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谈毅 《科学学研究》2006,24(1):30-35
“科技民主”的理念打破了“专家”与“普通大众”之间的界限,认为专家的意见只是社会总体决策的参考,公众应当具有参与科技决策的权力,这也为公众参与技术评价范式的兴起奠定了政治基础。本文以国外围绕转基因技术所进行的公众讨论为例,分析了公众参与科技评价的目的与过程。  相似文献   

2.
“民主模型”强调公众通过参与科技决策,同科学家、政府进行平等对话,从而实现科学传播。在交流即参与的实用主义思想影响下,“民主模型”提供的只是科学传播活动的理论构想。这就需要论述“民主模型”的实践前提、目标及方案,由此展开对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理论研究,揭示“民主模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技决策是科技管理系统的核心环节.公众参与是实现科技决策合法化、合理化和民主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动因.前者包括科技决策的"公共性"、科技决策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与平衡、科技决策的"公共投资性";后者包括科技本身的"双刃剑"效应、专家决策的局限性以及公众参与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决策领域的公众参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已经成为自然资源决策过程中的法定必要程序。但不合理的公众参与模式,可能导致决策的接受度和满意度降低。本文根据自然资源决策的特殊性对企业决策制定管理领域的Vroom—Yetton模型进行修正,建立契合自然资源决策领域的Vroom—Yetton修正模型,通过实例分析修正模型的运用,并总结出公众参与模式选择程序和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作为域外环境与公共决策领域普适性公众参与制度的公民陪审团制度,在其运行逻辑中,蕴含着抽选公民陪审员和遴选专家证人、专家证人小组接受公民陪审员的询问等基本程序。公民陪审团兴起的制度背景在于社会理性对技术理性的纠偏与协调,以及代议制民主向协商民主的转变趋向。从中可以得出的启示在于,自上而下地推动实现公众与政府的有效协作和互信,以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方式相互印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以随机抽选的方式保证参与者的代表性,以交互性的质询和讨论方式保证参与质量,充分的程序和制度保障保证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论技术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慧敏  陈凡 《科学学研究》2004,22(5):476-481
公众参与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国家技术决策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公众参与技术决策的合法性与障碍、基本条件进行了论述,接着评析了公众参与技术决策的四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当前欧美国家在技术决策过程中用于吸纳公众参与的主要实施工具。最后,本文对我国公众参与技术决策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公众对核电安全的质疑是现代风险社会危机的一种反映。科学传播作为科学与公众的沟通渠道,是化解这种信任危机的重要途径。风险社会中核电科学传播不再是简单地告诉公众应当信赖的科技知识,而是要建立公众对科技的信赖,化解公众对核电科技的信任危机。信任的建立要基于公众关注的核电安全问题,构建公众参与和民主的科学传播"公共领域",这是一项需政府组织、企业、科技专家、公众与大众媒体等多元主体参与互动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技非政府组织的决策参与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政府组织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性机构,是政府科技决策可依靠的参与力量。我国的科技社团、行业协会是典型的科技非政府组织和科技决策参与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科技决策中已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还需引入利益诉求和协调机制,非政府组织则是这种协调机制的组织平台。  相似文献   

9.
英国公众理解科学专家约翰·杜兰特所建构的"民主模型"试图通过有效的科学传播来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以实现公众与政府、科学家之间平等地交流,从而使公众参与科学决策."民主模型"从社会生活的现实视角将科学传播的有效性和科学决策的合理性统一起来.这样,科学研究理论中"公共领域中的科学"(the science inthe public domain)这一概念在作为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合理性基础的同时也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新的诠释.所以,笔者以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为镜来反思"民主模型"的现实视角、理论前提、理论内涵和理论超越,以此来确认"民主模型"站在第三次科学研究浪潮的理论平台上对公众理解科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共识会议的实质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为一种科技风险的治理模式,共识会议赋予了专家与公众在面对科技风险问题时同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协商民主的规范原则,为科技风险的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