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琛 《文教资料》2012,(15):58-59
莲花作为中国画中"四君子"题材外又一重要的审美对象,历代都有画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莲花作品。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来探究中国绘画中的莲花图像,以诠释我国花鸟画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梅兰竹菊,作为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内心隐喻,深深扎根于文艺传统的审美范畴里。历来的画家也乐得趋长避短,四君子形象才得以前仆后继在他们的画里永恒。书画的这一脉,从来没有断过,文化的香火愈燃愈浓。可是,李苦禅却独辟蹊径,他偏偏避开梅兰竹菊的文化意义,将笔墨更多地赋予烟火日常。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有关四君子的古诗名句;能根据词语的意思找出错别字;能正确地搭配词语。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赏词析句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积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搜集、拓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词语意思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能正确地搭配词语。2积累并背诵有关四君子的古诗名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教学时间:1课时  相似文献   

4.
禅宗的审美意境是中国画意境追求的三大来源之一.禅宗兴起以前,中国画主要受儒家和道家的审美意境的影响.受儒家影响的中国画带有社会性、伦理性、政治性的特点;而道家传统中的中国画则追求纯自然主义的审美意境.禅宗得以广泛传播后,中国画的审美意境呈现出了哲理化、深沉化、个性化、情感化等特点,形成一种纯粹的审美意境.禅宗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对中国画的审美意境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考察禅宗对中国画意境的影响,可以影射出当今中国画面临西方画强烈冲击的困境之出路.  相似文献   

5.
水墨兰花,名列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是中国花鸟画中的一个特殊门类。兰花有清、幽、远、超的品格特点,历朝历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写兰”作品。写兰要讲究立意、章法,要长期锻炼积累,才能画出满意的兰花作品。  相似文献   

6.
吴昌硕"画气不画形"的绘画美学思想虽然突破了明清复古派文人画柔媚的审美趣味,但同时也剥落和舍弃了文人画"韵"、"逸"等审美品格,这样易将文人画的审美取向导向显露和霸悍。  相似文献   

7.
夏兰 《考试周刊》2012,(21):22-22
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三篇山水画论是研究六朝时期山水画审美功能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山水画"畅神"、"悟道"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舞台艺术传统画学的发展,"品第"观积淀了丰富的审美内涵,成为舞台传统画学中的一种从宏观高度为设计作品总体进行把握的方式。"品第"在舞美传统画学中是一个极为独特而重要的范畴,内蕴着审美理想的追求,是静态的,可指品级、品格等审美标准的高下之分。它又是动态的,可衍生出品位、品操、品评等一系列的审美感知与评价的方式问题,而且以  相似文献   

9.
曹暇 《山东教育科研》2010,(15):62-62,64
文章阐述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始终伴随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这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文化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最终“四君子”成为古人托物言志,寓兴自我,展示高洁品格的绝佳题材。  相似文献   

10.
吴昌硕“画气不画形”的绘画美学思想虽然突破了明清复古派文人画柔媚的审美趣味,但同时剥落和舍弃了文人画“韵”、“逸”等审美品格,将文人画的审美取向导向显露和霸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影视的审美特征 ,认为 ,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看 ,影视艺术具有声画可溶性、时空自由性、形象逼真性、表现综合性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伴随古典艺术到现代、后现代艺术的转换,诗、画的自律性已突破原有的层面,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诗、画的比较也应突破传统的单向关系,在审美形式、审美意象、审美境界三个层面作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画造型发展演变过程中,其审美特征在很长一个时期表现为“形似”,直到魏晋时期表现为“神似”,到明清时期又表现为“不似之似”,使中国画造型审美特征趋于完善、成熟,“形”与“神”的高度统一成为近现代中国画造型审美特征的基石,并将在今后的中国画艺术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诗画同趣     
中国诗和中国画中主观的意的获得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意境是中国诗、中国画的共同追求。中国诗、中国画的审美特征是一致的,审美的标准是相通的。中国诗、中国画“异迹而同趣”。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有幸听取了魏元石老师一节作文指导课,获益匪浅。特别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审美境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给了我们听课老师许多有益的启示。这节课的成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根据学生审美实际,激发学生审美兴趣这节课的具体内容是指导学生写画评,学生曾依照教材学写了小说评论、剧评、影评、诗评等文学评论,多少掌握了一些文学评论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写画评,既切合教材实际,又符合学生实际,容易激发学生审美的兴趣。但是,选谁的画、什么画作为评论的对象呢?按常理常情,一般选名家名画,但魏老师却别具…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画为什么会有空白中国画讲究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不把所有的物体都画上去,不把想说的话全说出来,要给画面留有空白,要给观众留有审美联想的余地,以使“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有此“妙境”方能“通幅皆灵”。画中之白,自有其景在;领悟此景,又会丰富...  相似文献   

17.
月份牌画在20世纪初的上海风靡一时,这与当时上海的商业经济、文化变迁、民众审美情趣密不可分。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月份牌画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成背景、艺术特色,其作用和影响在于推动了人们消费方式和审美情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月份牌画在20世纪初的上海风靡一时,这与当时上海的商业经济、文化变迁、民众审美情趣密不可分。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月份牌画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成背景、艺术特色,其作用和影响在于推动了人们消费方式和审美情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普列汉诺夫曾经指出:“很美地画了一个老人”和“画了一个很美的老人”是截然不同的。“很美地画”出来的作品,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而是艺术作品。而画一个“很美的老人”,却并不一定是创作了一件艺术作品,因为老人很美,但也许画得并不美。借此,我们可以理解,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它不仅仅是某种技巧的产物,也不仅仅只是合乎人的感官审美要求的美的形式,而是传达了艺术家特有的审美经验的作品。艺术作品的主要价值是审美价值,这是必然的。因为从艺术家的…  相似文献   

20.
唐蕾 《家长》2021,(1):153-154
中国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之一,在现代教育中,中国画也融入了学校的教育中.本文主要从中国画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定位入手,阐述了中国画对幼儿教育审美启蒙的意义,探索中国画对幼儿审美的影响,充分发挥中国画对幼儿审美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