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矫惯宠溺 我国溺爱型教育方式占不良家庭的51.7%,可见最常用的失败教育是溺爱型教育,娇惯家庭出来的孩子大多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缺乏爱心和同情心,不会主动关心、照顾和宽容别人,自私、任性、易受伤害,有的孩子心理畸形,一旦家庭不能满足其消费欲望时,便会偷盗、抢劫……铤而走险导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2000年全国刑事犯罪138万人,其中未成年人犯罪91万多人,其中未满18岁的少年犯罪有19万多人。从数据上.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那么,矫治和消除青少年学生不良心理,从“心”抓起,防患于未然,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对预防犯罪的起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逐年增加的趋势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将在汲取法学、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教育的角度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研究青少年犯罪与教育的关联,进而探索通过充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监管教育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希望对减少青少年犯罪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虽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家庭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文化市场的失控和不良社会环境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社会犯罪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更为突出 ,在我国犯罪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 ,青少年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占整个刑事案件的50 %— 70 % ,① 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 ,学校德育的失误 ,是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德育偏失的表现(一 )未被放在应有的位置加以重视学校教育的宗旨历来都是与社会犯罪根本对立的。学校的每项工作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 ,德育工作最为突出。学校通过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未成年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对法律的无知、漠视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形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本文通过调查探讨了现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未成年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对法律的无知、漠视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形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本文通过调查探讨了现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实施必将对预防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标志着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依法做好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要提高认识,要明确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义务和责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是要抓好教育,重点是积极对未成年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治,作为学校必须认真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增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育对每个人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小学教育历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而相对忽视了品德教育,特别是法制方面的教育。不可否认,教育上的偏失是造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有逐年增高之势。据统计,在20世纪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80年代曾增到70%以上,至今仍居高不下。而且,青少年犯罪性质恶性化趋向明显,暴力性加重。近年来,在青少年犯罪中,…  相似文献   

10.
李霞 《中学文科》2006,(1):92-92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为什么在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青少年犯罪却呈大幅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着重论述了学校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及学校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已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人民法院报》公布的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一组数据表明:“未成年人(14至18周岁)犯罪占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10%以上,而14至25周岁的人犯罪则占到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50%至70%左右,按我国4亿青少年的总量计算,每年就有100多万青少年犯罪。”不但如此,青少年犯罪还出现了共同犯罪多,严重犯罪多,低龄犯罪多的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矫治和预防,任其发展蔓延,不仅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也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阵地。但从目前学校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前青少年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高智能犯罪、毒品犯罪、暴力犯罪、涉黑团伙犯罪、女性未成年人犯罪等。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是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法制的教育,强化家庭教育,明确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用良好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与特点(一 )未成年人犯罪呈大幅增长趋势2 0世纪 5 0年代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很低。1980年以后 ,未成年人犯罪开始出现大幅增长。1980年 ,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是 14 9% ,发展到1995年 ,青少年犯罪率高达 2 4 4 %。(二 )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暴力化、组织方式团伙化、作案方式现代化就体能来讲 ,一般未成年人属于弱势群体 ,但未成年人主要依靠团伙犯罪。团伙的组织形式也由松散趋于紧密、人员由流动趋于固定 ,个别团伙甚至订有“行动纲领”。同时 ,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虽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科技素养很差 ,但作案方式却…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日渐上升,并呈现低龄化的特点,青少年犯罪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多数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峰年龄段处于学校教育阶段,因此做好学校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预防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在概括性的探究了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预防策略,对于有效减少末成年人犯罪率、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和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项重要工作,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和不良亚文化等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余志保 《成才之路》2009,(26):I0007-I0007
学校作为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五十七条规定中.明确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预防责任的有二十四条之多。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学校不仅是向青少年传授文化知识的地方,更是对青少年人格、品德、思想观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青少年学生处于生长发育、学习成才的重要时期,更需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加强自律,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加强遵规守纪教育,抵制各种不良行为,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项重要措施。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力武器。法律规定,加强青少年学生遵规守纪教育,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前一道刺眼的社会风景线.据悉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已占到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50%以上.而且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性、危害性有所增加,杀人、抢劫、强奸等恶性伤害案件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和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项重要工作,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和不良亚文化等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