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8年,毛泽东同志来河南视察,我奉命跟随采访。一次,我和新华社记者侯波正在切磋采访中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信步走来,幽默地打着手势,同侯波开玩笑说:“你们总爱一只眼睛看人,目标集中呵!不过,不要总把镜头对准我,要多照群众么!”荷兰国际新闻摄影大赛的组织者们骄傲地宣称:“每天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些杰出的人们就醒来,用三只眼睛而不是用两只眼睛看世界,他们就是世界上的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2.
说“快”     
摄影记者,抢镜头,拍照片,动作一定要快。关于这个问题,周总理一直非常关心,并作过多次指示。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日,周总理就对新华社记者说过: “你们动作太慢,一个场面的镜头,要对了好久才拍,使被照的人很不好受,有的外宾也对这提出了意见。你们应该好好研究改进,有些地方可以向外国记者学  相似文献   

3.
陈云同志和李先念同志1958年10月中旬来陕西视察,并参加全国财贸工作会议。我当时在新华社陕西分社当记者,分社派我和摄影记者杨绍夫采访陈云同志的视察活动。 不要为我拍照 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陈云同志,他穿着简朴,一身的卡深灰色中山装,圆口黑布鞋,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对陕西和西安市经济建设极为关心。那天,在西安市委书记处书记冯直等领导同志陪同下,陈云同志来到西安高压开关厂。在参观各个车间中,西电公司总工程师冯勤为边走边向陈云同志介绍这个新建厂的机器和设备状况,以及生产能力等。陈云同志对这一方面原来就知道的很多,用不着冯总详细介绍,他即示意懂了。我们的摄影记者老杨瞅准这个镜头从正面“咔嚓”拍了  相似文献   

4.
1958年8月6日,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宣布成立了。就在这天的上午10点钟左右,毛主席乘专车来到这里。作为一个地方报社的摄影记者获准跟随采访拍照,令人终生难忘。当时跟随采访的记者很多,但摄影记者只有新华社记者侯波和我。 侯波很平易近人,她嘱咐我说:“不要乱走乱照,主席很不喜欢记者照他的吸烟和吃东西的照片。”并让我跟着她走,不然,保卫人员会有意见的。 进入8月,正是霏霏雨季,被雨水滋润的大地上一片生机。大面积的棉田、玉米、谷子和高粱长势喜人,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总编辑,可不是‘新闻官’!”江西日报参加华东报纸协作会的同志都这么说。报社的干部和工人都习惯地叫他“老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听到摄影记者周勇说,他常跟随总编辑姜惠龙同志下乡采访。  相似文献   

6.
周总理改字     
周总理生前有一次到云南视察,工作之余,到昆明市圆通公园观赏樱花。当他看到说明牌上将樱花写成“楧花”时,便问周围的同志,说樱花的“樱”字有这种写法吗?大家看后都说没有。周总理亲切地对大家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6,(1)
摄影镜头对准谁文赵发元曾任香港《南华早报》摄影部主任的陈桥说过:“缺乏判断力,对摄影记者来说,是致命的。摄影记者要捕捉新闻的一刹那,一旦错过那一刹那,以后也没法叫车件重演。”就是说,记者摄影与街市上照相馆里扎势弄姿拍照截然不同。《报刊之友》编发刘一皮...  相似文献   

8.
我是摄影记者,工作中有过不少教训。有一次,我到淮南市一家工厂采访加强青工思想教育的事迹。经过几天的了解,我确定拍摄一幅老工人做失足青年思想工作的照片。拍摄前,老师傅和蔼地对失足青年说:新华社记者来给你拍照了,你要保持下去,千万不能再变坏了。老师傅一边说,一边用那粗糙的手给青年整衣服,扣扣子,整理头发,还用自己的毛巾擦拭青年脸上的油污,那神情真象个慈父。这是一个多么生动自然的镜头!可是我缺乏敏锐的观  相似文献   

9.
用心抓取稍纵即逝的瞬间人生有许多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看起来,这种机会是偶然的,但抓住这种机会,却有它的必然性。 1989年5月,我随上海一批著名演员去南京梅山慰问矿工。在深深的矿井底下,演员们慰问结束离开时,走在最后的舞蹈演员周洁蓦地回过身,对离她最近的一位工人说:“师傅,我们一起照张相吧?”工人师傅连忙摇着一双黑手说:“不行不行,我身上太脏了!”这时,我的闪光灯亮了。当周洁那白净俏丽的脸和黝黑憨厚的黑脸同时在  相似文献   

10.
几个月前,向同事找两张希望工程捐助大学生的照片,翻来翻去没有合适的,记得当时摄影记者说,拍照片时受助者总不好意思,不肯抬头,连个笑容也没有,实在不好拍。当时她说了,我听了也没往心里去,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怪不得摄影记者。今年1月5日,《扬子晚报》在一版头条以言论的形式刊登了《孩子,抬起你的头》的文章,报道说“省暨南京市希望工程专项捐赠活动拉开帷幕,4000多名特困家庭子女将得到结对资助。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许多来自特困家庭的孩子在活动现场一直默默低着头———是贫困让他们觉得难堪,让他们无法面对镜头!但是我们想说:孩子,…  相似文献   

