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小峰。一日他的MSN签名上写着"谁想来三联实习?""我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和,他倒也爽快:"来吧,我指导你。"顿时有被幸福击倒之感,忍不住憧憬,或许我因此而离成为记  相似文献   

2.
我是在三联的书上认识陆智昌的。平日里凡是只要拿到三联的书,总喜欢先把它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地浏览一遍,如有护封的,还要把护封掀掉看看没有护封的样子。如果在书店里,看到适合口味的还要买下。时间长了,家里也就放了不少三联的书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版如何走出去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这里我只结合香港三联的工作实际谈一些个人的想法。第一,我觉得走出去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生活·读书·新知书店合并成立60周年之际,约请她的骨干作者和出版同人撰稿而结集成书的《我与三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六十周年纪念集》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原因在于三联的出版文化是令人难忘的。说到三联的出版文化,不能不提到当年创办生活书店和《大众生活》周刊等多种刊物的邹韬奋先生。和张元济、陆费逵、王云五一样,邹韬奋也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最令人难忘的人物之一。说起来,  相似文献   

5.
本期书榜     
子布~毛一命诱’刃冬,,i·文艺类18岁给我一个姑娘重庆18,00达·芬奇密码上海人民28.00关于上班这件事中信27‘即狼图腾长江文艺32.朋我是刘翔三联30.00·非文艺类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社科文献29一。迪迎奥特曼13少年儿童!2.80小故事大道理海潮29一80告诉世界,我能行长江文艺180  相似文献   

6.
笔者特别说明:此文是我回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版战线拨乱反正长文中的一部分。当我完成此稿时,即2004年10月26日上午, 杨德炎同志电话告诉我,资深编辑出版家、著名学者、韬奋出版奖荣誉奖获得者陈原同志因病于晨5 时逝世,享年八十七岁。我同陈原同志相识并深得他的教诲有三十多年了。对这位深受人们敬重的出版界、学术界前辈的辞世,我更为悲痛。我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每涉及陈原同志处,都引起我对这位多年躺在医院病床上神志不清的兄长、良师和益友的思念。因此,我也就极其自然地、实事求是地用较多的文字回顾了陈原同志批判“四人帮”炮制“三十年代黑店论”,把出版界拨乱反正引向深入作出的突出贡献;回顾了陈原同志为恢复三联书店革命历史地位、在人民出版社建立三联编辑部以及三联书店从人民出版社副牌改变为独立建制的出版单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甚至对一些资料的引用,只要是出于陈原同志,我都加以注明。本文所写,对陈原同志来说,虽然仅仅是他对出版事业杰出贡献的点点滴滴,却也促使我以单独发表此文来表达我对陈原同志的崇敬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借此机会向为中国出版事业作出历史性贡献的三联老同志表示深切的敬意,向正在继续发展三联事业的在职三联人表示良好的祝愿。  相似文献   

7.
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小峰。一日他的MSN签名上写着“谁想来三联实习?”“我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和,他倒也爽快:“来吧,我指导你。”顿时有被幸福击倒之感,忍不住憧憬,或许我因此而离成为记者的梦想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三联生活周刊》的前世今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春燕 《传媒》2006,(5):13-15
在竞争激烈的时事新闻类期刊市场中,《三联生活周刊》无疑是表现最良好的刊物之一.2005年,《三联生活周刊》实现的税后纯利润超过800万元,同比增长20%以上.  相似文献   

9.
郭老的对联     
三联一位老先生去美探亲,来信说郭沫若曾为韬奋图书馆题写过对联,可能收藏在上海韬奋纪念馆内。鉴于此,领导上让我利用春节去上海探亲的机会,带上寻访对联原件的任务。在三联老先生欧阳文彬的帮助下,我参现了韬奋纪念馆,并将郭沫若为韬奋图书馆的题词翻拍带回来。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三联前辈的嘱托,也是着眼于三联书店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店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2009年1月店领导班子调整后,明确提出实施“品牌战略、人才战略、企业文化战略”,研究制定了《三联书店人才发展规划》,人才战略作为重要战略之一,得到了认真的实施和落实.  相似文献   

