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根据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的观点,科学发展有两种历史模型,一种是累积性的发展,另一种是转型性的发展。前者表现为常规科学时期,后者表现为"常规"经由"反常"而进入"科学革命"时期。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正处在变革、转型与重构的前夜,它表现为教育理论研究正  相似文献   

2.
理解科学是当代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重效用的功利传统与重求知的理性传统是科学研究活动也是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两种不同旨趣.理性传统源于希腊哲学家对知识本身的追求,它以求真为第一要义;而新兴的功利传统则发轫于文艺复兴时期,它突现了科学价值的一个崭新的维度--力量、效用.作为科学观的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都有其存在的正当性,发展科学教育事业需在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而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多倡导一些"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理想主义是绝对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理解科学是当代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重效用的功利传统与重求知的理性传统是科学研究活动也是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两种不同旨趣.理性传统源于希腊哲学家对知识本身的追求,它以求真为第一要义;而新兴的功利传统则发轫于文艺复兴时期,它突现了科学价值的一个崭新的维度--力量、效用.作为科学观的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都有其存在的正当性,发展科学教育事业需在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而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多倡导一些"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理想主义是绝对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革命论的核心概念"范式"在库恩的论述下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建构方式:范式在前科学向常规科学发展时期的第一种建构和在科学革命时期的第二种建构。因为这两种建构是在科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的,二者在建构中承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各不相同,也就决定了这两种建构过程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和作用。两种过程中的中间范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前者是诱导型的,后者则是转换型的。另外,第二种建构过程所体现出来的范式转换的不可通约性和整体性特点,更是体现了库恩"科学在革命中进步"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一、传统唯物史观的"危机"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科学发展模式: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库恩称处于正常状态下的科学为"常规科学",它的主要特征是有一个统一的"范式"(世界观与方法论)支配着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研究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常规科学会遇到"反常",即与范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科学学派的哲学家库恩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物理学的研究,但由于他对心理学的重视和爱好,特别是对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钻研,使他得以对认识论上的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试分述如下:一、库恩关于“范式”的理论库恩的“范式”理论是他整个理论的核心,但是库恩从来没有对“范式”作过明确的、定义性的解释,而往往在不同场合下作不同的阐述。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他对这个概念作了21种不同的解释.尽管这样,“范式”仿基本含义还是明确的.在《必要的张力》再论“范式”这一章中,对“范式”是这样论述的:“‘…  相似文献   

7.
库恩详细地探究了以往的科学史以后,发现以往的科学史研究没有真正找到科学发展的规律,于是他重新研究科学史,把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科学革命结构,"勾画出一种奇趣的科学观"。本文展现了库恩的科学发展观的各个环节及其内容,目的是清楚地显现库恩的动态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一个积极参与了近代历史变革,并且始终都与社会文化思潮保持着生动互动关系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启蒙者。梁氏文学思想呈现出外在文化的"涵化"以及内在精神的"调适"双重特征。梁启超是启蒙思想家、理论家和文学家三位一体的代表人物,他对于"三界革命"的理论和创作热情,就是一种对于启蒙新民的政治热情。梁氏文学观念与创作实践有着明确的价值指向性,其内部又交织着调适与悖反共存的内在张力。对"三界革命"进行反思,在今天这样一个"后革命"与"后理论"的文化语境之下有着特殊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思想来源 马克思把生产力作为判断社会进步与倒退的主要标志,把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看作是实现人类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的必要前提.马克思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早就说过:"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在梅州召开的"科学哲学:现状与问题"全国研讨会,非常成功。其中,武汉大学程炼教授和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分别从两个重要的侧面考察了科学哲学。前者因其着重于"精细的语义分析",有点像逻辑主义,而后者因其着重于"对概念历史渊源的追溯",则有点像历史主义。对科学哲学研究而言,我们所要做的是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结合,逻辑主义与历史主义的统一,"精细的语义分析"与"追溯概念的历史渊源",两者之间应当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1.
余兴国 《天中学刊》1999,14(4):108-110
竺可输在许多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这与他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分不开。竺可须认为,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近代科学方法只限于归纳法与演绎法。但竺可桢认为“假说一演绎法”才是真正的科学方法。竺可输在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领域里开创了一种记载研究法。竺可份的科学方法在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保持了张力。  相似文献   