11.
我是抚顺矿工报的摄影记者,主要采访对象是矿工,所以经常到井下拍照。井下拍照比井上拍照要困难得多,就井下拍照来说,在大巷道和在掌子头拍照又不一样,在超级瓦斯矿井拍照就更加困难。我感到,在井下采掘第一线拍照,完全依靠“抓拍”是不行的。井下唯一的光就是矿工头上的矿灯,要拍好照片,主要还要靠闪光灯。闪光灯只能对准矿工头上的矿灯聚焦,而工人在打钻时,震动很大,矿灯忽左忽右,不容易  相似文献   

12.
据四川日报载:今年2月24日,电影演员刘晓庆等观看自贡灯会。她事先声明:不见当地党政领导,不见新闻记者,不准拍照,不准录相。结果,还是有记者为她拍照,受到斥责(后来知道是个香港记者),还有记者为她录音。她挡镜头,要记者销磁。记者说有“新闻自由”,刘晓庆说有“拒绝采访权”,大家大吵一场。对这件事,许多人批评“刘晓庆的架子”。在我看来,值得记者思索的并不是“刘晓庆的架子”,而是“新闻自由”的价值。刘晓庆的架子,是刘晓庆的,换个人恐怕对“见当地党政领导”、“拍照”、“录相”之类,求之不  相似文献   

13.
《伟人周恩来》出自著名的意大利摄影师乔治·洛蒂之手。从拍摄所取的略仰的角度和他为这幅照片选定的标题中,不难看出他对周恩来总理的敬慕。1973年1月9日,周总理从所住的医院乘车到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意大利外交部长梅迪奇等外宾。随同梅迪奇外长访华的意大利《时代》周刊摄影记者乔治·洛蒂,在其它摄影记者们抢过镜头之后,周总理正要起身请梅迪奇外长到宴会厅赴宴之时,提出要为周总理拍照的要求,周总理欣然同意了。这当总共不过两分钟的时间,而且就在那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周总理还向左转过身去同工作人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业余摄影者愈来愈多,对摄影记者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日本一年一度的例行纪念日特别多,节日里,男女老幼身着漂亮的服装出外蹓跶,大多数人胸前都是挂着照像机,连小孩也不例外,遇到合适的景物,便咔嚓、咔嚓地拍起来.这就给摄影记者增加了难度,千万不要使读者看了报上的照片说这样的话:"呀,这照片不就同我拍的差不离么!"记者要拍出高人一等的照片,就要有更高的业务水平.因此,日本有的报社对摄影记者一般提出六个须具备的条件.首先,摄影记者应当是"物理学家".业余摄影者按按快门相当容易,而对摄影记者来说是件难事,因为他起点高,要求高,他必须懂得各种照相机的性能、结构,懂得如何根据被摄体的情况选择广角镜头、望远镜头.摄影记者出去采访时,耍带好几架照相机,同  相似文献   

15.
文艺作品靠“塑造”,摄影作品靠“选择”。大艺术家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足见选择的重要地位。选择包括的内容内容(题材)的选择。我们的镜头所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拍什么与怎样拍,无时无刻不令我们作出抉择。新闻摄影记者也应像一些文字记者那样,要有丰富的知识、材料积累和  相似文献   

16.
摄影要倾注心血, 饱含真诚; 镜头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让我们温故知新; 让我们看到, 祖国承受的艰辛, 人民肩负的重任; 让我们不要忘记昨天, 一步一个肿印走向明天! “三·八”国际妇女节那天,从美术馆看完著名女摄影记者牛畏予个人影展归来,展厅里写着的这段“作者的话”,一直在脑海里回荡。它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心声,也是她酷爱摄影,热爱人民,憧憬未来的  相似文献   

17.
无悔     
年轻的摄影记者有时感到很辛苦,问我:“你干了一辈子摄影记者后悔不?”我说:“那是组织分配。”我始终记着参加革命时组织科长问我:“你为什么要参加革命?”我说:“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伴我到离休。所以在报社,让我跑农村采访,  相似文献   

18.
我是50年代末到新华社当摄影记者的。在入社教育和历次研究报道中,领导总是再三强调: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说这是新华社的传统。刚开始,觉得挺新鲜;但听多了,就有点不耐烦。总认为:文字记者不强调“三深入”,容易浮在上层,凭二、三手资料写稿;而摄影记者,不深入到实际生活和群众中去,怎能把现场的实况拍到镜头里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崩溃前夕,王芸生终日坐卧不宁。李纯青多次到王家做工作。有一次,王喟然长叹:“没有出路了!”李纯青劝慰道:“天无绝人之路,想想办法嘛。”又一次,王对李说:“国民党完了!”李说:“为什么不找共产党呢?”王惊奇地瞅了李一眼。再有一次,王自悲自叹地说:“共产党不会要我这样的人。”李  相似文献   

20.
一“我们这次到中国来,一共照了十二英里长的胶卷。”我走进了斯诺前夫人韦尔斯的房间时,她指着墙角一大堆绿色的铁皮箱子对我说。十二英里,大约四十华里,相当于北京城到颐和园之间的长度,粗粗算了一下,可以容纳下二百万个镜头。这是多么长的画廊啊!我说: “你这次到中国,收获想必是十分丰富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