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一九八五年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由王宽诚先生出资一亿美元在香港成立。目的在为中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对中国大陆、台湾及港澳学者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及学术交流提供资助。基金会按“以有限的资金办更有效益的事”之原则为国家培养高级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2.
能否拥有和保持一支规模宏大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事关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兴衰成败的战略问题,谈谈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教育是高级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文章通过对15年来信息科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的研究生教育背景的分析,说明研究生教育对于科技领军人才的决定作用,并且分析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先进的培养机制,为全国的研究生教育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科技人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全球化下,科技人才流动频繁,科技人才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竞争激烈,致使我国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科技人才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保障科技人才安全,从用人制度、政府政策、人文环境、青年教育等方面建构我国的科技人才安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五年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由王宽诚先生出资一亿美元在香港成立。目的在为中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对中国大陆、台湾及港澳学者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及学术交流提供资助。基金会按"以有限的资金办更有效益的事"之原则为国家培养高级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在谈论美国为什么能执世界科学技术之牛耳时,普遍认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拥有大批高水平富有创造精神的科技人才。其他国家科学技术的发达,也和高质量的科技人才密切相关。笔者最近查阅了国外培养科技人才的一些资料,深感国外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人们常说,“他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最高学术机构和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的中国科学院,既是重要的科研基地,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经过40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科研工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级科技人才。文章总结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成绩、做法与经验,提出了今后改革、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具体内容,一是培养计算机的科技人才和大量的、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劳动大军;二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45年来,中国科学院始终坚持出成果、出人才并举的办院宗旨,从我国国情和院情出发,在兴办教育和培养人才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能源领域中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教育背景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在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过程中,人才流动的一般规律,以及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学术产出方面所表现的不同特征,以期为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科技人才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进步的国家和地区 ,科技人才的作用就非常大 ;与此同时 ,那些国家对于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也就非常明显。1 人才流动、人才竞争国际化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的流失是一种马上看不出明显结果的最大的资源流失。在国际交流日益全球化的今天 ,人才流动也日益全球化 ,不同国家由于不同的经济实力和人才发展的环境 ,吸引着不同的国际人才。各类人才也在不同的国度里进行自由选择和自由流动 ,大家有个共识 ,谁拥有人才 ,谁就能成功地把握 2 1世纪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谁能执掌明日全球竞争之翘楚呢?各国答案都汇集在一点:掌握科技人才者。因此,不仅要各显神通夺取今日科技人才,更要大力培养科技后备人才,以确保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持续与跨越。20世纪后半期以来,美国主导了的世界科技发展进程,科技领域的成就使美国在科学教育的内容和理念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以STEM教育为代表的素养范式科学教育成为西方科学教育最主要的诠释者和引领者,对世界各国的科学教育发展与变革都产生了影响,其STEM政策更成为各国科技教育政策参考的风向标。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教育主要是指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领域的学科集成和教育融合,简称科技工数。从政策上看,美国的STEM教育政策演进大体经历初步形成期、确立发展期和调整深化期。美国从19世纪开始STEM教育的尝试,1862年的《赠地法案》、1917年的《职业教育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已形成多层纵横联动的政策体系。科技人才教育与培养政策不断完备,使用与发展政策逐步改善,评价与激励政策更加丰富,有效保障了我国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不过,现有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仍存在系统性不足、精准性不高、联动性不强,以及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以下简称“青基人才”)支持不够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下对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在新形势下,要夯实科技人才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的科技人才政策需强化自主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与聚焦产业需求,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基础研究人才政策、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发展政策落地;深化科教融合,推进面向科技发展需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培养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建立遵循科研活动规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系统思考优化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体系,推进科技人才生活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多部门协同推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机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4.
在现在的高校教育当中,法律专业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同时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引导,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程度明显不足。我国是一个倡导拥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理念的国家,从事法律专业的人一定要有公平、公正、正义理念,拥有良好的高尚品格,这是一个法律从业人员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一个法律人员的道德指标,所以在法学专业教育当中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5,(14)
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少年科学院其直接目的就是希望将其打造成少年科技教育的阵地,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科技后备人才。本文主要分析了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少年科学院概况,东莞科技馆少年科学院教育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少年科学院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社会迎接世纪之交的年代,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面临着紧迫而严峻的挑战。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拥有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起飞都充分说明了科技和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此,世界各国都纷纷采取措施,全面发展教育事业,并不惜花费重金,想方设法,吸引别国人才。美国实行的所谓中国学生保护法,实质上就是掠夺我国的人才。无数事实充分说明,世界性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对此,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相似文献   

17.
我们正准备迎接世纪之交,这是一个极富挑战又充满机会的特定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竞争的核心是青年科技人才,谁拥有青年科技人才,谁就拥有未来!因此留住和吸引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就成为高高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然而,用什么办法留住和吸引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我高的主要作法是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政策留人。经过多年努力,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在科研工作中作出了成绩。6人为博士生导师,37人主持省级以上高层次项目,5人获得霍英东青年基金项目,4人获得霍英东研究奖,3人是国家教委重点跟踪对象,1人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一个城市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这个城市是否拥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大批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青少年开始.世界各国都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基础性工作的一部分,将其视为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战略科技人才"的概念,在我党历史上尚属首次,而且置于各类科技人才的首位,更进一步说明了战略科技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对一个国家来说,战略科技力量是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科技发展目标的生力军和王牌师,面  相似文献   

20.
《金秋科苑》2008,(10):256-256
创新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中国需要发展,这需要社会化的创新教育,国家创新体系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高校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动力源,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图书馆既具有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等功能,同时还拥有馆藏学科综合、服务教学结合等优势,因此,图书馆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