11.
作坊流水账     
李堕 《青年记者》2005,(5):78-79
1998、1999年的夏天特别热,动不动就到了40度。我还没有毕业,暑假在家热得呆不住,就跑到《三联》找点事儿干。最早在旧报摊上看到三联,很便宜的买回来,上课很无聊正好可以看。那堆杂志里记得住的封面是《吃药走进新世纪》。  相似文献   

12.
为庆祝成立60周年,香港三联书店举办的“我的最爱:三联好书选举”活动,结果近日揭晓。据介绍,“我的最爱:三联好书选举”由读者从100种精选的香港三联书店图书中,投票选出最喜爱的10本。整个活动共收集了近3000张选票。选出的10本好书,将于该店秋季大减价期间以八折优惠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17年4月23日恰逢"世界读书日",三联书店联合"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以及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在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海淀分店开启一场24小时的阅读马拉松活动,为各界读者与爱书人营造了一个不间断、不熄灯的阅读接力挑战空间.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阅读马拉松,参与读者须在书店坚持阅读 6 小时以上;一部分是"朗读+我",北京阅读季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携手打造的"诵读小站"第一个落户三联,参与读者可以将自己的朗诵片段现场录音.全天的活动共吸引了300多位热心读者参与,这是一场毅力与专注的考验,更是一场思想与阅读的盛宴.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6月29日,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主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承办的见证三联传统,弘扬韬奋精神——《三联经典文库》(第一辑)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柳斌杰首先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对《三联经典文库》的出版表示祝贺,对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学者和编辑出版人员表示敬意。他说,三联书店是我国现代学术文化出版的重要力量,自1932年创建以来,始终  相似文献   

15.
刘澍涛 《今传媒》2006,(2):30-31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媒介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报纸都在争夺自己的那一份市场份额。不断刷新的“资讯榜”使得人们不再缺乏信息,与此同时,对“梳理信息、深化报道”的需求让另一种媒介形式浮出水面——新闻周刊。1995年1月14日《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创刊。十年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风格,既有与《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等共同追求的新锐,又有自身独特的人文色彩,成为了一份新锐与人文平衡的知名期刊。我是谁?——“三联”的性格定位“三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邹韬奋的《生活》周刊。20年代韬奋先生的创刊目…  相似文献   

16.
如果对中国时下的新闻杂志比较熟悉,你可能对《南方人物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等新锐杂志要顶礼膜拜了,但我要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你拜错了对象.不是说这些杂志做得不好,而是它们只是追随者,美国人亨利·卢斯的追随者.  相似文献   

17.
萧滋 《出版史料》2008,(3):23-24
光阴似箭,三联书店已经六十周岁了!三联书店连同它的前身的历史和经验足以写成好儿部大书。事实上许多三联前辈和出版研究工作者早已进行这项工作.而且已有不少巨著出版了。在即将庆祝“三联”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想起1978年,三十年前香港三联书店庆祝三十周年的情景。  相似文献   

1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是一家以出版人文社科图书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关于三联的出版思路,要从它的产品定位谈起。目前三联出版的图书分为这样几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学术板块。这个板块对三联来说是重中之重。三联被称为学术出版的重镇,就因为这个  相似文献   

19.
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于去年11月6日至15日,在该店的读者服务中心举办了“香港三联图书展”,展出了该店近十年来出版的各类本版图书.港澳各大书店及星岛中心亦于同期举办“香港三联图书介绍”。这次书展是香港三联书店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本版书展销。展销期间,书店邀请了作家黄裳、柯灵、杨振宁、侣伦、施叔青,余文诗等提供签名本,于展场发售. 举办“香港三联图书介绍”的港澳各大书店有:天地、青文、艺美、  相似文献   

20.
选题创新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一项实践活动,更是一个现实工作中每天都要面对、处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所以,我想结合三联的历史实践来探讨选题创新的4个问题:一是选题创新乃是时势所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