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与自我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患有网络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有痴迷网恋、网络恐惧、网络依赖、网络孤独、人格障碍、网络成瘾综合征、网络自我迷失、自我认同混乱和网络越轨行为等.患有网络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可以通过正确认识网络、恰当使用网络、进行心态调整等途径进行自我调适,从而恢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网络恐惧、网络依恋、网络孤独、网络自我迷失与自我认同混乱、网络成瘾综合症等网络心理障碍,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认知,加强自律与自我管理,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改善网络环境帮助大学生克服网络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网络文化存在着网络价值失衡、网络技术失制、网络生存异化、网络消费失当、网络自由失范等病理特征,对网络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们必须从提升网络文化的人文意识、促进网络主体的生成和发展、加强网络公德建设和私德修养、引导网络文化的融合、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促进网络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从加强领导、开发网络资源、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党支部建设进网络、加强网络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网络党建工作机制等六个方面改进网络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徐州高校800名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素质的实证调研,发现大学生网络伦理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网络伦理意识较差、网络伦理行为失范、网络道德判断弱等方面。基于调查研究,本文提出塑造大学生的网络伦理人格、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情感、养成良好的网络伦理行为习惯、树立良性网络伦理关系等等应对措施来培育大学生网络伦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我们惊叹互联网络带给我们的种种奇迹时,网络上诸如网络言论极化、网络信息污染、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等形形色色的消极越轨行为随之产生,其危害越来越严重.文章概述了在网络迅速发展之下引发的网络消极越轨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推广网络实名制、开发、安装绿色过滤软件、完善网络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网络执法队伍、加强对互联网经营主体的管理、提升网民综合素质、大力培育主流网络舆论、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研与辅导等措施来规约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7.
导致大学生网络人格异化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性、大学环境变化及网络本身特点等。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人格,防止大学生网络人格异化,必须从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立法和行为监管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犯罪是新时代的一个特点,而网络欺凌是网络犯罪的重要表现。当前,对网络欺凌的定义、表现形式、原因与对策已有过研究。基于此,要遏制网络欺凌和网络犯罪,就需要认识网络欺凌的本质,借助网络文化进行疏导与教育,加强网络技术建设,减低网络欺凌,促进网络法制化,加大打击网络欺凌的力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网络社会、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的和谐稳定发展对网络公民的网络参与意识、网络参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公民的培育应考虑:在网络政治动员中培育网民的公民意识;在网络政治参与中锻炼网民的公民技能;在网络文化共建中强化网民的公民责任;在网络社会治理中树立网民的公民道德。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研究,总结高职生上网现象普遍,网络文化影响着高职生的网络诚信、网络文明、网络道德认知、网络道德意志、网络攻击行为、网络道德行为等,应加强对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和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