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多种教育思潮的兴盛发展,究其共性,一言以蔽之,即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学会关心”力图弥补“学会生存”的缺陷,试图解决二战后物质生产高速发展而精神生产相对薄弱的问题,解决现代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精神危机、道德危机及生态危机,同时努力培养出能适应未来生活的全面发展的人。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发展和探索着。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习方式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因此.为了使学生学会“生存”、“关心”、“学习”和“创造”之法.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改变我们老一套的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采取主动“辞旧迎新”的态度,在我们的教学中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3.
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是终身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社会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反映。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学会生存”更多的是从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角度出发:而“学会关心”则从更深层次对教师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但是,事实上,“学会生存”和“学会关心”已是推动教师教育发展的两种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72年起,先后发表报告,呼吁教育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会生存”,也要“学会关心”。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文教育却受到巨大的冲击。这突出表现在追求利益的短期效应上,学校重理轻文,  相似文献   

5.
《青海教育》2008,(4):63-6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让孩子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那么,孩子要学会关心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改革的主题由“学会生存”转为“学会关心”、“学会创造”。这是人类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因此,优化教育结构,实行目标教学便成为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所喜爱,并自觉探索实践的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7.
在广大农村开展“学会生存”与“学会关心”的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型农村”是让农民学会生存,学会关心,适应人类文明变革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迎接新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内涵,不妨简单地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来诠释。思想素质、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每一素质里包含了许多内容,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交叉,互相促进的。《德鲁尔报告》曾这样指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1989年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全世界教育口号“学会关心”。三个“学会”涵盖了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学会生存”是反映这个时代潮流的基础教育的主旋律.而未来社会对于教育,对于人的素质要求则定位在“学会关心”的基础之上.无论是“学会生存”还是“学会关心”,其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实施创造教育,这乃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0.
百年前鲁迅的东渡日本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空间转移”。他在日本的思想发展是以民族主义为起点,并产生如下问题意识,即如何既要批判东方传统促进民族的现代化,又要对西方现代化进行质疑;如何完成“现代民族化”、“现代民族主体”的重建。鲁迅在日本早期的述,其中心词的转移,说明他认识到民族危机在于化危机,化危机在于“人心”危机,民族“精神”的危机。从此鲁迅处于主流思潮的边缘并显示着鲁迅式的化品格。鲁迅作中心词“个”强调个体的精神的自由。其典型的个性主义思想是将“立国”建立在人的个体精神自由的基础之上,“主人”的根本在人的信仰。“精神界之战士”是批判、战斗的知识分子,具有很强的实践精神,这也是鲁迅的自我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关心性关系中学会关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关心”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模式;结合“学会关心”教育在学校实施情况,提出帮助学生“学会关心”的两种策略,即营造关心性人际关系,在富有关心性特点的人际关系和文化一心理氛围中学习;组织学生在践行关爱中学会关爱,即以践行为重点的知情行整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终身教育、学会生存和学会关心是二十世纪影响世界教育发展方向的三大国际教育思潮,终身教育即在人生各个发展阶段都必须不断接受各种教育.学会生存教育即生存经验和技能教育,学会关心教育即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三大国际教育思潮构成现代世界教育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类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会生存”一词,出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教育报告,原词为“Learning to be”我国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中有“四个学会”,即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做人,我们称之为“素质教育的四大支柱”:换句话说,学会生存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14.
《学会做事》--全球化中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上个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望21世纪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教育战略对策。其中不少精辟论断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如众所周知的“四个学会”,即1996年由德洛尔代表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中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学会共处(Learning to five together)”已成为世界教育界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今天的时代已经不再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时代,个人的力量已经变得非常渺小,人与人之间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共同发展。”而一个人如果在学生时期不认识到这一点,不会与人合作,将来只能一事无成,甚至被社会淘汰。  相似文献   

16.
魏秀霞 《小学生》2011,(4):41-42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已成为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学会做人”是将来立足社会、贡献社会的关键。“爱”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教师是爱的传播者、创造者。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差生日记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应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关注学生的发展正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这就表明了教改的关键在于“人”这一概念的确立与到位,否则一切都成了空谈。因此,它就要求教育引导者要变原先的“目中无人”到“目中有人”直至“培育新人”。  相似文献   

18.
二次大战以后教育发展的轨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始终是我国教育研究的空白。但那却是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人类从那时开始重新认识了教育。本将围绕“世界教育危机”问题,对这一时期的教育发展做一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同情心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怎么能去关心人,更何谈去帮助人呢?同情,才会有生动活泼的感情,因为同情,才能患难与共。联合国教科组织将21世纪人类的主题从“学会生存”转为“学会关心”,就是针对目前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导致现代人的孤独、冷漠、暴力、吸毒、离婚迅猛增长,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远。缺少同情心。教科组织呼吁人们:关心全球生存环境,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关心其他物种……同样在中国大地一个人撕心裂肺地叫喊:“救救孩子、帮帮我”。那是一个母亲抱着被车撞伤的女儿跑在医院路上。“谁来帮帮我,我跑不动了”,然而人群漠然,没有人伸出援助的手,那女孩终因流血过多,死在急救室里。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  相似文献   

20.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充分体现了国际上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在这四大支柱中,后三项便是我国教育相对忽视的,尤其是在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中更需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