12.
<正>所谓课堂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发现和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有关教学未知事件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变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的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因此,课堂教学机智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再生资源,值得每一位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细心研究,灵活掌握,科学处理。有效的教学机智能让课堂充满活力与人文性,能够让课堂充满张力与磁性。英语课作为一门  相似文献   

13.
<正>在很多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时,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育科研,并思考有效教育科研的思想和方法。"教育科研"是一种简说,完整的说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什么呢?其实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教育科学的研究,也就是对教育科学的研究;一种是教育的科学研究,也就是对教育进行科学研究。就中小学教师参与的教育科研,我以为,理解成"教育科学的研究"更合理和具有实践意义。而从"教育的科学研究"到"教育科学的研究"需要"祛魅"和"返魅"。魅本意为传说中  相似文献   

14.
栾玲 《成才之路》2013,(18):68-69
"范式"是著名哲学家库恩创用的术语,出自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范式"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库恩认为范式的本性是革命的,它存在于常规科学中。科学家用一定的范式解释疑难问题,当科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足够多时,科学革命便发生,继而产生新的范式。随着新范式的产生,科学便得到发展。由库恩的观念看,课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改革实质就是课程范式的变迁。课程范式存在于常规课程之中,当常规课程出现了足够多的问题,课程改革随之发生,在改革中萌生出新  相似文献   

15.
库恩"科学的革命"理论通过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广为人知,这部著作也使得许多科学哲学家认为库恩关于科学一般规律的"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科学史上的科学革命是一回事,进而忽略了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大学科之间的异质性。这种对库恩科学哲学观点的误解,既加大了理解库恩思想全貌的困难,又引发了对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关系研究的一些误解。文章试图通过对库恩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领域中两份经典文献的探讨,以库恩思想中的科学革命理论为线索,探索库恩在两种学科语境中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回答的原因,并借此探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异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托尼·比彻(Tony Becher)在《学术部落与学科领地》1989年第一版序言中开篇写道,其研究源于学术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及其论著。1959年,斯诺(C.P.Snow)《两种文化和科学革命》一书的问世"激怒了"哲学出身的比彻,他认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专门术语,“范式”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史家(T.Kuhn)在《必要的张力(TheEs-sentialTension)》(1958年)一文中首先引用的,后经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的出版而广为流传并逐渐应用于各门学科的研究中。①纵观教学研究发展的历史,就是教学范式不断革新、不断丰富的历史。当今,面临新世纪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在探讨教学发展的趋向时,不能忽视对教学研究范式的探讨。本文拟就现代西方教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及…  相似文献   

18.
孙宝华 《山东教育》2012,(Z4):101-102
科学课可以"乱"一点许多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班时,总要给学生定下许多规矩,如上课要坐端正,要举手发言,不准乱动等等。是的,对小学生进行常规规范的教育是有必要的,因为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很重要。而我作为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在接手新班时,却总会给我的学生说这样一句话:科学课堂上可以"乱"一点。为什么呢?因为,我所说的"乱"是科学的"乱",这种乱一定要能为学生思维的活跃和积极思考、发问创造一种很好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没有拘束,感觉不到压抑,思维就自然变得天马行空。长此下去,这种不守规矩的"乱"的课堂,能够养育的是一种不愿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克罗齐“为艺术而艺术”美学观念,葛兰西提出了文学的“文化史的研究”方式,这一批评范式具有鲜明的民主性与人民性倾向。他还批评了两种形态的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认识到必须保持“艺术性”与“政治性”之间必要的张力。由于从美学与历史两个层面把握住了内容与形式的内涵,他认为二者应在“审美距离”中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后即引起了激烈的论战。由于库恩的不可通约性论点过分强调理论的不可比性,而采取了否认科学进步的极端观点,波普尔、拉卡托斯、夏皮尔等都指责库恩陷入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范式,并且存在范式概念模糊不清的问题。这些人对《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解读,特别是对不可通约性概念的理解,均不能令库恩满意。当库恩不再谈论范式时,他希望对不可通约性概念更加精细地说明,能够为自己的立场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库恩在后期的主要研究旨趣,是要填补《科学革命的结构》遗漏的哲学环节。但在库恩看来,无论是传统的意义理论还是新的指称因果理论,都不能有效地说明科学革命后同一术语的意义变化。为此,库恩希望借助语言分析,对不可通约性提出新的分类学解释,这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语言转向"。研究通过对库恩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历程的考察指明这一变化的实际可能性,既是其应对批评的内在需要,也是他为挽救科学哲学而作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