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描述琵琶女出色的弹奏技艺和不幸的身世,成功塑造了琵琶女这一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被侮辱、被玩弄、被损害的乐伎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艺人们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理解和同情。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却解读出一个完全另类的“琵琶女”,几乎将这一形象的悲剧性质完全颠覆。他们或认为琵琶女并不是个被损害被侮辱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琵琶行》是白居易极负盛名的诗歌。历来被人传诵不已。在戏曲界中,被多次改编。其中马致远的《青衫泪》摒弃了白居易的主题,塑造了一个敢于争取幸福的琵琶女形象。蒋士铨的《四弦秋》则忠于原著,真正演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塑造。对琵琶女形象的不同改编,体现了作者不同的人生设计,抒发不同的情怀。  相似文献   

3.
《琵琶行》是白居易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的身世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宦途不得意的感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琵琶女是一个被玩弄、被侮辱的女性,读者无不同情琵琶女的沦落。琵琶  相似文献   

4.
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古今无数失意之人为之动容,也让<琵琶行>和琵琶女的形象走进了人们心里. 白居易的<琵琶行>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被玩弄被损害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天涯沦落"之恨.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有人认为她是一个留恋灯红酒绿渴望奢靡生活的女子,是不值得同情的;也有人说商人经商是正当的,稍有别离就耐不住寂寞,便“梦啼妆泪红阑干”,难道为妻还不如为娼?但还有人说,琵琶女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有学者提出琵琶女并不是被损害的、被侮辱的形象。文中认为解读这一文学形象,不仅要全面分析,还要注重历史背景。纵然唐代倡伎制度极一时之盛,“每个城市都以它的艺妓为荣”,但实际上当时的世俗并不认为为倡就是光彩之事。艺妓的社会地位低下,始终是他人风雅生活的附庸,是被玩弄者。琵琶女是其中的典型人物。她才艺出众,所谓昔日的风光奢华只是表面,其内心掩藏的则是无尽的悲苦辛酸。  相似文献   

7.
《琵琶行》是一首名篇佳作,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篇目,其中有很多值得探讨学习的地方。上课时,对于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中所体现的琵琶女心理状态,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学生说琵琶女是出于女性的娇羞、羞怯的心理,所以显出女子的忸怩之态;有的学生说是其恃才自大,故意吊人胃口。学生们的观点似乎都有道理,那么这句话究竟体现了琵琶女什么样的心理呢?  相似文献   

8.
读完《琵琶行》一文,我对琵琶女凄凉的身世深感同情,但我心里更多的是对她的鄙夷。琵琶女是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的典型代表。她向旁人诉说她的身世时,话语里流露的是对过去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生活的追恋,甚至炫耀。她竟丝毫意识不到年轻时的自己只是达官贵人的玩物,那是一种被侮辱被摧残的生活。然而,我们又能指责她什么?她只是一个因为生活所迫而身陷青楼的卑微的歌女。她没受过任何正规的教育,自然不会有激进的意识,更不懂什么反抗、革命之类的,她只是一味地哀怨,一味地把自己柔弱悲惨的一面揭开给别人看。这样除了能获得别人一掬同情的眼泪…  相似文献   

9.
对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历来人们的评价都是命运悲惨,是封建社会受压迫妇女的代表等,然而我觉得琵琶女不仅不悲惨,反而十分幸运。她悲叹岁月流逝,美丽容颜不再,这本来就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人活的时间长了,自然会衰老,每个人都是这样,无论美与丑,所以这根本不能成为琵琶女悲哀的原因。她哀叹自己的丈夫“重利轻别离”,这就更不应该了。她在那样一个看重女子名节的时代,青楼女子,更何况是一个人老珠黄的老女人,她能够嫁给衣食无忧的商人,实属幸运。琵琶女似乎不知好歹,太以自我为中心了,还嫌自己的丈夫重利轻情,殊不知,这正是她丈夫的…  相似文献   

10.
《琵琶行》是白居易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的身世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宦途不得意的感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琵琶女是一个被玩弄、被侮辱的女性,读者无不同情琵琶女的沦落。琵琶女值得同情吗?我们试着讨论一下。一、从小看,其志向立志于歌舞伎琵琶女出生于京城长安东南的一个游乐区,耳闻目睹贵族的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杜十娘与琵琶女艺术形象的比较,使人们看到悲剧主人公的不同追求和抗争展现出来的不同的人格魅力及产生的不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明的<琵琶记>塑造了最成功、最动人的女主人公形象--赵五娘,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赵五娘形象所呈现的一种必然的双面性,以及探析她的遭遇所折射出的当时妇女生存环境和地位背后的一种共性--男权社会统治下的女性边缘化以及女性主体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13.
《琵琶行》中三次琵琶声贯穿全诗。第一次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江面上,哀怨悲凉的琵琶声撩动着离人的心弦。诗人没有多花笔墨描摹这段音乐,这相当于“序曲”;在“千呼万唤”之后,琵琶声再度响起在“添酒回灯重开宴”的客船上。我们可以称之为“初奏”,这时诗人不惜浓墨重彩,极尽铺张渲染之能事,此段也堪称“摹写音乐之至文”(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相似文献   

14.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具有浓郁抒情性特色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千古传颂的名篇。这首诗在音乐描写、景物衬托、情感表达、结构安排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充分显示了诗人诗歌创作的高超艺术技巧。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琵琶女,青春年少时的美丽、多才多艺及“犹抱琵琶半遮面”时的羞愧、哀怨都是与众不同的。对于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女书是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字,女书作品大多是诗体唱本。在这些作品中,出现了个性鲜明的女子形象,众多的女性形象构成了女书中江永女性的整体风貌。这些女性性格特点的形成与江永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浸润及其瑶汉杂居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2l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图书馆需要大批新型人才,未来女馆员该是什么样的形象,笔者认为2l世纪的女馆员应集心灵美、形态美、语言美为一体,并具有精湛业务技能和广博科学知识的现代化职业女性的形象,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切实撑起图书馆事业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17.
音乐形象是通过乐器声音来传达语言、情感和内心世界,以其单一的造型能力,间接触及人类思维领域,具有具体感性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琵琶教学进行独特的研究分析,阐述了在琵琶演奏中,不仅要把音符演奏正确,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对音乐形象的感受力和运用能力,以音乐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来表现音乐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悲剧之因首先在于她缺乏忧患意识与职业规划,一味地享受鲜花与掌声,迷失自我;其次在于缺乏转型意识,一味地"持盈守成",挥霍青春,深陷"解语花"中无法释怀。  相似文献   

19.
蔡伯喈的蜕变,主因不在他心性脆弱和人格卑下,而在其所处社会中有着强大浸染力和制衡力的“官本位”思想及“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再读韩寒     
近几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韩寒现象”降温了。其实韩寒的出名很大部分是媒体的功劳,现在“韩寒”,这道菜已炒熟了,再炒下去肯定会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