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4月视察陕西秦岭时高度概括了秦岭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由此引出系列问题:秦岭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如何理解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与“中央水塔”的含义?从地球科学角度解读秦岭的生态服务功能,秦岭是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和南北方分界线,秦岭地处南北地块缝合带、两大水系分界带、南北动物交汇带,也是古代国家管理的稳定器,符合“和合南北”的特征。秦岭同时是我国的中央公园和中央水塔,体现出泽被天下的生态价值。秦岭生态保护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人地共同体理念和防治结合理念。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11,(4):58
近日,由陕西团省委、省少工委主办的"走进大秦岭、探索大秦岭、保护大秦岭"红领巾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在秦岭生态保护区举行。来自西安交大附小南校区的队员代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监控指挥中心,详细了解了终南山隧  相似文献   

3.
押白忠德的秦岭动物生态散文集《我的秦岭邻居》,以生命之真、生机之美、生活之善,给我们喧嚣的精神世界吹来一缕清凉的风。这是作者身心虚一凝静的注视,是对自然、对生命、对人生世界的精神投入,既与中国古老道家精神相通,又体现了现代中国的理性情怀,并具有了一种宗教般的简朴安宁之美,成为全球生态文化潮流的中国支脉。  相似文献   

4.
《商洛学院学报》2022,(1):91-96
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21世纪以来,对秦岭的关注、研究进入热潮,建立秦岭学也逐步被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对秦岭保护研究取向的简要梳理,从学术上为社会经济服务出发,提出了秦岭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秦岭学的学科定义、范畴、结构和任务,秦岭学学科建设的思路与途径,指出了秦岭学的软科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神秘的秦岭     
秦岭系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著名山脉。它方圆数千平方公里,地跨陕、川、甘三省,是亚热带复杂气候植被的典型代表。在大片原始森林中既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大熊猫,还有人称稀世国宝的“东方宝石”朱(?)和鲜为人知的奇兽——秦岭羚牛等。此外,多年来关于“秦岭野人”的传闻扑朔迷离,为外界所瞩目。它处处散发出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被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陕西文学有源远流长的秦岭叙事传统,贾平凹是当代秦岭叙事的重要作家,其小说创作展现了秦岭的风土人情。贾平凹小说的秦岭叙事经历了由日常生活到革命历史的题材转变,秦岭在小说中也由背景成为主角。贾平凹的秦岭叙事小说构建起独特的秦岭世界和秦岭形象,展现了秦岭的生态文化、传统文化、革命历史等文化内涵,表现出质朴、原始、包容、革命的秦岭精神,构建了以自然生态为其核心形象,以民间质朴野性的生命力量为精神内核,兼有宗教、革命历史等文化要素的秦岭形象。  相似文献   

7.
秦岭羚牛,别名金毛扭角羚,俗名白羊,是亚洲的特有种。羚牛分指名亚种、不丹亚种、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等4个亚种。其中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是我国的特有亚种。由于羚牛在全世界分布狭窄、数量少,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将我国特有的两个亚种列入《红皮书》的珍稀级(Rare)中,我国政府也将羚牛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8.
《少年月刊》2022,(23):38-39
<正>同学们,秦岭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个人既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更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守护秦岭的青山绿水,当好秦岭小卫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关于保护秦岭的相关规章制度,你们知道多少呢?本期闯关答题,现在开始!游戏规则:请扫描文末二维码进行答题。回答正确,闯关成功者,将获得一枚勋章,集齐5枚勋章者,最终将获得“秦岭知识小达人”称号。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游玩。 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占地两千多亩,有三百多种动物,是一个大型的动物园。  相似文献   

10.
以"秦岭翠微晓苑生态园"生态景观设计为例,介绍了该景区的地理、人文及景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的景观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秦岭翠微晓苑生态园"进行实践性的规划与设计.分析其产品及市场定位,并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原理进行功能分区及生态再构设计,力求能以此项目为契机进一步促进秦岭区域生态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秦岭西藏山溪鲵的生态分布及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西藏山溪鲵在秦岭山脉的垂直分布及栖息地的生态特征,分析了影响其生态分布及栖息地选择的因素.并对其栖息地适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秦岭山地39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近50年来的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秦岭山地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岭山地近50年来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变化的倾向率是-8.6mm/10a,但近15年来降水量呈递增趋势:在空间上,秦岭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秦岭山地除商南降水量呈略微上升趋势外,其余地区的降水呈略微下降趋势,秦岭山地各代际800mm等降水量线发生明显移动,与标准时期相比,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北移0.02°、0.48°,其余年代略有南移。在0.18°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秦岭南坡植物区系丰富,种类繁多,有多样化的野生植物资源.秦岭南坡陕南有重要的蜜源植物10科、12属、17种、3变种和有毒的蜜源植物9科、9属、14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创造西安旅游的重点旅游品牌,又保护好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结合陕西省、西安市旅游发展现状和长安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长安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开发依据,提出长安区秦岭北麓在开展生态旅游时应通过空间管制、环境保护等手段,达到开发与保护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考察和对历史文献考证,秦岭少华山北麓特大山崩的地貌特征、发生过程、形成机制的分析可以获得该山崩发生在更加古老的山崩堆积体(阜成山)当中。由于崩塌和原古堰塞湖水的即时下泻,使得山崩土石迅速转变为泥石流,从而形成由南向北纵长的巨大堆积体。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山崩的发生年代,是公元1072年11月3日,即宋神宗熙宁五年九月丙寅日。  相似文献   

16.
《商洛学院学报》2020,(1):19-27
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秦岭是一座具有神奇色彩的巨大山系。就山脉的高与大而言,在全球范围内,秦岭算不上最高,也算不上最大;就历史与文化的贡献而言,秦岭能够与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大的山脉相媲美。秦岭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山本》是一部书写秦岭的集大成之作,是一部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秦岭志",贾平凹以长篇小说《山本》建构了秦岭的文化形象,呈现了浩瀚神秘的秦岭空间。运用现代空间理论分析贾平凹的秦岭想象,可以了解贾平凹秦岭想象背后的诸多文化信息,可以探知贾平凹文学世界的深层密码。  相似文献   

17.
秦岭南坡地区近30年,温度增加了2.28摄氏度,而秦岭北坡地区增加了约3.37摄氏度。也进一步反映出秦岭北坡地区的温度增加幅度比秦岭南坡地区的温度增加幅度更大一些。秦岭山区南坡和北坡的温度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基本都较低。从各个季节温度的数值上看,秦岭南坡的温度基本明显高于秦岭北坡的温度。冬季,秦岭南北坡温度基本均不足3℃,春季温度值次之,夏季秦岭南坡温度比秦岭北坡温度高约0.77℃,秋季秦岭南北坡温度处于向冬季过渡期,相对于夏季,温度明显变化,降幅较大。  相似文献   

18.
汉代秦岭的范围主要是指以国都长安为圆心的关中盆地以南的山系,相当于今天狭义秦岭的范围。汉朝定都长安,依托秦岭的地脉和文脉,建立起了以秦岭为圆点的西汉文化核心圈层,成为大汉雄风的战略高地;汉代以秦岭为核心的一山(秦巴山地)两盆(关中盆地、四川盆地),形成了华夏最早最富庶的“天府之国”和“帝王之州”;这里是当时世界的文明高地,是中国文化第一次大整合的核心地带,是华夏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的前进基地,是汉赋文学吟咏歌唱的对象,是中国道教诞生的摇篮。总之,汉代秦岭奠定了二千余年秦岭文化的基础,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