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我们必须对“含蓄的语句”这一概念定位。文艺创作中,把作者的深意隐含在作品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叫含蓄;使用这种含蓄表现手法形成的语句,通常情况下就是含蓄的语句。事实上,现代  相似文献   

2.
"表现手法"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由于其考查形式的灵活性和命题角度的多样性,近年来在文学作品阅读试题中备受命题者青睐。见下表:2013、201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对表现手法考查情况表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导引《对一朵花微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整体把握文本,揣摩表现手法;二是把握  相似文献   

4.
席进信 《考试周刊》2013,(54):35-36
古诗词鉴赏是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是难点与重点,其中概念名目繁多,容易混淆,给准确答题设置了障碍。作者就古诗词中最常见的衬托手法进行了归纳概括,旨在细化复习,强化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康海的散曲创作鲜明地寄托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愤懑,交织着作者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心理。其表现手法呈现出善于用典、长于构建画面、工于对偶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6.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一种表现手法.而"借景抒情"则是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景物意象的写人或叙事功能、景物整体意象的表情内涵、景物描写技巧三个方面探讨了肖洛霍夫的写景对刘绍棠的影响。景物意象对表达人物心情,突出作品主题或显示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起着重要作用。刘绍棠在写景技巧上,自由接纳了各种艺术表现方式与各类写作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8.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关雎》为样本,对它进行结构重排与内容阐释,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作者归纳出赋比兴的内涵:所谓兴,即兴起,是一种开端手法,它以背景描写引出主题;所谓赋,即赋陈,是一种贯穿全篇的结构手法,它以交错排列、层层递进方式展开主题;所谓比,即比喻,是一种贯穿全篇的寓意手法,它借种种浅近的现象来喻示主题。运用规范研究方法,作者证明赋比兴必定是三种表现手法:从文字训诂角度看,赋比兴三个字恰好可以概括《关雎》中的三种表现手法;从教诗作诗者角度看,《关雎》中的三种表现手法广泛存在于其他诗篇,类似于口诀,客观上需要用赋比兴三个概念来概括;从学诗传诗者角度看,孔子及其弟子娴熟运用着《关雎》中的三种表现手法,这说明他们事实上把赋比兴当作表现手法在使用。  相似文献   

9.
刘超 《广东教育》2014,(1):14-16
说到表现手法,不得不提的是表达技巧。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是没什么区别的。但严格区别,表达技巧还包括表达方式、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内容,也就是说,在表达技巧的范畴内,除以上几类,其他的表达技巧可以明确地称之为表现手法。下面分别谈一谈几种比较典型的表现手法的特征和答题要点。一、动与静  相似文献   

10.
宋代两浙地区民俗诗创作十分繁荣,专题民俗诗大量涌现。专题民俗诗从纵横两个方面拓展了宋诗题材的表现领域和表现深度,并强调表现手法与民俗主题的契合度,其典型的表现手法有情境特写、全景鸟瞰、流程展示以及群像展览等,皆是对宋诗表现手法的丰富与拓展,增强了诗歌对于民俗文化的表现力度与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蒋玉梅 《新高考》2008,(1):11-13
《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提出了两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等。要鉴赏表达技巧,就要明白什么是表达技巧。笔者认为诗歌的表达技巧涵盖了诗歌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很好掌握,在复习迎考时,很多同学对诗歌的表现手法不甚明了,遇到分析表现手法的试题,要么不写.要么乱写一个。在此,笔者从教材入手,对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梳理、阐释,让更多的高三学生能够轻松应对高考。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它分为  相似文献   

12.
美的艺术作品能震撼人心,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赞美与憧憬和对假丑恶的揭露鞭挞,这与作品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思想性与崇高的艺术表现手法之美是分不开的。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不朽名作《我的叔叔于勒》是其精品短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人教版教材或省编教材,无论怎样增删都难以撼动它在语文课本中的地位。学习此文,读者不仅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本质而且还从中领略到作者高超绝伦的艺术表现手法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一写作特点,是课文中特别突出的、关系全局的结构方式(内部构造和组织安排材料方式)和反复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学技巧、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和分析语脉意脉,理清思路,领悟作者表达意图一样,分析作者在布局谋篇和行文表达中所采用的结构方式、表现手法,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讲、教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是作者抒发情感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写景与抒情以种种辩证关系显现出作品的生命活力,彰显出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名作《蝇王》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其象征主义表现手法。本文从背景、人物形象及细节和道具三个方面的象征意蕴入手,隐喻性地揭示了人的善恶原性,表现了作者对人的关怀和对人类本质的怀疑与思索。  相似文献   

16.
意识流的文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已有百来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对其中的许多理论问题,尚没有更为深入的研讨。鉴于它作为一种综合的、有力的表现手段,现今仍在广泛地被应用,所以对它进行充分的辨析,是有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的。意识流是一种表现手法,它曾经形成过流派,但最终以表现手法的定位,融入现实主义创作模式之中。  相似文献   

17.
【考点解析】近几年,中考现代文阅读注重了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这类试题的命题意图主要是通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表现手法,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使学生领悟文章的表现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不同文体的作品,其运用的表现手法有其相同之处,也有区别。抒情散文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记叙文如首尾呼应、铺垫照应、以小见大、详略安排、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等,小说如描写方  相似文献   

18.
悬念是叙事性文学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文章通过适当的例子对设置悬念的作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作了个性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陈文玲 《考试周刊》2011,(23):49-49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游荷塘所见之景都透视、沾染了作者的情感,作者的心情也随所见之景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情与景是交融在一起的,较为突出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0.
借描绘景物来抒发情感是诗文中一个普遍的表现手法。诗文中的景是一种带有情感内涵的审美画面。诗文中的情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过程。在诗文鉴赏中应该注重分析作者在作品中为读者描摹的“景”与作者所希望表达的一隋”之间的关系,必须从“景”的象征性寓意中,去体味作者所寓于此中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