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with的语法化——英汉伴随介词的演变模式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th存在着“介词〉从属连词”这样一个语法化趋向。导致英语伴随介词没有演变成并列连词的主要因素是语义滞留原则,导致汉语伴随介词最终不能发展成句级并列连词的原因是句法位置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高考备考中,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并列连词与介词的用法不重要,以至于忽略了这方面的备考。实际上,并列连词与介词现在已经成为语法填空题经常考查的两个考点,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应该对此重视起来,科学高效备考。  相似文献   

3.
“跟”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的语法化过程是其功能扩展的过程。"跟"经历了"名词〉伴随动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样的语法化链。其语法化过程从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在清代基本完成。在此过程中,句法位置、重新分析等都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醒世姻缘传》是研究明末清初语言的重要语料。考察该书的并列连词使用情况即可窥视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中并列连词的历史风貌。此期山东方言的并列连词没有明确的分工,仍处于大量涌现的时期,"和"、"合"并存。  相似文献   

5.
根据《说文解字》:"與,黨與也。"可见,"與"的本义是名词"朋党,党与"的意思。通过阅读古文献,我们知道"與"还有动词、介词、连词、语气词等多种词性。对《论语》中"與"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的量化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與"的各种用法和意义,并简要做了一些动词、介词、连词"與"之间的辨识,为"與"的研究作点贡献。  相似文献   

6.
让步是英语中较为常见但又较难以把握的语法概念。总体上讲 ,英语表让步的词、词组不算很多 ,但其表达方式却不少。表让步的连词性连接词和介词性连接词在句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律。即 ,从属连词与并列连词不并用 ,同类连词不并用 ,但可与副词连用 ;介词性连接词一般不与“but”并用 ,但可与一些副词连用  相似文献   

7.
让步是英语中较为常见但又较难以把握的语法概念。总体上讲,英语表让步的词、词组不算很多,但其表达方式却不少。表让步的连词性连接词和介词性连接词在句子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律。即,从属连词与并列连词不并用,同类连词不并用,但可与副词连用;介词性连接词一般不与“but”并用,但可与一些副词连用。  相似文献   

8.
Qquantifier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多少的一类限定词,包括封闭性量词(closed-class quan-tifier),如many,much,(a)few,(a)little.several等;和开放性量词(open-classquantifier),如 a lot of,lots of,plenty of,a great/good deal of等。quanti-coordinator边际并列连词这些连词,如as well as,as much as,rather than,more than等,有时象并列连词(如下例(1)),有时意义不变却又象从属连词或介词(如下例(2)),所以叫做边际并列连词。  相似文献   

9.
“将”本为动词,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产生了介词、连词、助词等用法,语义、句法功能趋于复杂化。“将”作为并列连词是“将”作为伴随介词进一步虚化的结果。“将”的虚化路径与它作为动词的实词意义有密切关系。同一种意义的“将”发展出几个不同的语法成分,是语法化中的歧变原则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but用法小结     
“but”一词是中学英语中的一个重要词汇,既可作连词、介词、副词,又有一些习惯搭配和固定用法。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现将其常见用法归纳如下: 一、but用作连词 1.可以连接两个并列成分或两个并列分句,意为“但是,然而”。例如:  相似文献   

11.
高晓锋 《考试》2004,(12):21-23
并列连词是构成英语并列句的桥梁,英语中两个或多个以上互不依从的对等关系通常都是通过并列连词来体现的,并列连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高考考点之一。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并列连词应用及考点。  相似文献   

12.
“搭”作为并列连词和伴随介词在云南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文章先对“搭”的词性作了明确的界定,继而描写“搭”的语法化过程,认为“搭”在元代出现语法化的趋势,到了明朝,真正开始语法化并完成了语法化过程,“搭”的伴随介词和并列连词的功能是由“搭”的“联结;连带”义基本上同时派生出来的,连动式这一句法结构是促使其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并使重新分析具备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N1+"与/及"+N2+V这种同形多义句式主要是由两种情况造成的:1.句子的歧义:使用者主观上确定N1和N2关系,句中"与/及"的意义是确定的,只是由于各种限制,暂时无法判断而已。对于此类的"与/及"可利用语境消除句子歧义,判断"与/及"的词性;2.语词的模糊现象:使用者只是对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方面形成概念,主观上不确定N1和N2关系,只知道可以采用N1+"与/及"+N2+V这个句式,但是没有明晰地辨别其中的"与/及"究竟是并列连词还是介词时。对于此类的"与/及"可用语义框架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它在整个语义框架中的作用,而不拘泥于词性的划分。  相似文献   

14.
高中文言文学习,虚词是其中重要内容。本文列举分析虚词"与"的用法和意义,同时对高中生较难掌握的该词的介词和连词的用法的区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今文《尚书》中的连词已构成传世典籍最早的连词系统,已出现表示并列、承接、假设、因果等语法关系的同义连词群。连词词形以单音节为主,亦已出现复音化的趋势。单音连词声韵多有一定的联系。今文《尚书》连词主要来源于实词的同音假借,也有一些源自动词、副词、介词的进一步虚化。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工具书对连词"外加"用法少有提及。对文本语料的分析表明,连词"外加"来源于连词"加",可连接名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及分句。"外加"所连接的前后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有递进和并列两种。"外加"的使用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性,导致前后成分之间的顺序不能互换,呈现出"追加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双音节单位"与不"常附着在表示行为或性质的词或短语后面,表示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可用于陈述句或反复问句,由并列连词"与"的一个常用结构"X与不X"派生而来。在语言的经济原则、"不"的指代性、语音节奏、韵律框架作用几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经过使用者的重新分析,"与不"逐步完成了它的语法化过程,从"并列连词+表否定意义的后项"这一结构,变成了一个新的双音节单位。  相似文献   

18.
正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层次相同、句法功能一致并由并列连词或其他连接手段连接起来的语法结构称之为平行结构。平行结构在解题中有广泛的用途.这就必须从认知平行结构开始。一、平行结构的连接手段平行结构可以由并列连词、关联连词、介词、副词以及标点符号等连接起来。就呈现方式而言.平行结构的连接表现为:1.单一式平行结构的连接主要靠并列连词实现,就关系而言,分为五类:引申类(and);选择类(or/nor);转折类(but/yet/though);因果类(for/so);比较类(while/when/than)。并列连词用来连接词、词组和分句,所连接部分意义相关、  相似文献   

19.
英语并列连词是在一个句子中连接词、短语及分句的重要的语法项目,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如何恰当的运用它们是英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偏误分析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并列连词误用进行分析,试图明晰学习者在并列连词的运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中古译经为基本材料,讨论汉语目的连词的来源和形成途径,可以看出,汉语目的连词来自引进行为工具凭借的介词,其形成机制是介词宾语省略(隐含)导致目的连词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