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得知自己拍摄的新闻作品《战士与小鸟》获奖的消息,我激动地哭了,这哭中包含着不仅仅是获奖后的极度喜悦,更多地包含了对自己这几年痴心摄影报道的肯定。回想拍摄这幅照片的前后经过,我感触很多。  相似文献   

2.
四年前公告拍卖房产四年后强行部分收回林立银哭了。年近六旬、一米九的高个子,哭起来,却像是个孩子。“4年前我通过法院拍卖依法买受的房产,并依法办理了产权手续,4年后法院却又突然部分执行回转。”林立银讲到伤心处,泣不成声,“5年来,我没有停止过告状,可我感觉自己力量太薄弱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这岂不是花钱买罪受吗?”5月下旬,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始关注该案,并将该案转到了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请福州市中院审查督办该案。“我总算有点盼头了,相信福州市中院会依法公正审理我这个在县法院连再审程序都进入不了的案子。”  相似文献   

3.
诗人的眼泪     
我总觉得诗人流泪比愤怒更美,但是现在,我们的诗人却沦落到脱衣服来吸引目光的田地;如同“傻”比“秀”真诚,梦露比麦当娜可爱,诗人的哭,比脱更高贵,因为有仁爱、怜悯与关怀。  相似文献   

4.
获“韬奋新闻奖”,我是愧领殊荣———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业绩,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只能说这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甘做“傻”人回想这些年来,我所做的,归结起来,不过是实践着一句话:“一生交给党安排”。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身),我想,“一榜定终身”,对外广播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了。说也奇怪,好象跟对外广播有缘,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项工作了,一干就是三十五年,直到现在,马上就退休了———真的干了一辈子。在英语部,差不多什么“工种”我都干过:来信、专题、新闻,也客串干过时事。在新闻…  相似文献   

5.
学会比较     
我是一个业余报道员,平时我注意从比较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是从三方面进行比较的。一、阅读报纸上的文章,看看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方面的题材,比一比为什么人家能从中发现新闻,写出稿子,自己却熟视无睹,没想到动笔。通过这样的比较,提高了自己的新闻敏感性,注意处处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6.
参加新闻函授学习一年了,付出过,努力过,但我的稿件却从来没有变成过铅字,这个“铅字梦”至今未圆。每次军报发下来时,我必争着先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军事记者》和《函授月报》发下来时,我都会先看看有没有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但每次给我的都是失望。回望一年的写作路,一  相似文献   

7.
在给一个大军区通讯员讲新闻课时,底下递上一纸条,向我搞新闻应具备什么素质?我稍一思索,速答:“6年文化,加上不傻”。话一出口,底下笑了,以为戏言。其实我这话半是调动情绪的诙谐之语,半是正襟危坐的规劝之言。因为我马上对所谓的“不傻”附加了条件,如勤奋,刻苦等  相似文献   

8.
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热情很高,往往是见啥写啥,几乎每天一篇,不管报纸登不登,总是一个劲地写,一个劲地投。结果发稿甚多,但却用稿寥寥。我认识一位业余通讯员,他去年写了三百余篇稿子,却只被新闻单位采用了几篇。他问我是啥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没有了解读者心理。  相似文献   

9.
李文同志 :  你好。来信收到。你在来信中说,看了我上次给你的信,增强了你当一名好通讯员的信心。但是,你看到许多通讯员采写的新闻稿件源源不断地在报、台发表,自己却为“没有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是初涉新闻报道的通讯员大都会遇到的事,这封信打算从怎样获得新闻信息和如何以“土”制胜谈谈自己的体会,供你参考。   通讯员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呢 ?我是通过采访活动广交朋友来实现的。不少新闻同行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社会上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个耳目,也就多开辟了一条新闻信息的来源。通讯员交朋友,首先要放下架子,…  相似文献   

10.
刚认识王葆春那阵子,留给人的印象,活脱脱一个温驯而执拗、老实而不知变通的傻骆驼。可当我看了他写的40本电视脚本和拍摄提纲,我却由衷地感到:这个傻骆驼并不傻,心细得很呢。他的家乡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大草原,那里曾出过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改革开放后,那里大片大片的金矿得到了开采,人均年收入少说也有三五万。他却不坐享清福,当兵来了。最让他父亲揪心的是,家中三代单传,却又生了这么个并不安分守己的倔头倔脑的儿子,整天闹着要走出大草原。本指望他当兵三年回家转,谁知他又超期服役两年。当耐着性子苦等地归的父母,…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实践中,我就碰到了一次假新闻,所幸自己没有上当,但让我不愿意看到的是多位同行却充当了这则假新闻的“二传手”,数家媒体担当了这则假新闻的“传话筒”——  相似文献   

