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体教关系的历史流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梳理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体教关系的思想特征及实践得失。研究认为,体教关系转型并非简单发轫于政府的战略引导,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转型逻辑。在体教分离和体教结合阶段以工具理性为主导趋势,呈现为迅速建立、强化巩固自有体育体制的体教关系,相对忽视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在体教融合阶段以价值理性为主导趋势,呈现出优化完善自有体育体制的体教关系,却面临着难以深度权衡各主体利益的政策执行困境。对此,提出遵循以青少年全面发展为根本的目标、确立以“体”回归“教”的方针、构建体教融合的支撑体系、完善体教融合的运行机制、优化体教融合的实施环境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是我国体育事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讨“体教结合”与“体教融合”的差异,分析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并提出实现路径。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面临国内体育意识薄弱、管理主体目标不一致、体育资源有效供给不足、课程建设不连贯、不统一等困境。提出应深化思想融合、加强国民体育意识,深化目标融合、提高主体内生动力,深化资源融合、扩大资源有效供给和深化学科融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厘清体教融合与体育课程思政内涵,对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的困境和实践路径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既是体育与教育事业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体教融合的内涵、体教融合对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启示,探讨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路径,并从多元协作、多级衔接、多样供给等三个方面提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主体、体育赛事服务、体育服务均等化与细分化的发展路径,以期为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体教融合的几种观点,从逻辑学的视角对体教融合概念进行了语词定义,指出了体教融合概念目标定位高、融合程度深、融合内容广、融合状况复杂的特征,探析了体教融合与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体育法制体系3个方面对体教融合与学校体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当前关于“体教结合”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体教结合”的案例研究以及探讨如何建立体教结合机制上,针对体教融合方面进行研究的不多.因此,如何更好地深化“体教结合”,促进“体教融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竞技体育科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出发,试图探寻“体教融合”的心理学基础,从而更好地为“体教融合”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郑淑媚  陈国明 《当代体育科技》2022,(22):135-138+173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新发展阶段体教融合具有导向作用,明确学校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与价值,促进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研究当前学校青少年体育运动损伤干预现状,得出新发展阶段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运动损伤干预存在联动主体分散、长效机制短、教学环境固化的困境。通过建立“知-信-行”体育运动损伤干预理论模型,探讨学校体育运动损伤干预的实施路径。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注重转变思想观念,创造发展条件;明确融合目标,落实培养机制;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体教融合”概念的提出,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和学校体育工作问题解决的必经之路,也是对教育和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优化改善。本文从教育理念本质出发,结合文献资料,浅谈“体教融合”现有成果与不足之处,进而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提出有效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体教融合背景,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成为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体教融合的关键环节,使得新时代体教融合一体化推进如虎傅翼。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智慧化不仅能深化体教融合,还能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协调稳步发展。但依然面临对体育智慧化建设内涵理解不充分,多元主体共治不深入,智慧化平台效果不明显,课程情感缺位,智慧化教育资源有效供给不足等困境。因此,我国在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中应做到:体教融合赋予新时代体育智慧化新内涵,解决体育智慧化新难题,助力体育智慧化新台阶,构建体育智慧化新生态,共探体育智慧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在“体教融合”的视角下来分析学校体育改革,可以更好地明确学校体育改革方向,学校体育中将体育和教育相融合,改进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明确学校体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体质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体教融合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并结合新时代深入落实体教融合的现实背景,认为当前我国推进体教融合面临一些困境:由于长久以来体教融合被认为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两家“各自为政”的事情,故而存在两家目标任务不匹配、部门协同不得力、竞赛体系不兼容、人才培养不协调的问题。基于此,提出如下破解策略:加强思想观念融合,全面认识体教融合的时代意义和深远价值;促进目标任务融合,将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教育和体育部门的首要工作目标;加快资源配置融合,打造新型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落实政策措施融合,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法,以《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为研究参照,从结构功能、引领动力两个维度论述了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协同治理措施.