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着重从历时的角度对“本来“进行考察,认为“本来“在现代汉语中的两种词性,是“本来“语法化的结果.“本来“在汉语中共时层面上的分布,非常完美的再现了它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艳  于秀 《科教文汇》2009,(2):261-261
“语法化”问题是当今语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不少知名学者对“浯法化”的特点、动因等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许多方面都还有待深入研究。“语法化”偏重于涪法范畴和语法成分的产生和形成,它带来的不单是语义上的虚化,还带来了浯音上的弱化、语法搭配上的泛化、语用上的淡化等。汉语中词根的词缀化就是这样的一种过程。作为词缀的那个语素最初都有实在的意义,是实词,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它们大都经历了“有意义-意义半虚化-意义完全虚化”的过程而虚化成为真正的词缀。现代汉语典型的词缀“老”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由实到虚的过程,因此,它最能反映出汉语实词的语法化过程本论文主要从“老”的虚化入手来亏察语法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以阿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掌握“了”字的使用方法是一大难点。因为在汉语中,动态助词“了”有多种用法,其在语法和语意上的功能也与阿语相应的结构不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阿拉伯国家的汉语学习需求日益增加。为帮助以阿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中文,国际中文教师需要从偏误分析入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一、动态助词“了”的用法综述语言学界多数学者认同“二分说”的观点,认为现代汉语“了”可以分为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两类。其中,动态助词“了”一般用于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一)中阿动态助词(“体”范畴的对比)“体”范畴用来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情况。汉语没有通过显性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主要靠一些附在动词或动词词组后面的辅助词来体现,如动态助词“了”。阿语通过一些语法手段,如添加代表时态的标志来体现,只改变词形,不改变词汇的意义。汉语中极少存在这样的“语法标志”。  相似文献   

4.
以相关国家标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及编辑学有关的著作为依据,分析了2002年第2期《编辑学报》中阿拉伯数字“2”、汉字数字“二”与汉字“两”的用法。指出科技期刊编辑规范化工作只是编辑工作中的一部份,编辑学者化的核心是要学会鉴定稿件的学术质量。科技期刊的任何规范化标准,都必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律。离开汉语语言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和习惯而去谈各种规范化标准,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有人认为:汉语中表复数的“们”与英语中表复数的“-s”有区别。从语法意义角度看是一样的,它们都是表示两个以上的事物。从语法形式上来看,“-s”是一个表多数的形式标志;“们”不是表多数的必须形式标志,不具有词尾性质。本文试图从语言的历史发展角度来比较这两方面,不能轻易地否定或肯定汉语中的“们”与英语中的“-s”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所”由实义逐渐虚化,是语法化的典型现象。本文通过对《诗经》中“所”的分析,对其语法化初期情况进行了简略概括。  相似文献   

7.
沈光浩 《科教文汇》2008,(10):190-190
“来”类趋向动词是现代汉语动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汉语语法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除了具有动词的属性之外,还可以和其他动词组合表达多种意义。从整体上来看,“来”类动趋短语与动结短语从表义到形式都存在着很多共性。  相似文献   

8.
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全面授课汉语策略,民族学生遇到了很多汉语语法问题,特别是汉语语法中的层次分析、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汉语个体动词的运用等较复杂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把汉语作为非母语的民族学生。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分析,以便民族学生掌握一些语法难度较大的知识,从而很好地运用语法。  相似文献   

9.
孙李英 《内江科技》2007,28(9):14-14,18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汉语语法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影响就是“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对此进行分类总结,提出应对汉语负迁移的方法和策略,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负迁移,在英语学习中尽量降低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也是常常困扰着对外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的一个环节。设计相关语境、提供例句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常用,也是学习者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学方式。但由于汉语与学习者母语语法系统的差异和学习者汉语水平有限,学习者往往不能在有限的例子和练习中把握汉语特有的语法规则。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让学习者在真实的语境中建构语法规则,将极大地有助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11.
臧蔚  刘畅 《科教文汇》2013,(5):52-53
不论是从音系层还是从语法层来看,汉语普通话都是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现行的评价体系是以汉语普通话是“线性”为前提进行设置的PSC。在普通话语音的习得过程中,除去发音语音学的决定性影响外.有一些非语言因素也对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习得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玉平 《科教文汇》2007,(9S):196-196
“X就X在”格式是汉语中一个常用的固定格式,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运用义素分析法对进入此格式的单音节动词进行分类,并分析其进入此格式的语用功能,及“在”后语法单位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杨青 《科教文汇》2008,(33):248-248
现代汉语中的因果连词“因而”由上古的跨层非短语结构逐渐发展凝固成因果连词。其发展经历了两个过程:一是“因”的虚化,二是“因而”的连用并凝固成词。“因而”词汇化的主要原因是受语境影响及汉语词汇复音化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初级阶段的韩国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把”字句,本文对他们在习得汉语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建议;对于对外汉语教材中“把”字句语法的编写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改进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武玉丽  王坤 《科教文汇》2009,(7):259-260
在山东临沂方言中,虚词“来”与“去”有很多不一样的用法,主要从趋向意义对语法意义的影响,充当时体标记,作为语气词三个方面论述了临沂方言中“来”与“去”作为助词用法上的区别,通过唐宋以来文献材料中对“来”“去”使用的考察,证明了“来”、“去”是近代汉语用法在临沂方言中的保留。  相似文献   

16.
汉语的标准被动句多表示不如意或不期望出现的事情.英汉被动概念语法化的动因是不同的,英汉标准被动句不能对等翻译.  相似文献   

17.
李响 《科教文汇》2014,(10):45-45,47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阐述了人们习得语言的过程,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理论。“使”字兼语句是留学生在汉语语法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使”字兼语句是兼语句的一种,但与一般兼语句又有所不同,它是汉语中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中非常重要的一块。本文主要尝试将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运用到留学生“使”字兼语句的习得过程中,帮助留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使”字兼语句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哪些适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兆熙 《科教文汇》2007,(10S):225-225
汉语的标准被动句多表示不如意或不期望出现的事情。英汉被动概念语法化的动因是不同的,英汉标准被动句不能对等翻译。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语义指向分析是汉语语义平面研究的内容,根据汉语语法特点,尝试解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将汉语语法本体研究引向深入。本体语法研究成果也将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本文以副词"就"与"才"、"往往"与"常常"的辨析为例,探讨语义指向分析在对外汉语副词辨析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蒋娟 《科教文汇》2012,(31):133-133,148
谈词语的意合,不能不提到复合词:谈短语的意合,不能忽略成语俗谚;谈句子的意合,不能不提紧缩复句.汉语紧缩复句凝练精短,注重“意合”,言者以意缩句,闻者以意会之,这在别国语言里是少见的.但目前关于汉语紧缩句的定义及归属问题,学者们争论不休.源于此原因,本文试图从汉语“……就……”紧缩句的日译角度、从句子自身特点来探索日汉语的共同特点,找出相似的规律,以期对语法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