人角色在信息时代缺失,新媒介时代把关人无关可守。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网理论的博客影响力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社会网分析法,揭示了博客传播的一些内在规律:博客传播是一种典型的关系传播;博客影响力与其在关系网络中的位置有关,在同一个博客群体内,"洞博客"和"桥博客"扮演着意见领袖、把关人的角色,而"长尾博客"则扮演追随者的角色.同时,本文为博客影响力提供了"关系密度"、"关系中心性"、"小团体"等测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