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是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汉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之文学",并且作为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宫廷雅文学,必然也反映了当时的广大社会万象。汉赋作品中保存了很多关于汉代的人生仪礼、岁时节日及民俗信仰等方面的风俗文化记载,为现在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而且,这些汉赋作品也只有放在当时的风俗文化背景下进行关照,才能深切把握其特质。因此,理清汉赋与汉代风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汉赋这种文学样式,而且对于我们了解汉代人民的风俗文化,重新认识汉赋在汉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代风俗文化对本时期诗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乐舞、宴饮、祭祀、方仙道信仰等风俗文化促进了汉诗的创作和传播;俗乐的流行造成了汉代歌诗内容的世俗化;乐舞、享乐、祭祀等风俗和风俗的地域差异影响到了汉诗的体裁、形式、语言和风格。  相似文献   

3.
汉代辟邪习俗非常兴盛,形式多样。尤其是大傩活动,在汉代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汉赋对此记载颇为详细。可以说,在题材表现领域,汉赋深受汉代辟邪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汉赋根植于汉代颂赞文化。汉帝国强大恢弘的气度培育了汉人囊括宇宙的胸怀气魄,造就了汉赋壮丽充沛的气势。汉大赋富丽博杂的内容其实是汉代颂赞文化的折射。汉赋彰显盛德鸿业的夸饰、反映天人相应的美饰以及标榜怀远柔近的名饰等多种表现特色,与统治者提倡制礼作乐、附会吉祥瑞兆、追慕越裳朝贡等的盛世文化心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周鸿彦 《重庆师专学报》1999,18(4):13-15,28
古代宫室建筑作为特殊的建筑群落,往往集中了当时文化艺术的精华,汉代以宫廷文化的这中心,辅以先秦南北文化浸润及齐鲁学术与诸子文化熏陶,形成了兼容并包,隆烈蹈励的大文化,这种第一次有着自觉审美意识的文体--赋,以其“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广博宏丽之赋家之心铺排心致汉宫室之方正厚重,大美巨丽,飞扬灵动,折射出处于蓬勃向上的汉家审美风度。  相似文献   

6.
汉赋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汉代的音乐文化成就。汉代音乐文化的高度发达,为汉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音乐表现技巧的高超,也刺激了汉赋艺术表现手法的丰富和艺术表现技巧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赋作为一种主要文学文体,它是经历了从骚辞,逐渐吸收诗、文,最终三体合一的发展过程。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地域的成因和个人因素,汉代前期文学主要是楚赋。到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方文化强势回归,再加之时代变迁,观念转变,辞与诗文的逐渐统一,形成了具有朝代特色,而非地域特色,一统文化气质的汉赋。从文化发展史的角度看来...  相似文献   

8.
汉赋题材以宫室台榭、田猎、祭祀、乐为主。汉赋取材的这种特点,明显打上了汉代《诗》学的烙印,体现了与汉代《诗经》学的深切关联,是汉代《诗经》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许多文人的人生观。这一点,在汉赋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可以说汉赋是汉代道家人生态度的折光,而且,随着社会环境的不同,汉代道家的人生观也就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具体地说,就是由批判现实的愤激进而转向了“明哲保身”式的淡泊。  相似文献   

10.
汉赋在写作技法上,表现出夸饰、用史、杂说、谶纬衍文和模拟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明显地打上了汉代《诗》学的烙印,体现着与汉代《诗经》学的深切关联,是汉代《诗经》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汉代器物赋是汉赋长河中的一个支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大量散佚。本文在统计汉代器物赋留存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器物赋的内容,进而探讨这些作品与汉代民俗、汉代人思想观念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了汉代器物赋的修辞手法及其在赋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话体很早就被文学所利用。本文对对话体发展变化进行了粗线条的勾勒,追溯了汉赋对话之体的直接渊源,着重从语言形式、讽谏方式、对话起因三个方面论述了汉赋对话之体所负载的文化蕴涵。认为汉赋对话之体充分地体现了汉代士人的生存处境,反映了汉代文士在政治体制的改革的过程中逐渐边缘化以及他们面对现实政治进行心理调适的艰难、痛苦和心灵扭曲的心路历程,也使我们看到了门客文化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对中国士人心灵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3.
汉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珍珠,堪称“一代文学”。历代学者都对它做过研究。本文试图从中国先秦两汉时期辟邪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对汉赋的影响,来探究辟邪文化对汉赋创作中的尚奇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遍及我国大地的祓禊这种风俗,后来变成春游。主要时间是三月上己(魏时改为三月三日)。除灾求福是祓禊的目的。但有些地方把被楔与祭祖结合起来,同时举行游艺活动,意义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15.
汉画像石作为我国文化艺术样式中的杰出代表,始于西汉,风行于东汉,是汉代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暮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在艺术形式上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但两汉以后,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丧葬风俗、民间艺术趣味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和当时艺术母题的变化与画像石自身的发展局限性而逐渐走向衰落直至消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风俗一词的内涵,浅述两汉荆楚地区的风俗特点,并从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历史传统角度分析荆楚风俗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汉代服饰在继承秦代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发展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代服饰文化,汉代文学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文字展示了庄重华美的汉代服饰,表现出服饰与审美、伦理及自然的种种关系,从而深刻地反映出汉代服饰文化的审美思想与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一、重阳节的起源 一般来讲,重阳节的某一些习俗在先秦时的社会风俗中就有显现,到了东汉时期,重阳节正式形成,至六朝时定型,成为广泛流传于百姓中的重要传统节俗。  相似文献   

19.
汉赋作品集中体现了汉代人们对神仙的矛盾心理:既有对神的敬畏与祈求,又有对神仙的贬斥与不恭。同时,一些汉赋作家在失意的时候,也在神仙的世界里追求一种安慰。  相似文献   

20.
现存的汉赋作品以建筑为描写对象的多达 2 0余篇 ,笔及汉代建筑类型十分广泛 ,且完整地再现了汉代建筑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汉代辉煌的建筑文化 ,为汉赋的创作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