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对近代哲学思维范式的扬弃中,现代哲学思维范式凸显出两大典型代表,即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虽然二者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上具有“家族相似”性,但马克思哲学从“现实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展开对传统哲学和现实世界的批判,与现代西方哲学相比,更加具有彻底性、科学性和颠覆性.随后的后现代哲学虽然在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绝对主义的口号中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批判”维度,但其“批判”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脱离,仍然没有克服其先天的不足.关注和研究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维范式,通过剖析马克思哲学对近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的批判、超越及对话,揭示马克思现代哲学思维范式的历史原像.  相似文献   

2.
对人类解放的论证是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主题.马克思从哲学本体论、现实社会层面、基本方法上科学阐释了“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哲学本体论上,马克思从“类主体本体”到“实践本体”再到“社会关系本体”的推进与提升中,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人类解放的根据;在现实社会层面上,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客观条件出发,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考察中发现了超越现实的无产阶级、谋求全人类解放的力量;在基本方法上,马克思通过“人体解剖”来理解“猴体解剖”的方法和经济学论证方法,阐明了资本逻辑运行的本质,论证了人类解放实现的可能性.马克思以解放为轴心对“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在当今世界语境下,为全人类的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哲学上“反本质主义”的观念,体现在文学上则是认为文学并无确定的本质.这种观点近些年随着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影响非常广泛.本文对此种“反本质主义”的文学观念进行辩驳,并对其理论的哲学根源及错误性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前提,它使全球经济的国际化、市场化、网络日益凸现。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防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侵略,坚持文化的现实指向性与时代超越性观点,坚持对民族文化精髓继承的观点,坚持对优秀外来文化勇于吸纳的观点,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观点,构建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教育本体论问题本身具有不可消解性,即“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内在地反映了人类本性的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追求教育有无“本体”或“本质”,而在于对教育“本体”和“本质”的追问方式。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贫困,教育本体论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问题。在终极价值上,当代教育哲学就是教育本体论;在次级反思的层面上,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观;在当下中国现实中,这种教育观就是主体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6.
《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一文在考察所谓的“本质主义”以及相关的教育学研究的过程中走错了方向,因而在“截取”了所谓的“反本质主义”的一系列时髦话语的同时,也“背负”了其固有的“反本体论”、“反形而上学”的一系列通病。所谓的“本质主义”及其“严重的历史性后果”是“反本质主义”所赋予和强加的。21世纪的中国教育学研究必须深刻地批判和彻底地抛弃所谓的“反本质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世界观或本体论的基本观点,否则的话,势必误导现实的教育学研究并进而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反本质主义及其引发的“后现代思潮”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思想里程以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已日益显露,身处“后现代”文化语境的哲学面对这种“否定之否定”,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其加以扬弃,即在其营造的“多元普遍主义”格局中,既怀有普遍性理想,又不固守排他性立场,以此才能对现代哲学的话语与知识形态作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8.
描述结构主义、现代主义的信念为解构论的出场铺展了精神背景,后现代景观则呈示了解构论生成发展的现实语境。德里达的书写姿态就是在“逻各斯中心论”的极权威压下展开反叛,“阅读策略”就是他的“书写姿态”在经验层面上的运作。德里达的“反本质主义”文学观引起了传统文本观的变革。解构论的思维方式有纠偏的优势,但也有其不可超越的限度。  相似文献   

9.
从柏拉图企图建立人间的“理想国”开始,到《圣经》中基督对全人类进行救赎的最终归宿——“新伊甸园”,再到空想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人类在文艺和政治两条途径上不断地探索着超越现实和超越自身的终极之路、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性质上来说,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是在解构和建构并重的思想原则之下,力图超越“经典马克思主义”和“正统马克思主义”,由此来回应现实社会政治的变化形势,从而描绘出一幅激进民主政治的解放蓝图.这种“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作为,就在于重新解释政治和重新构建政治.应该看到的是,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进行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是以一种激进政治认识论作为思想基础的.如果没有后结构主义和各种后现代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综合,没有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和多元主义的认识论支撑,他们的激进政治哲学是无从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民族性--对全球化研究中一个焦点性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本身潜在地包含着单一化和同质化的危险 ,由此引起了民族主义的反弹 ,以致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民族性是一种远比全球性更具根源性的力量 ,脱离民族特殊性的全球同质化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作为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哲学是最能体现全球性与民族性张力的一种文化形态 ,从而成为文化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两种不同诉求之间争辩的焦点 ;同时 ,分析和评论了中国哲学界关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教育学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作者提出“教育本质”问题本身的不可消解性,即“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人类本性的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追求教育有无“本质”,而在于对“教育本质”的追问方式。作者认为,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局限,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问题。在终极存在上,当代教育哲学的任务就是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在次级反思的层面上,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观;在当下中国现实中,教育观就是主体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13.
对少数民族文化作文化哲学阐释 ,既是解决“世界历史”、交往“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所面临的深刻矛盾及生存前景的需要 ,是促进强势民族与弱势民族相互理解和协作以共同应对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的需要 ,同时也是深化民族文化研究、细化文化哲学并使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更具解释力和适用性的需要。云南省的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厚 ,应该在这一领域率先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哲学视角中的远程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程教育产生于通信技术高度发展的工业化时期,反映出人的本质是现实社会关系总和的哲学命题。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抗争,突出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其定义的“非P”方式再现出反结构哲学的思维模式,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服务于“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实践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教育观。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范围内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国际范围内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人类正面临着如何摆脱当下境遇的历史抉择。必须正视全球化带来的诸多两难问题,认清反全球化的本质,在两者的博弈中实现新的超越,即让中华“和合”文化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文化主旋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类做出更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的视域内,罗蒂哲学的后现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对传统的科学哲学反思过程中,罗蒂提出了反基础主义的口号,极力主张反实在论,及表象主义和反本质主义,从而终结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在后哲学文化的设计方面,罗蒂的基本策略是以解释学替换认识论,以“弱理性”取代“强理性”,以协同性诠释客观性;在划界问题上,罗蒂批判了科学霸权主义,再次重申了划界问题的消逝。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闻伦理基石的新闻自由与客观性在全球化语境下遇到了现实困境。基于文化沙龙主义的意识形态偏见使媒体丧失了其独立的品性,成为强势话语的牺牲品。新闻伦理仅能在“技艺”层面捍卫其尊严,这种“反抗无效”的悖论反映了新闻专业主义与价值取向的内在张力,成为新闻伦理的禁地。  相似文献   

18.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艺学身份重建,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19.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艺学身份重建,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20.
论后现代哲学的反本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本质主义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并在17世纪得到发展,但因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而受到忽视,20世纪初采取了新的形式才获得极大发展。当代的反本质主义思潮主要由后现代哲学推动,与以往的反本质主义不同,后现代哲学的反本质主义持一种极端激进的立场,主要表现在福柯、德里达、利奥塔、罗蒂等人的著述言说中。虽然他们的切入点和阐述的重点不同,但都主张消解本质,强调异质性、多元性和个体性,方法论上大多从语言学的话语解构展开“拒斥本质主义”的批判工作。后现代哲学的反本质主义一些观点和剖析视角还是很富有启发性的,但由于其自身理论充满了自相矛盾,因而不仅招致各方面的抨击,也导致他们的理论走向死胡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