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及耦合协调度时序、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我国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均表现出增长态势,空间分布呈东中西阶梯分布,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好于体育产业水平;耦合协调度发展缓慢,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正向聚集特征,且聚集程度逐年递增;东部沿海地区耦合协调度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并提出如下建议: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体育产业均衡发展;挖掘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完善体育产业发展体系;协同发挥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进程中的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创新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与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问题,构建了协调度研究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系数模型建立了熵-耦合协调度研究模型,以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四川和云南的整体协调度较高,而西藏和贵州的整体协调性较差;区域经济和体育产业对协调度体系的作用更大;区域经济和体育产业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社会环境是区域经济和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3.
采用系统耦合作用机理作为分析滑雪旅游业、生态环境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理论基础,通过构建各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探寻河北、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5省区滑雪旅游业、生态环境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滑雪旅游业—生态环境—城镇化系统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的发展特征,系统整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有所提升,呈现“磨合—协调”的协调发展演进态势,整体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为“勉强协调—城镇化滞后”型;子系统间存在紧密的互动性,发展水平差异性与一致性共存;其中,滑雪旅游系统的综合发展具有易波动性,生态环境发展与系统耦合协调显著相关,而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状态将成为困扰系统发展的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4.
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耦合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考察体育产业的定义,分析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耦合模型,探讨其耦合演化过程.指出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系统将经历低级协调共生、低级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极限发展、不协调发展和发展崩溃解体6个阶段,并由此得出相关政策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体育彩票产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测度了我国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系统与体育彩票产业系统发展指数,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2014—2018年我国东北地区3个省份新型城镇化与体育彩票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时空分异格局、空间动态演进以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以来,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集中于中等偏低水平,体育彩票产业发展水平集中于中等水平,空间上均呈现出由南向北发展水平逐渐降低的态势。(2)2014—2018年,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体育彩票产业发展的耦合度主要处于磨合耦合阶段,且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在2018年增速明显,基本实现了勉强失调到初级协调的根本转变,区域(辽宁省)新型城镇化与体育彩票产业发展之间初步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协同耦合状态。(3)人口密度对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体育彩票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而教育发展水平对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体育彩票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本研究对耦合度与发展度高低聚类区的研究结论能够为东北地区及其他地区体育彩票产业及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建议,以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刘全 《当代体育科技》2023,(12):101-104
为有效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价值,提出了促进京津冀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实施路径。研究认为,在促进京津冀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中,要从整体方面对京津冀体育产业的协调进行科学规划,在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各区域还要结合自身条件及优势进行科学发展,才能有效促进京津冀地区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其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西部体育产业开发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东部地区现代化建设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决策。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发展西部体育事业,加快东西部体育产业合作开发不仅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西部体育产业大开发的基本思路:抓住一个机遇,发挥两大优势,突出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8.
刘艳  唐闻捷 《湖北体育科技》2023,(10):884-890+912
本文主要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标准差椭圆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从分布重心、迁移规律以及全局和局域视角对我国社区体育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角度看,2013—2019年我国社区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但各省市的耦合协调指数大多处于失调状态,4大区域耦合协调指数的排序为: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从空间演变规律来看,我国社区体育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指数的移动重心主要向东部地区偏移。社区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指数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局域特征以高低和低高集聚为主。同时,跃迁类型以IV型为主,发展重心相对稳定。我国社区体育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指数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是政策、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互联网+体育产业”研究是推动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方法 以2014—2023年中国知网来源刊发的955篇“互联网+体育产业”相关论文为样本,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样本数据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研究热点和演进脉络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互联网+体育产业”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研究热点集中于内涵和特征、赋能实体经济效应、发展一体化趋势、拓宽产业新态势4个方面。演进脉络可分为转型发展、探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3个阶段。结论 未来研究应以多科学多方法,充分利用高新信息技术,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同时推动多元体育消费,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为新时代体育产业走向新的实践创新前沿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状况并推动其进一步融合发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11年至2020年长三角地区两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平稳,波动小且分散。(2)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2015-2016年各地区均发展至初级协调,但2020年因疫情影响耦合协调度均有下降。(3)耦合协调度有较为明显的聚类特征,高值聚类地区由浙南、苏东向苏南、上海、皖中等长三角核心地区移动,低值聚类地区由安徽省向江苏省移动,且在2017年数量明显减少,异常聚类地区较少。  相似文献   

11.
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分理论与实证两个阶段,在广泛借鉴相关研究结果及指标数据可获得的基础之上,采用多种方法构建了我国省级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31个省域2016年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隶属函数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31个省域2016年体育公共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8个协调,4个基本协调,11个弱协调,8个微协调。在19个弱协调和微协调的省域中,有11个省域的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落后其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要求,有8个省域的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超过要求。中部地区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与经济不协调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2.