在引领动力方面,提出以融合发展理念、强化"两长"力量及高校引领3个维度作为体教融合的动力源,尝试构建了在良好的外部环境基础上"一个共识、三个引擎、两个协同"的共生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上海市体教融合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分析体教融合与体教结合的异同;剖析体教融合的现代社会系统论、协同发展论基础及现实意义和存在问题;对当前体教融合这一崭新课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们所处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该文通过文献研究,立足于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认为新时代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时代价值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既是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是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努力培养更多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以及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促进体教融合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余年的实践,体教结合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深受体制之困,功利色彩凸显,内涵也亟待丰富。体教结合不仅仅是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而是运动员全面发展、青少年健康成长、体育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应把握体育、教育发展规律,明确部门责任,理顺运行机制,创新工作举措,构建体教结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体教融合”等系列青少年体育纲领性政策的颁布及实施,家庭力量更深融入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是一个必然趋势,而家庭协同参与所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成为制约“体教”深度融合的关键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体教融合”发展中家庭融合所面临的困境及化解路径进行探究。认为家庭在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中的角色定位是运动员生源基础的储备者、运动员全面发展的保障者、运动员发展资源的协同者、运动员竞技训练风险的应对者和运动员权益保障的监督者。家庭主动理念和主体认同的缺失、家庭自主能力的不足和家庭利益诉求的受阻是其融于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系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化解以上困境的关键路径是强化家庭融合角色、塑造传统家庭育人文化、创建家庭参与制度、建设家庭融合智慧平台、设立家庭组织机构,从而提高家庭融入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的自主与协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体教融合就是把竞技人才的培养(体)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教)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体教双方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体教配合、体教结合、体教融合3个发展阶段"。体教配合"阶段体教双方都把"增强人民体质"作为共同目标,形成了中国群众(学校)体育发展的"黄金时代""。体教结合"阶段由于强化了体育的竞技金牌价值,一方面促进了举国体制的金牌战略,形成了运动员培养忽视文化学习的片面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由于忽视了"增强人民体质"的目标和学生成长评价体系过分偏重文化课成绩、忽视体育和体质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了"金牌大国"普遍体质弱化的被动局面。中国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到新时代,要解决的最直接问题就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和完善竞技人才结构。把"体教配合"与"体教结合"的主旨结合起来,形成"体教融合"。以"三大球"为重点实施领域,抓住教会、勤练、常赛关键环节,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努力培养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  相似文献   

18.
论“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的同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概念分析入手,阐述了“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两种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现状及发展情况。从概念的范畴、内容的指向性、发展目标、培养的思路、培养的理念等五方面探讨了“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两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从所处地位、培养对象、培养形式、结合模式、学训方式,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认为区分二者的异同点,将有助于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科学的决策,不断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体育强国的重大命题,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由于青少年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中最基础、最具有战略性的工作,国家提出体教融合新理念来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则成为必然。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体教融合的重大意义、概念、目标价值、发展方向来剖析体教融合这一新时代议题。研究认为: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大诉求,是解决青少年体育短板的重要举措。体教融合的概念突破了二元对立,不是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简单融合,而是从青少年成长的视角来回应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不同诉求。新时代体教融合价值在于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体教融合需形成中国特色,需借鉴国外的经验,需通过顶层设计使政策落地。我国体育学界需对体教融合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吸纳世界体育强国对体教融合的相关研究,在形成中国特色体教融合理论的同时,推动体教融合在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中落地。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幼儿体育的“体教保融合”思维进行探讨。结果认为:作为幼儿体育、教育和保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育人形态的“体教保融合”,蕴含着引领幼儿体育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方法和新实践,能够为幼儿成长中体育、教育、保育的一体化提供思路;可从树立融合思想、制定指导意见、借鉴成效经验及建构科学路径等方面积极施策,破解要素间难融结、机制链难融通、日常性难融入、生态化难融成的实现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