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产阶级新闻美的花朵,植根于真实的土壤。但是任何美好的新闻事实,都要靠语言来传达给读者。“在艺术所用的感性材料中,语言才是唯一的适宜于表示精神的媒介。”(黑格尔《美学》)无产阶级的新闻美,不仅要求内容真实,思想健康,具有内在美,而且要求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具有外在美。新闻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是新闻美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内在的真实美、思想美是第一性的;外在的语言美、形式美是第二性的。离开了真  相似文献   

2.
照片新闻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它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它通过新闻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和内容。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叫做“一图胜千言”。我国报界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可见,新闻图片相对于报纸来说是何等重要。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作品《父与子》中说: “一张照片表现出来的东西,如果用书本来说,可能需要一百页的篇幅。”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穆青在《论新闻摄影》一文中也指出: “新闻照片能使读者了解到新闻内容,又能享受视觉上的美。”因此,新闻照片比文字报道简洁、生动。  相似文献   

3.
新闻特写这一体裁,在全国很多报纸中时常出现,并且越来越多,越写越好。这种体裁以典型的画面、真实的情感、细腻的描绘,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已受到新闻界的重视。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新闻写作新探》称特写“是新闻家族中的精品,是美新闻”。四川联合大学新闻系邱沛篁教授编撰的《实用新闻基础》中说:“新闻特写与新闻速写,在版面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新闻界有的老前辈也把新闻特写称为“美新闻”。何为“美新闻”?它美在哪里?笔者根据审美原理和新闻特写自身的特点,认为它在于:素朴美、洗炼美、形象美、真实美。  相似文献   

4.
陶正泉 《新闻界》2001,(5):59-59
新闻摄影是视觉新闻,又是一种造型艺术,它是用形象揭示新闻的内涵,以直观生动的可视形象记录新闻事件的现场,以争得读者的第一视觉。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能形象、真实、生动地反映现实,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又因其不受语言隔阂的特点,可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多种途径与国内外群众广泛接触。因此,新闻摄影是我们新闻宣传中的重要工具之一。从多年的新闻摄影和现场采访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摄影记者面对瞬息万变的新闻现场和新闻事件,不仅需要有冷静、果断的心态,还必须有“预见性”。当然这种“预见性”并非是“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5.
“口子要小,角度要新”,这是我国新闻界的一句行话,本文不谈“口子”,但说“角度。所谓“角度”,这里是指的新闻角度。在《新闻工作手册》中是这样解释的:“新闻角度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写作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作者要从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采写出真实而又生动的新闻报道,就必须选择新闻角度”。  相似文献   

6.
美感,是许多领域都在探寻的课题。新闻作品要争取更多的读者,就要着力表现出美感,使读者赏心悦目。一谈到新闻作品的美感,就自然要提到真实美、立意美、结构美、主题美等。这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从新闻导语的语言艺术来说,意境美、形象美、动态美、情景美、风趣美等就显得突出了。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表达是写作活动的最终归宿。导语中如果以优美的语言作向导,就能把读者引向优美的境界中去。一、导语中的意境美。所谓意境美,就是指作者思想感情的“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境”相契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导语中创造意  相似文献   

7.
“真实的新闻不一定全可信,可信的新闻不一定全真实”,这话听起来有点蹊跷,但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确实存在。1980年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钱被风刮跑以后》(通讯)写得具体、生动、现场感很强,不仅读者信,连资深评委也信,但它是假的。无独有偶,美国《华盛顿邮报》的黑人记者珍尼特·库克面壁虚构的《吉米的遭遇》获得了美国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与此相反,我们的一些报道,特别是先进典型的报道,因报道的绝对化、片面性等原因,而使读者心生疑窦,不相信。  相似文献   

8.
真实性是新闻作品文学化追求的根本准则。新闻作品文学化追求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即遵守真实性原则。具体地说,“新闻与文学的合流是指题材上、技巧上的合流,而不是本质上的混同。”应该明确,新闻所表现的真实是生活真实。想象、虚构等文学化艺术加工手法在新闻写作中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如果为了追求作品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首都各报均在显著报面开辟了“新闻速写”专栏。如《经济日报》的“现场速写”、《光明日报》的“新闻速写”等,《人民日报》虽未正式挂名,但也时常发一些这类新闻。新闻速写正以其短小精湛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闻实践者,以适应当代读者的新闻需求。“速写”本为绘画专业术语,《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说,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指“一边观察对象,一边用简单的线条把它的主要特点迅速画出来”;  相似文献   

