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是卢卡奇的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卢卡奇的历史的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是继承前人、结合时代的产物,其中马克思的历史概念对他的影响尤其深刻,因为卢卡奇重新强调历史概念的本义即在于恢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历史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与思想活动相对立的历史活动;二是历史关系。卢卡奇认为历史的本质含义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统一在实践基础上,历史具有客观性、辩证性,人是历史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异化问题既是现实生活问题,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异化观和卢卡奇的物化观在概念内涵、产生根源和克服途径方面均有着不同。马克思严格区分了对象化与异化,而卢卡奇却将对象化与异化等同起来;马克思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将异化产生的根源归结为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卢卡奇认为异化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现象;在克服异化的途径上,马克思诉诸的是生产劳动,而卢卡奇诉诸的则是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异化问题既是现实生活问题,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都从物化现象或异化现象的批判入手来批判资本主义现实,而且这一批判都与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现象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依据可计算的合理性原则分析了物化现象产生的内在机理.并试图用总体性思想扬弃物化,藉此恢复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性、完整性。马克思的理论关注点在于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解放。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的自由人的联合是其人学思想的逻辑旨归。梳理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考辨其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推进及其限度,有助于对技术理性的当代肆虐及当前人的现实困境做出学理性的反思和个性化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对“物化”问题的论述与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论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许多方面,二者又存在差异,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对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人自身的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去理解和改造的,他认为主体性在认识上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主体性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相同。卢卡奇早期的异化思想很大程度上是继承马克思晚期的异化理论的内容,并且受黑格尔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卢卡奇关于异化问题的思想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许多异同点,从主体与异化的角度去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的思想来源与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有密切的关系,传统上认为卢卡奇是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这种一般性认识经不起仔细的推敲。我们认为,卢卡奇是通过马克思的棱镜来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及其黑格尔哲学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都是从异化或物化现象的批判角度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他们的批判都紧紧围绕着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现象而展开的.但从其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涵义范围界定等方面,二者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创立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物化思想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二者有着许多相似性,但在理论起点、概念表述和消灭途径等方面又存在着相异之处.这些方面需要我们从理论内涵上深入把握,以便厘清二者的异同.本文就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粗略的对比探讨,并且说明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于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卢卡奇的理论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他在匈牙利创作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卢卡奇也因此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父。特别是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物化理论,对现代工业社会展开物化现象的批判①的理论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他在匈牙利创作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卢卡奇也因此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父。特别是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物化理论,对现代工业社会展开物化现象的批判([1]),这种批判也成为20世纪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解读,前后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这一特点在他的自然观思想形成方面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早期卢卡奇认为,辩证法只能限制在社会历史领域,在自然领域不存在什么单纯的自然辩证法,一切辩证法只有在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中才有意义.这显然是与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相冲突的,偏离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轨道.对此,卢卡奇在其晚年时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有了很大的补正与完善.之所以出现这种思想轨迹的曲折变化,是由卢卡奇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其理论上的不成熟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卢卡奇不仅是一位现实主义理论家,更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形式符号美学家,其形式符号学美学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从“对立批判”到“对话论争”、从“不自觉”到“自觉”接受、从“多元解读”到“反思建构”的曲折本土化过程,建构了“现代形式悖论”“审美反映符号机制”“结构范式的总体性”“形式的历史哲学”等丰富的本土化命题,在多元、开放的文化现代性语境中,引导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走出了与形式主义文论敌视的误区,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符号学维度审思,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话语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阶级意识分析是阶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站在时代和历史的结合点上,阐发和运用反"物化"的、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深刻分析和论述了阶级意识的内涵,讨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其内在矛盾,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建设的重要作用。卢卡奇始终把阶级意识置于总体性与物化的视野之间,这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认识当代社会结构的变迁,至今仍然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存在于他1923年发表的第一部代表性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的物化理论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继承前人尤其是马克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凝结而成。其内容丰富,见解深刻,无不透视着一个伟大哲学家智慧的光芒。我们研究他的物化理论离不开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评价,特别是对其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给予适当的凸显,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卢卡奇和阿尔都塞,一个被看作人本主义的代表,一个被看作科学主义的代表。然而,这种划分是否准确?本文通过对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和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等思想的论述与分析,阐明了两者的同与异,卢卡奇与阿尔都塞两人具有相同的认识论基础,表现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哲学的基本特征;把两者分列人文与科学两边,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致性成果的忽视,也会掩盖西方马克思主义自身中存在的问题。对二者的深入考察,更为明确地揭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针对第二国际庸俗的经济决定论进行理论反思的结果 ,它的主要特征是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从人出发把握社会和历史的方法论 ,其理论优势在于它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实践性 ,在理解人类社会的主体性方面具有很大的合理性 ;其理论缺陷则是它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陷入了片面注解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极端之中。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在国际共运史上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建构了融形式符号机制和社会历史生成机制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将反讽、异化、拟人化、典型、赋形、特殊性等社会与艺术形式概念等纳入二元结构框架中考察,深刻揭示了形式的现代性悖论、虚假幻象和意义缺失,为弥合心灵与形式、精神与形式、社会与形式做出了系列努力,彰显出了“整一性”“语义化”“图式化”等形式符号美学批判特征。  相似文献   

19.
实践概念作为核心概念贯穿于卢卡奇的全部哲学思想,其性质和内涵大致经历这样的发展:最初,卢卡奇透过黑格尔的视角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形成脱离现实基础的狭隘实践观;之后,由于世界革命的发生及现实情况的改变,卢卡奇重新考虑其理论立场,经过对经济学和辩证法的考察,尝试建立一种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从而逐步回归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卢卡奇早期对于实践观的狭隘理解导致其整个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错误,晚期对实践概念的重新理解使得他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分析了卢卡奇早期与晚年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思想内容和演变,并注重这种思想演变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比较,力图以此为基础准确把握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