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然—遗传学》网络版发表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团队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首次发现并成功克隆的一个同时控制水稻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的QTL(quantitativetraitlocus,数量性状位点)基因,该基因被命名为Ghd7。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10,(12):60-61
谷粒大小不仅是决定水稻产量的要素之一.而且对谷粒的外观品质有着重要影响。近日,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课题组在谷粒大小和粒型的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3.
《大众科技》2008,(9):1-1
如何克服籼稻和粳稻杂种育性下降、结实率很低问题,是水稻育种家们几十年来苦苦求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领衔的研究团队最近在这一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发现并成功分离克隆一个控制水稻籼粳杂种育性和广亲和性状的主效基因,命名为S5。该研究成果在水稻品种改良中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11-1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研究团队.日前成功克隆了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论文10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控制水稻氮吸收效率和产量的基因。研究成果已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据介绍,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以水稻为主食。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已成为现代农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I0005-I0005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研究团队,日前成功克隆了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论文10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10,(9):4-5
军事医学科学院8月2日宣布,由该院院长、中科院院士贺福初领衔的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肝癌研究领域又有重大发现。该实验室功能基因组学课题组在周钢桥研究员的带领下,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在人类染色体的特殊位置发现了一个容易导致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这一重大发现不但有助于科学家们深入解析肝癌的发病机制,而且为肝癌的风险预测、早期预防和个体化治疗以及新型高效药物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生物靶标。《自然·遗传学》同日在线发表了这一原创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金秋科苑》2013,(14):13-16
转基因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公众关注。中国科协举办的第29期喝“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邀请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防,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卓勤四位专家,以“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了转基因技术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主导完成的50个水稻基因组重测序及遗传变异数据库构建等研究成果,本月初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生物技术》上在线发表。该研究首次对栽培稻和野生稻基因组进行了大规模的遗传变异分析,为科学家深入挖掘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及促进水稻分子育种改良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07,(8):126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数年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引起水稻黄绿叶突变性状的机理。培育高光效的高产水稻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水稻光合作用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生理水平上,同时传统的杂交育种手段在改良水稻光能利用方面至今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叶色突变体是开展光合作用研究的理想材料。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l是栽培稻品种“镇恢249”自然突变体。该突变体与野生型叶片颜色相比,幼苗为黄色,易与正常幼苗区分,且不受环境影响;中后期缓慢变绿,后期叶色接近野生型。虽然ygll突变体生长量和单穗重较野生型低,但分蘖能力增强,成穗率增高,熟期适中,产量达到每公顷6.759吨(亩产900.12斤),因而具有较大的研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杂交稻中共显性RAPD标记及产量性状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PD标记是利用含有10(或9)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单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模板DNA进行随机扩增,比较不同基因组DNA的差异,RAPD标记具有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检测容易等优点,因而比RFLP更易于应用,但RAPD是显性标记,在分离群体中不能区别纯合显性和杂合显性个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5):560-560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李家洋院士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数年的联合攻关,最终克隆了控制水稻株型的关键基因即理想株型基因IPAI/OsSPL14。  相似文献   

13.
《大众科技》2009,(3):9-9
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国际水稻研究所近期发表声明说,多国科学家将利用现代分子技术对水稻进行改造,提高其光合作用的效率,使其单位面积产量提高50%左右。  相似文献   

14.
《大众科技》2008,(4):3-3
近期,中科院物理所宣布:以我国科学家为主的研究人员利用我国研制的国际第一台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在高温超导体研究中观察到了一种新的电子耦合模式。中科院院士于渌指出,这是使用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在研究超导体的电子能谱结构方面,第一个在我国本土上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大众科技》2009,(4):1-2
著名学术刊物《植物》最近发表了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万建民教授为通讯作者的有关水稻谷蛋白合成机理方面的重要文章《液泡加工酶OsVPE1是水稻进行谷蛋白高效加工所必需的》。该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引起水稻谷蛋白前体巨增突变性状的分子机理,阐述了该基因在谷蛋白合成、积累中的地位,利用该突变体及其基因标记可为低谷蛋白水稻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和分子育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据《自然》、《科学》杂志2008年12月11日网络版报道,美国和捷克的遗传学家分别在老鼠和果蝇身上鉴别出两个基因——Prdm9和分离变相因子,它们能抑制不同物种后代的繁殖能力,从而驱动了新物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大众科技》2009,(3):7-7
据《自然》、《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和捷克的遗传学家分别在老鼠和果蝇身上鉴别出两个基因——Prdm9和分离变相因子,它们能抑制不同物种后代的繁殖能力,从而驱动了新物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过去,大概每一位生物老师在给学生讲述基因的稳定性时,都会举类似于这样的例子:“我去逛商场,有推销员向我推销基因药品,说是可以改变你的基因。让你美丽白皙……同学们,当我们具备了基本的生物学常识,就会发现这个说法荒谬可笑,不堪一击。因为基因是不可更改的。”然而,自然界就像一部永远不会结束的悬疑片,我们经常会惊叹其剧情的跌宕起伏。难道就没有什么东两可以降服基因吗?科学家们最近给出了回答:有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3):314-314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傅向东研究员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究员的科研团队,从中国超级稻品种中成功分离出了控制水稻产量的关键基因——DEP1。DEP1基因会因突变而形成dep1基因。dep1基因能促进细胞分裂,使得稻穗变密、枝梗数增加、每穗籽粒数增多,从而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I0016-I0017
[导读]北京时间今天凌晨2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以研究论文形式,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一项有关水稻分枝(蘖)形成机制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万建民课题组与南京农大作物遗传和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