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学原理认为: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途径与方法往往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从课程论的角度看,隐形课程和显形课程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课程综合统一体。然而,在德育过程中,它们却明显呈现出不同的特质与表征。显形课程对学生个性及品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知识灌输、说理教育等方式加以实现。这种方式带有较强的理论色彩和一定的强制特性,而由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隐形课程则是依靠环境育人的精神作用机制来实现的。如利用情境陶冶、舆论监督、环境暗示、行为模式、人际交往、情绪感染等途径对学生个性及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大多偏重于显形课程的教育,但效果始终不太理想。本通过对隐形课程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分析,提出了通过隐形课程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与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3.
隐形课程,又称隐蔽课程(hiddencurriculum)是目前课程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自开始研究这个概念及其效用以来,隐形课程已表现了它强有力的态势,特别是在德育工作中其作用极为显著。许多德育理论专家认为:隐形课程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比任何正规课程(formal curriculum)都来得有力。 一、隐形课程的概念 很显然,隐形课程是相对于显形的正规课程提出来的,是一种看不见的课程。早在本  相似文献   

4.
隐形教育与显形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两者有不同的教育效果.隐形教育通过校园网络、校园环境、教师言行等载体发挥着育人功能,其教育效果是明显而长久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强化隐形教育的载体功能,建设生态校园,完善教育制度,提升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5.
关注外显形学科课程和内隐形经验课程的整合,促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融,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切入点。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实践经验在书本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注意体验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隐形课程是与显形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如果把显形课程定义为安排在课程表上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所体现的课程,按照《国际课程百科全书》,隐性课程的定义则是:“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  相似文献   

7.
高校布局结构变革是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基本范畴包括约束条件、动力源泉和实现途径三个方面,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其形成机制。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约束条件是系统环境的变化,其动力源泉来自国家、社会和高校三大主体不同时期的相互制约和制衡,实现途径是不同历史时期变革手段或方式的实施。高校布局结构变革最终在这种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机制下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学校管理方式是学校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形式,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开展管理活动而采用的手段和措施。本文以显形控制和隐形控制两种控制方式为考察对象,研究在学校管理实际中,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管理的目标。所谓控制就是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美国社会学家罗斯认为,社会控制可以包括三类:对意志的社会控制、对情感的社会控制和对判断的社会控制。在学校教育中,管理者对学校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方式:显形控制方式和隐形控制方式。显形控制是指以明确要求、明言规定为本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9.
一、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程概述隐形课程是与显形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如果把显形课程定义为安排在课程表上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所体现的课程,按照《国际课程百科全书》,隐性课程的定义则是:“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隐性课程蕴涵在学校的各种情境中,具体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班级设置、环境设备;人际情境,如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文化情境,如校园文化、制度、习惯、礼仪等;各种各样的学校活动;甚至还包括在正常…  相似文献   

10.
谈隐形课程及其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形课程通常包括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坐标、思维方式、信仰等等。认识隐形课程的特点及其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隐形课程通常包括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坐标、思维方式、信仰等等。认识隐形课程的特点及其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徐立宏  王芳 《科学教育》2006,12(2):23-24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凡是有利于实现生物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称之为生物课程资源。比如生物学教科书、生物科学网站、生物学教师、实验室、动植物园等等。生物学课程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按照功能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照来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照存在方式可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新课标教材所涵盖的知识,只是为培养国民科学素养的最低标准,仅仅用教材来上课是远远不够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制约新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3.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中隐形教育载体不同于显形教育载体的特点是:教育方式的隐蔽性、教育过程的无逆反性、教育效果的持久性和非预见性。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中隐形教育载体的功能主要有:文化活动,熏陶铸人;营院建筑,美化育人;局域网络,隐形育人。  相似文献   

14.
建设科学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是高校德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必然选择。现代课程理论越来越重视隐形课程在学生品德及个性培养中人的作用。作为高职教育,其隐形德育课程的教育功能主要存在于学校物质、精神、制度等三大领域。加强高职德育隐形课程建设应在机制、平台、环境、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5.
隐形语法是俄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理念,也是新一轮外语课程改革的指针。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其指导思想直接关涉新课改的成败,因而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尤为必要。语法显性/隐性属于语言类型学范畴,而显形/隐形属于教学法范畴,在教材编辑和教学实践中,是否可以不顾语言类型而一概使用隐形方法,尚未见诸报道。隐形语法思想缺乏语言学理论支撑和实证性理据,文章从语言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对隐形语法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6.
建设科学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是高校德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必然选择.现代课程理论越来越重视隐形课程在学生品德及个性培养中人的作用.作为高职教育,其隐形德育课程的教育功能主要存在于学校物质、精神、制度等三大领域.加强高职德育隐形课程建设应在机制、平台、环境、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7.
郑力 《成才之路》2009,(5):39-39
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很多学生因为扣题不紧造成惨重损失。我们先看一下话题的不同表现形式。话题的含义,有的呈显形状态如“心灵的选择”,有的呈隐形状态。话题的语义形态不同.扣题的形式也不同。话题是一个词或是一个词组并呈显形状态,就要在行文过程中不断出现与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明显相似的语句即明扣。对于话题是隐形状态的就要注意隐含意义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课程考核不仅是评价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更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就高职教育课程考试及评价方式过程化、能力化、多样化改革进行分析,提出高职课程考核方式应根据不同课程教学目标和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考核及评价方式,建立知识、技能、素质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和压力环境;指出深化高职课程考试及评价方式的改革,构建适应高职教育的考试评价体系,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及了我国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悄然结合及与时俱进的特色,包括该过程的三个阶段、隐形与显形国际化及其被本土化改造的方式、“入世”后的对策等。  相似文献   

20.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学生、书本等显形课程资源外,还有一些实际存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隐形资源,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