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完课文《秋天》,像以往一样,我把听写本发给学生,说:“老师先给大家一分钟复习生字新词。”学生很快翻开了书,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把生字新词读了一遍,有的甚至只是看了一遍,便胸有成竹地拿着笔等老师来报生字新词。可我却说:“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些生字新词默写在听写本上。”话音刚落,学生先是楞了一下,随即便写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上课铃声响起,我快步走进教室。今天,我要讲的是《与象共舞》(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我按照课前的预设教学:(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2)朗读课文,画出重点句。在学生自读时,我将本课的8个生字及生词抄在黑板上,学生读完课文后我开始检查学生对这些生字、生词的认读情况:睹、驰、摩、尴、尬、彬、绅、氛、悠闲、...  相似文献   

3.
镜头一:我执教人教版二上《识字3》这一课。这是以“三字经”为形式的识字课文。我教学的目标很明确,即通过各种形式认识本课11个生字,渗透爱祖国教育。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很明朗的教学主线。从初读韵文、自主识字,到熟读韵文、识记生字,再到背诵韵文、巩固生字,  相似文献   

4.
学生初读课文后,我照例挂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小组合作认读、识记生字,我则走下讲台巡视。突然。我听见高千康小朋友和本组的同学嘀咕:“‘央’‘庄’‘案’这几个字我早就认识了,真浪费时间。”下课后我问他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吃饭时我们都看《新闻联播》。我早就认识‘中央电视台’的‘央’了!  相似文献   

5.
文方 《湖北教育》2006,(11):40-41
(教师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示生字“障、泰、徒、功、渠”) 师:刚才我听见许多同学读了这些生字,现在同学们都和这些生字朋友认识了,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了。真的很棒呢!不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朋友的外貌呢?请同学们想想我们以前是用什么好办法记生字的?  相似文献   

6.
一、二年级识字量很大,每学期都要认读400多个生字。刚开始,因为学生认字、记字太慢,我就常抱怨:这么多的生字,学生怎么记完哪!后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把需要认读的生字放大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天天看、天天读。心想:这样强化训练,学生一定会记得很快。可是半学期后,我发现这样的机械记忆学生并不喜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7.
朱冰 《中国教师》2012,(2):12-12
上课之前我翻看了学生们的预习本,课前的预习真的十分细致。我观摩的是三年级语文课。他们的预习要求包括:会读生字,会用生字组词,多音字,形近字,在课文里找好词、好句,做一些小练笔,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课前就已经把课文的生字词解决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儿子从上学开始,就害怕生字,一听要写生字,特别是听写,就犯愁。老师第一次听写22个生字,儿子错了8个。当老师把听写本放在我面前时,我心里难受极了,也失望极了。一怒之下,我狠狠地打了他。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儿子更惧怕听写了。反思后,我改变了做法。我用一张4K的图画纸画了一只大袋鼠,挺着个大肚子,伸着手好像向主人要什么东西似的。我告诉儿子:“大袋鼠饿了,让你喂喂它。”我让孩子把生字、词写在一张张小长方形的纸上,然后贴在大袋鼠的肚子上,孩子的兴趣可大了。有时工作忙,我忘了给孩子听写,儿子会提醒我说:“妈…  相似文献   

9.
错上加错     
齐雨 《小读者》2010,(7):40-40
小明:"今天上课,老师让我默写4个生字,我错了5个。"妈妈:"怎么回事?"小明:"老师让写成语‘肆无忌惮’,  相似文献   

10.
陈香玲 《新疆教育》2012,(5):104-104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中的生字又是语文的基础,正如盖大厦的砖瓦一样,因此,生字教学的效果就关系到语文的教学效果,甚至是其他科目的学习,可见生字教学的重要性。当然,生字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生字教学的研究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但是在现行的生字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对生字的学习也只是靠死记硬背,生字教学的研究也还只是在理论层面,存在理论和实际脱离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几种生字教学方法,希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阮定标 《家长》2014,(2):37-37
早晨,我陪着儿子坐在餐桌前吃早餐,他忽然仰起头对我说:“爸爸,电视的‘视’字我会写了。”说完,他挥着小手,书空写着这个字的每一笔笔画。听着这样的话语,我不由一阵心酸。儿子的话.让我回想起前一天晚上的一幕。我照例陪着他温习当天的功课,在听写课本的生字时,我发现,很多生字他虽然认识却不会默写,我顿时焦急起来。在听写生字“视”时,他写了三四遍,仍不能记住。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请把预习《荷花》一课的成果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生:我把课文读熟了。(生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生:我自学了课后的生字,认识了“荷”“莲”“蓬”“翩”“仿”“佛”“挨”“胀”“蜻”“蜓”“裳”“蹈”这些生字。  相似文献   

