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论>科学地说明了雇佣劳动与资本制度的社会经济结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第一卷主要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指出这一过程的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产生;第二卷阐述了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不断被破坏,引起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第三卷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分配理论,进而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2.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分析,阐明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从而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创立了一种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再生产理论根本不同的崭新的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反映的虽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但是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共同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主义也是适用的。实践证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中多年以来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固然在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但是这和我们没有能够很好地学习、认识、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构成美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大众高额消费"背后是"家庭住户高额债务"。工人负债支付劳动力生产费用,典型表现在信用卡购买日常生活资料和支付生活费用(含医疗费用)、底层工人家庭利用次级贷款购买住房、工人子女借贷支付公立高等教育费用。在对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里,"把工资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是最显著的一个。为了解决再生产出来的价值的实现,即剩余价值的实现的问题,把工人必要的消费基金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授予的信用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条件。家庭住户债务深刻地影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积累:债务使工人不得不承受更高的剥削率,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力生产费用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的利息。借贷消费在流通领域暂时缓解剩余价值实现的困难;在生产领域使分配制度进一步极化,生产过剩的矛盾和社会撕裂的矛盾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中,资本表现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剩余价值表现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和借贷利息,分别被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所瓜分。此外,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土地所有者还以地租形式占有一部分剩余价值。因此,为要全面地考察资本主义社会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深入地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我们就不能仅限于广泛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一般的形式,还要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表面上所呈现的各种具体形式。讲授“剩余价值的分配”就是要研究,在发达的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和剩余价值所表现的各种具体形式,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剩余价值采取怎样的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剥削集团之间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章是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这一章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流通问题的基本理论。流通过程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流通是最富有特色的经济过程。如果说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计划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从社会总产品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构成开始,科学地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论证了两大部类之间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揭示了社会生产两大都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平衡的客观性,以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不断破坏这种比例关系的无情事实,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给无产阶级以强大的思想理论武装。今天,我们学习这一理论,对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其目的不是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宏观经济环境进行调控,相反,这个理论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以及由这种矛盾决定的生产过剩危机的必然性。但是客观上,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所涉及的内容,就是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并且这一理论也涉及了宏观调控的手段。正因为如此,这个理论就在病理上,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运行机体的病症全都揭示得明明白白。这样,就为后人,例如凯恩斯发明宏观调控或干预理论奠定了病理解剖学意义上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论述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在论述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平衡条件时,假定产品按照它们的价值交换,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不发生价值革命,不变资本全部转移到年产品中,联系到《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中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相关论述,这些假定中的个别假定必须放开,在此前提下再探讨社会总资本的平衡问题,从前后联系的观点来看,马克思实际上论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约束条件问题。其中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这一约束为"硬约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中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这一约束为"软约束"。纵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约束条件,第一约束条件即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质和内在规律;第二约束条件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中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是在第一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展开的,它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满足,而只有在极端假设情况下才有可能得到满足,这也就等于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不平衡是必然的,而平衡则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9.
一、第三篇的研究对象《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是以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作为研究对象。《资本论》第一卷中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分析,是从直接生产过程的角度研究资本本身的再生产。那里是把资本主义再生产当作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本质的分析,说明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为什么和怎样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体系核心问题是阐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再生产最基本的实现条件,就是必须达到社会总生产与总需求平衡,因而可以说实现社会总生产与总需求的平衡问题,就是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关于人类社会的社会再生产的研究,是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开始的.虽然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完善计会本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市场作用与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密切相联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和完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不是否定国家的这一经济职能。笔者就这一论题谈几点想法,以求指正。1、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大义计会再中生产的分析和考察,提出了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发展的必要性。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各经济卞体的运动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这…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介绍和分析历史上出现的关于危机问题的基本观点.作者认为,对再生产和对危机的分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对再生产有三种基本分析思路.第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能够自动实现再生产,自由放任主义传统和右翼凯恩斯传统持这种观点.前者的商业周期理论认为,危机总是置身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正常进程之外;后者将危机归因于一系列的“政策”失误,只要适当的政府调节就可应对.第二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受有效需求不足的限制而无法实现自我扩张,它需要一些外部需求的支持.与之相联系的是保守和激进的消费不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消费不足和比例失调理论.最后一种观点认为,尽管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自我扩张,但积累过程加深了积累所基于的内部矛盾,直到最终爆发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限制在其内部.这种分析几乎是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包括“利润率下降”和“利润挤压”这两种对危机的解释.作者最后总结了危机理论史暗含的三条教训.  相似文献   

13.
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不可遏制的内在冲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七章》资本主义积累及其历史趋势"在前面几章对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积累的一般后果和趋势,阐明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一、本章的基本思想从总体上理解本章的内容需要把握三个要点。1.目的。本章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的总结。前面几章通过对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说明了资本如何带来剩余价值,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但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4.
增加社会主义积累,是“为复辟资本主义制造物质基础”吗人类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不能停止生产。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再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生产是简单再生产,在扩大规模上进行的生产是扩大再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具体说来,积累就是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把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价值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爆发生产过剩的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周期爆发的经济危机,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另一方面,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落后性和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替代的必然性。熊彼特认为,创新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周期的根源。不断产生的创新的第一次浪潮以及由第一次浪潮引起的第二次浪潮,形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尽管马克思与熊彼特都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波动性,但他们在对经济周期的原因、机制、结果等问题的阐释上,存在许多不同点。比较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对于我国制定与实施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今国际社会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旧的全球体系及全球秩序难以维系,资本独占必然转换到中国智慧贡献给人类发展的另一路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享发展。当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危机是西方资本主义内在危机全球化的外在表象,其实质是资本逻辑的危机,资本独占制度必然成为全球性发展障碍,全球化难以维系和持续。要消除全球危机进而实现全球性地有效及有序发展,人类就必须在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摈弃资本独占的发展范式,创新发展财产权制度,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家不仅作为上层建筑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外部条件,而且作为经济基础直接参予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国家干预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国家干预,是相对市场机制的作用而言的。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调节机制仍是市场机制,但现实中并不存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早已打破了市场万能的“神话”,并证明单个私人资本已不能驾驭日益社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中,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它仍是我们考察现代资本主义矛盾必然进一步发展的锐利武器。同时,由于它也揭示了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因而只要去掉它的资本主义外衣,对社会主义经济也是适用的,它是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失误、经验与教训,都证明了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正确性。当前,我国调整  相似文献   

19.
刘波  刘丽萍 《新高考》2007,(5):57-60
【考点指津】 1.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产生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封建社会,必须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日益暴露的情况下产生。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破坏陛的深刻分析和认识,马克思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丰义所代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资本论》第二卷里马克思所建立的科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如果脱掉它的资本主义外衣,对社会主义经济同样是适用的。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当前进行经济调整的理论基础;其中关于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途径可区分为外延的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