12.
1994年10月,我参加在福州举行的第三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观各报运用新闻图片的好版面如山花烂漫,听各位行家发表真知灼见如江河汇流,就有一种耳热心跳坐不住的感觉。我是一个对新闻摄影基本外行的报纸工作者,又是首次呼吸新闻摄影研讨会的学术空气,还没有把人认全,“不能安于当外行,愿谦称自己是外行的同志愈来愈少!”的大声疾呼已如雷贯耳。话语很不客气,但推进新闻改革事业的真诚可感,虽然不是冲我个人来的,却使我油然而生一种职业的紧迫感。尤其令我惭愧和不安的是,我是在这次会议上才比较完整地理解和接受“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新闻思想,而这一新闻思想的提出已有多年,并在中国报纸的新闻实践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新闻是找出来的。对这个观点,我不完全赞同.因为你没有新闻敏感,新闻在你眼皮底下也识别不出来。同时没有一定的多思路捕捉意识,盲目地寻找,也是写不出有份量、有指导性的新闻来的。做为一名记者,要想写出好的新闻,就要增强多思路捕捉新闻的意识,把自己大脑中各方面的思维细胞全部用上,多留心、多观察、多学习。全方位多触角地捕捉线索,这是抓新闻的关键。我在地  相似文献   

14.
当我踏出南京政治学院校门出任沈阳军区某团新闻干事后,连续三个月不上稿,使我遭受了不少讽刺和白眼,于是我开始怀念在军校时和同学们一起学新闻、写新闻的那段岁月。然而,一味沉浸在怀旧中是无济于事的,重要的是面对现实,经过一段痛苦的折磨后,我逐渐从灰心中走出来,结识了其实很早就熟悉的《新闻与成才》。漫漫长夜,只有一盏孤灯和《新闻与成才》陪伴着我。当别人进入甜甜梦乡的时刻,我却像找到了久别的恩师,似乎又回到了那令自己灵感满脑飞的课堂上,我静坐于自己的小屋中,如饥似渴地品味着《新闻与成才》中的每一篇文章,众…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87年开始学写新闻稿件的。三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近150篇新闻稿件,分别被《工人日报》、《中国建材报》、《北京晚报》等报刊,电台采用。我所采写的新闻报道,大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是什么促使我有这样的热情来采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呢?是企业的新人新事。我们厂是个小厂,不足300人。近年来,厂里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了不少新人新事,报道的题材还是很多的,但却没有人  相似文献   

16.
我是1981年底应征入伍,1983年初开始学习新闻写作的。起初,我以为写新闻不难,谁知并不是如自己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三四个月投稿近百篇,却不见采用一个字。为此,我消极、沉闷了,心想可能自己不是写新闻的料,便产生了要与新闻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一些新闻工作者,把眼光投向了西方新闻,脱离中国实际。一味地研究、模仿。结果,“研究”钻进了死胡同,“模仿”使自己的新闻作品减“产”了(当然,结合国内外实际作透彻的研究并加以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的也不乏其人)。这是为何?我认为,关键是没有把握住新闻的普遍规律和新闻的特殊规律。不庸讳言,我曾极力强调过“新闻价值”。随着  相似文献   

18.
坚强的鱼     
海底多么五彩斑斓。有鱼,有珊瑚,有石头,还有泪。我是一颗鱼儿的泪。我属于一条水蓝色的飞鱼。它每天载着我在海面上跳跃,飞腾。但我始终无法滚出它的眼睛,因为它是快乐的,它没有理由让我出来呼吸新鲜的空气,看那波澜壮阔的大海,感受那清凉无比海水的温度。我梦想着:假如有一天它老了,在海水深处再也飞不了了,假如飞鱼哭了,那样我就可以自由了。我盼望着飞鱼快点老去,每天想像着逃离它之后,就可以在海水中自由自在地跳舞、欢歌。于是我盼啊,盼啊。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飞鱼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痛苦无比。我大笑道:快,快哭啊,你哭了,我就自…  相似文献   

19.
如今是读图时代,新闻漫画本该显现其独特的魅力。但稍感遗憾的是,目前有许多报纸,特别是纯走市场的都市类报纸,却很少愿意刊登新闻漫画。我从事新闻工作已十七个年头,平时又酷爱丹青,画画山水。五年前,我开始尝试画新闻漫画。初入门时,画得很勤,但都是些图解式的漫画,人云亦云,且构思也不新,画面更陈旧。渐渐地,画得多了,在自己否定自己中有了进步。我感悟到,新  相似文献   

20.
读《乌合之众》,既是审视自己,也是从宏观角度批判性地看待自己所处的社会,看待这个社会中与自己有交往的或没有交往的人. 勒庞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预知未来的能力.100多年来,社会发生了许多变革,但社会中的人,这群“乌合之众”,却与100多年前那么相似. 这本书让我对很多自己曾经用肤浅眼光看待的新闻“事实”有了深入的思考、新的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