13.
片断一:在教学《曹冲称象》这一课的七个生字(曹、操、秤、砍、割、线、量)时,我首先让学生把生字充分轮读了一遍,然后开始了这样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说明:这篇文章是我在听了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程大琥教授的报告之后,联系我上小学二年级女儿的实际情况写的。我女儿从二岁开始上私人幼儿园,现在女儿的普通话在班上算好的,但军今b、p、n、l分不太清,鼻音发不太清:天天默写生字,可该认的生字认不了多少;写字不大规范。  相似文献   

15.
一、灵感之源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荷叶圆圆》
  打开第14课的教材和教参,平铺在办公桌上,我开始备课。一看教学目标:会认识本课的12个字,会写课后的6个生字。粗一看,每篇课文的第一个教学目标都是如此,细一瞅,发现本课的生字和往常有所不同:陌生而抽象。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们牢记这些字?难道还是像原来一样,我课前准备好生字卡片,举着孩子们认读吗?有没有一种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更有效的方法呢?围绕“自学互帮导学法”这一主线,我思考着--能否让孩子们自己制作生字卡片识字呢?琢磨了片刻,是个不错的主意,只是怀疑孩子们能行吗?我决定试试。  相似文献   

16.
《问银河》是二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篇课文,我突然别出心裁,想换一种授课方式。正巧,临时有急事,不能上语文课,便改为自习课。经过一番紧急备课,我向孩子们提出了自习课的任务和要求。任务:自学第24课中《问银河》里的生字;要求:先读通课文,再将生字表中的生字进行认读,会口头组三个词语,最后自己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抓住关键笔画,认真完成《习字册》。傍晚放学时分,我匆匆赶到教室,发现课代表早已将收好的《习字册》整齐地摆放在讲台上。拿起笔,一本本书写端正漂亮的作业展现在眼前,之前的担心顿时烟消云散。“驶”“轮”“坝”“宽”等易错生字的正确率竟是百分之百。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金子》这篇课文,要求学习掌握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悟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为了彰显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我组织了这样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下午放学,我和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学生正在等着我布置作业。一个学生说话了:“每个生字写两遍,后面组个词,再让好朋友听写一遍。是吗?魏老师?”我发现学生的脸上都没有一丝高兴之意。看来,我日复一日固定不变的作业布置模式已经让孩子们厌倦了。一丝愧疚涌上心头,我话锋一转:“同学们,那你们想怎么写呢?”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回家读读课文就行了,因为我已经会写生字了。”  相似文献   

19.
在运用《小学生语文素质发展评价手册》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小学生语文素质发展评价手册》使用起来客观、全面、科学、灵活,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一、学习生字主动而积极修订版大纲要求高年级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小学生语文素质发展评价手册》中规定五年级学生“能够独立掌握课本的生字,单项考查,满分者5分”。在实际操作中,我认为,高年级教师在教学生字时,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生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20.
城郊学生基本上没有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家长很少给他们讲故事、看书报,所以他们在识字方面存在以下特点:识字基础薄弱、生字回生现象严重、课外读物少、阅读兴趣不高、识字途径单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孩子最常用的识字方法就是整体识字。小孩子的识字规律是先记忆再理解。在长久的实践中,我发现:整合和再现是提高城郊学生识字效率的良方。当然,要提高整合和再现的效率,必须先对生字进行细致的解读。针对城郊学生识字基础薄弱、生字回生现象严重等问题,我发现要提高识字效率,首先要细致解读生字,其次把识字教学整合在阅读教学的各环节中,让识字教学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