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分理论与实证两个阶段,在广泛借鉴相关研究结果及指标数据可获得的基础之上,采用多种方法构建了我国省级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31个省域2016年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隶属函数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31个省域2016年体育公共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8个协调,4个基本协调,11个弱协调,8个微协调。在19个弱协调和微协调的省域中,有11个省域的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落后其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要求,有8个省域的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超过要求。中部地区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与经济不协调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3.
体育强省作为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全国各省(市、区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生态环境数据、空气质量数据、网络平台大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GIS空间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技术和模型,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与交流、体育保障5个层面构建了包涵31个二级指标的体育强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体育强省建设水平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强省建设的各要素存在较大差异,不仅体现在不同省份的同一要素之间,也体现在同一省份不同要素之间;体育强省建设的综合水平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递减,高水平省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聚,依据综合得分的空间相关性和要素的协调性,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准强型区域、较强型区域、次强型区域和弱强型区域等4种地域类型,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心,一横两纵"的发展格局;投入资金充足性、设施可获取性、生态环境适宜性是影响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关键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体育公园建设与布局优化是体育学科研究和实践的重点问题。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我国31个省(区、市)共计1 707条体育公园坐标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匹配度分析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的方法,分析我国体育公园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与休闲经济、国家政策的匹配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体育公园空间分布呈非均衡且概率不等的态势,具有不完全随机分布与高低值集聚特征,沿“胡焕庸线”垂直方向呈梯度递减,以省会城市为中心“以点带面”,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与空间正相关性;(2)绝大部分省(市、区)现有体育公园发展水平与休闲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低匹配现象;(3)体育公园存量资源与“十四五”规划体育公园建设指导目标具有良好匹配度;(4)体育公园布局影响因素的解释力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经济驱动力、资源吸引力、城镇拉动力、交通推动力、人口支撑力、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产业正处于政策红利释放的关键时期,作为对中央文件的响应与执行者,全国多数省份陆续颁布本地区的产业政策,以引导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实践中,受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凸显的认知理念、制度安排、利益博弈驱动等影响,体育产业政策的执行效果是不同的。基于国家体育产业政策有效落实、科学调整政策发展轨道,选取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与文本量化分析获取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障碍度模型对2014年以来地方政府对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再制定的协同力进行评价,诊断地方政府对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再制定中存在的障碍因素。研究期间内,地方政府对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再制定的协同力测度普遍较低,只有3个地区达到良好等级,11个地区平均测度值为0.431,处于“一般”等级。地方体育产业政策实施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有较大的依赖性,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地方政府落实产业政策的激励与投入力度。各地根据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在政策体系构建中有一些延展和突破,但政策目标不具体、政策措施笼统方面的问题是制约地方对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再制定协同力提升的2大障碍因素。而障碍因子层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有的是政策目标的文本“政绩化”,有的是政策执行“主体模糊”,有的是政策对象响应的“梗阻”问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淡化政策鼓励姿态,完善考评机制;建立体育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实行整体的协调联动;推进地方体育产业名录库,强化体育产业发展阶段动态监测与评估;细化财税等政策工具内容,完善相关立法;建立制度供给的企业表达制度,实现政策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各省区市2015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的体育产业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各省区市2025年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均达到甚至超过46号文件国家总体发展目标要求,东中西部地区差距依然存在。根据实施意见及近年体育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分成都市产业群、东部地区产业群、中部地区产业群、西部地区产业群、东北地区产业群五大区域产业集群。都市产业群重点发展高端体育服务业;东部产业群重点打造高端体育用品制造业;中西部地区重点承接沿海低附加值制造业转移,发展特色展演业;东北地区发展冰雪产业。实施意见基本符合各地区实际,但也可能导致新的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具体措施从表述来看,有的地区措施具体、有的地区措施模糊、有的地区政策趋同。脱离实际的政策效仿,违背经济规律会导致延误发展机遇,使地区差距拉大。建议各省区产业政策在实践过程中注意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实时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省份体育产业的行业结构布局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产业政策理论为视角,以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主要研究依据,以我国东部省份体育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全国为参照,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构建体育产业发展"外环境"指标并进行评价,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行业结构,运用区位商、需求弹性、生产率上升率等指标进行主导产业选择,并给出东部省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位优势特征显著,三大区域体育产业行业结构布局、主导产业选择及政策建议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区域竞技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借鉴相关研究结果,构建了区域竞技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2009年竞技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协调发展回归评价模型对31个省市区竞技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有19个省市区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是协调或基本协调的,有12个是弱协调或微协调的,在12个弱协调或微协调的省市区中,有7个是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5个是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从区域分布来看,竞技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状况中部比西部好,西部比东部好,东部是竞技体育事业与经济不协调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