10.
温斌 《今传媒》2016,(10):112-113
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拥有职业的敏感性、独特的新闻摄影视觉和娴熟的摄影技能,这是新闻摄影记者必备的能力。凭借职业的敏感、灵敏的新闻嗅觉,能及时发现新闻,正确分辨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抓住新闻点;独特的新闻摄影视觉,能使摄影作品新颖、独到、有思想、有深度、与众不同,吸引读者眼球,引起读者从视知觉层面产生强烈地期待感和阅读探究的欲望,还能触发读者对新闻图片形有尽而意无穷的丰富联想;娴熟的摄影技巧,使其能迅速发现并凝固住新闻事实生动典型的瞬间。用简洁表现复杂,以形象揭示内涵,凭形象说话,运用艺术手法使新闻图片主体形象生动、鲜明、突出,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撼力与感染力,达到“以图揽胜”、“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引起读者发自内心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王雪歌 《大观周刊》2011,(37):113-113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孕育出的视觉语言,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代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又千变万化,而如何用笔则是对中国绘画的本质性研究。 自谢赫将“六法”提出之后,“骨法用笔”就被真正的提升到了理论的位置,而这之后的绘画作品也都秉承“骨法用笔”的基本概念来进行艺术创作。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也有多位画家、理论家在谢赫“骨法用笔”的基础上,对其改良和发展,使“骨法用笔”的意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继续引领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从概念上划分属于新闻学范畴,与艺术似乎还有一段距离;然而在理论研讨中,我们看到一些谈论新闻摄影特性或评介新闻照片的文章,常常又会遇到“艺术性”、“艺术价值”、“艺术表现力”等术语。读者看到一幅新闻照片,犹如亲临现场,目睹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景,直接从摄影形象中获得信息,那些优美生动的新闻图片还能激发读者的情感波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视媒体发达的今天,平面印刷媒体和新闻通讯社对图片新闻和视觉新闻越来越重视。其实,在中国新闻界最早提倡写“视觉新闻”的是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穆青先生。他在《学会写视觉新闻》中写道:“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穆青的人物通讯中有大量形象生动的语言,这些文字很好地运用了视觉的因素,读来栩栩如生,就像是一组组的电视镜头,因此,我们不妨称…  相似文献   

14.
“用事实说话”,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从业伊始就必须明白的基本常识。新闻写作最忌的是华而不实,对于较之事件性新闻有更多“可塑性”的非事件新闻更是大忌——切不可把它写成水多肉少的“花架子”。非事件性新闻既然属于新闻范畴,在真实的前提下,就应该写得活,写得美,写得生气勃勃,富有浓烈的感染力。办法之一,就是在坚持“由事实中出问题,用事实来回答问题”的前提下,大胆去构思、去表现,写出个性特色来。文学作品中的那些生动具体、富有独特个性的细节描写,对于读者,总是有磁石一般的艺术想力。而新闻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5.
评论真实谈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那么,就当前社会上之问题发表意见的新闻评论,要不要真实? 新闻评论也要讲真实性。笔者认为,真实也是新闻评论的生命,它关系到新闻评论的兴衰成败。新闻描述事实,必须忠于事实;评论剖析事实,也必须合于事实。 新闻评论是论说文,观点和材料必须统一于文章的主旨,即中心思想。这种统一,即是以真实性为前提的统一。新闻评论的真实性,笔者认为具有五重含义。也就是说,新闻评论应具备“五真”,即“靶真”、“理真”、“情真”、“事真”、“述真”。 一曰:靶真”。 评论皆有“靶”。“靶”是新闻评论所针对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孙子早就指出:“兵者,诡道也。”强调隐真示假,因势利导,“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海潮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新闻以真实为生命。新闻不真实,会失信于民。战争的隐真示假,同新闻必须真实相矛盾。新闻怎样真实地反映战争,积极地影响战争,是个难题。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伊双方既报道了众多真实战况,又散布了不少引人注目的虚伪信息。其中,美方尤为突出。成败得失,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不是低质量易碎易耗品,没有任何理由草率从事,粗制滥造,而应当如李普曼所说:“即使写街上发生的一起火灾,也要像写诗那样精雕细琢”。新闻要有诗意美。谓新闻的诗意美就是说新闻作品要具有诗的凝练,诗的意境,诗的情趣,诗的韵味。诗意美来自诗思维。有“情景记者”之称的作家、《人民日报》记者白夜在《给青年记者的信》中,强调记者在描述事实时,应当效法我国的伟大历史家,也可以说伟大的记者——如太史公撰《史记》、范晔著《后汉书》那样,赋予文章以散文思维,赋予诗思维,赋予意境。他说:“新闻领域的意境的创造或加工,同纯文学作品不同,不是离开真实材料就可以完成的。它要求在真  相似文献   

18.
李强 《新闻爱好者》2006,(10S):53-53
在电视媒体发达的今天,平面印刷媒体和新闻通讯社对图片新闻和视觉新闻越来越重视。其实,在中国新闻界最早提倡写“视觉新闻”的是新华社原社长、名记穆青先生。他在《学会写视觉新闻》中写道:“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新闻照片是形象的新闻,其真实、直观、生动的特点在纸质媒体的报道手段中最为突出。中国著名报人戈公振所著的《中国报学史》十分推重新闻照片,指出:“文义有深浅,而图画则尽人可阅;纪事有真伪,而图画则赤裸裸表出”。70世纪80年代穆青同志也提出过“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路。目前,新闻照片以其独特的魅力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报界普遍认为,一张高质量的新闻照片,其视觉冲击力及对读者的影响力胜过文字千言。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我有幸陪穆青同志在红旗渠和石板岩山区采访了两天,采写了《穆青情系红旗渠》现场短新闻(以下简称《情》),相继被《安阳日报》、《河南商报》、《大河报》和《新闻出版报》采用。同时,我也陆续接到北京、郑州、安阳、林州市一些读者朋友的来电、来信。应该说,大多数读者被打动是被在全国人民心中享有盛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穆青对红旗渠的深情所感染。但回顾一下该文的采写经过和体会,进而谈谈现场短新闻的特色,也应该是作者对读者和编发该文的诸报编辑和记者同行们的一种回报。 真实真情真意境 采写现场短新闻,是新闻记者的一项基本功;及时编发优秀的现场短新闻,是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