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在备《威尼斯的小艇》(六年小语第十册)这一课时,发现参考书中有个地方说法有些不妥。参考书上说:“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呎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船”一句是比喻。我认为小艇与独木船的“像”只是一种比较,而不是比喻;比如,“她的眼睛像  相似文献   

2.
《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小艇的特点 ,船夫驾驶小艇的技术 ,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 ,展示了世界著名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特有风光。认识小艇的特点和它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笔者以描写“小艇的样子”这部分内容为例 ,谈教学本文的点滴心得。原文是这样的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 ,又窄又深 ,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行动轻快灵活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初读课文 ,我想既然这这一段是写小艇的样子 ,那么可抓住文中的中心词语板书 :“小艇的样子 :窄深翘起”。   开…  相似文献   

3.
师 :小艇成了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谁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 ,意思不变。生A :小艇成了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就像大街上的汽车。生B :小艇成了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犹如大街上的汽车。生C :小艇成了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就是大街上的汽车 ,“好像”、“犹如”只能说明小艇的作用像汽车、但它到底不是汽车 ,而“等于”我的理解为“就是”汽车。师 :你怎么理解这么肯定呢?生C :我暑假去过意大利旅游 ,我亲自坐过水上“汽车”。师 :能谈谈威尼斯的“汽车”吗?生C :可以 ,我想从威尼斯水城的特点以及小艇和人们…  相似文献   

4.
【情景再现】学完《威尼斯的小艇》中“小艇与人们的密切关系”这一内容后,教师问:“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于是,学生纷纷质疑:“人们为什么到教堂去祷告”“、为什么人们这么晚才回家”、“怎么不把小艇都换成机动的”“、如果行驶的小艇坏了怎么办”……教师开始还能勉强应付,到后来,学生提问的角度越来越“刁”,直至教师面红耳赤,无以应对。课堂沉寂下来,几十个听课教师和几十个学生都静静盯着教者,教师慌忙搪塞了一句:“这些问题我们课后再解决。”于是,学生带着茫然和失望又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诊断】教师本想以课中质疑的形…  相似文献   

5.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教学让我深刻体会了教学相长的含义。记得本课的教学从学字到析文原本一切都是在计划中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当学到“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时,平时一向喜欢提问的王强又发出了他的疑问:“轻快灵活”这个词一般的情况下,“轻快,灵活”之间会用顿号断开,或者干脆不用标点。这里为什么要断开?为什么要用逗号?  相似文献   

6.
让学于生,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要求教师以学定教,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弄清哪些是他们已经会的。哪些是需要组织学习的;然后顺学而导,把文路、教路和学路统一起来,教在学生需要之处,教在学生不会之处:还要求教师有“舍”“得”观,一课一得,扎扎实实。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具体落实让学于生的理念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研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过程,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儿的 ,船夫如何驾驶小艇在水中行驶 ,以及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 ,展示了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而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下面我以“小艇的样子”这部分为例 ,谈谈《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心得。原文是这样的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 ,又窄又深 ,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行动轻快灵活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初读《威》文 ,看了这段内容 ,我想既然是写小艇的样子 ,那么就抓住了这几个词进行板书 :小艇样子…  相似文献   

8.
"像"字和"好像"一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但并非都表示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表示比喻1.船头和船稍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威尼斯的小艇》)句中的"像"字表示比喻,这句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描写水上城市———威尼斯风光的小品文。文章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第二段(2、3自然段)讲述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儿,及“我们”乘船游览的快乐感受。教学中,我采用“画一画、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画一画比一比文章第2自然段描述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儿,寥寥数笔,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小艇速写图。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小艇是什么样儿的?用笔画出小艇的简图。再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小艇图。接着,请画的同…  相似文献   

10.
片段一:师:威尼斯是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旅游景点非常多,作者为什么在众多的事物中只选取“小艇”来写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生1:因为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生2:因为威尼斯的小艇样子比较奇特。生3:我想可能是作者乘坐过威尼斯的小艇,感觉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师:同学们读得非常仔细,从课文的叙述中理出了作者只选择“小艇”来写的原因。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艇呢?请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小艇样子奇特船夫驾驶技术好小艇作用大)师:课文主要从三…  相似文献   

11.
李老师:《威尼斯的小艇》出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笔下。作者围绕小艇,利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巧妙结合,为我们展示了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的异域风情。你们体会到了吗?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一、问题要新颖有趣。教师所提的问题,在内容上应是学生未知的,在形式上应是灵活的。干篇一律,重复提问,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易出现思维定势。如在教《威尼斯的小艇》时提问:“什么是新月?”有的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新月就是新的月亮。”教师故意追问:“那什么又是旧月亮呢?”同学恍然醒悟自己答错了,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学生终于明白了“新月”在课文中的含义。这种欲正放误、欲直放曲的提问新颖有趣,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为主线,通过画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等手段,使学生感悟小艇的构造特点,领悟小艇在威尼斯的独特作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师:为了方便周末出行,老师特意买了一张咱们临沂市区的交通地图。  相似文献   

14.
《威尼斯的小艇》讲的是意大利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异域风情的第二站。对于课文中“河道”是“街道”,“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学生没有切身的体会,较为抽象。因此,上课时,我便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多读多悟。让学生在读中身临其境,在悟中产生情感共鸣。具体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教学生学写比喻句一、联系课文,认识比喻句。首先我向学生发问:有谁能从课文里找出含有“……就像……”“……好像……”“……像……似的……”的句子?找出后,读给同学们听。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  相似文献   

16.
海上的欺骗     
《家教世界》2011,(2):20-20
假期的一天,欧警官正在租来的小艇上钓鱼。突然,海上有一条陌生的小艇靠了过来。一个面色苍白、有气无力的男子从艇上跨了过来,钻进了欧警官的船舱。他坐了下来,随手摘下帽子擦额头上的汗。欧警官递过一杯水,“您这是怎么了?”男人仰头一饮而尽,然后抹抹嘴巴,开始讲他遭到的不幸: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  相似文献   

18.
以往教《威尼斯的小艇》,只是就课文教小艇,把它作为习作范文去把握。今天,我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解读威尼斯,感悟文本,我紧紧抓住一个问题“威尼斯是个怎样的城市?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城市?”展开教学,没想到学生能把威尼斯解读得这样精彩。师:请大家来读屏幕上的一段文字,猜猜是什么地方?(屏幕上出示马信德《蓝蓝的威尼斯》一文中的片段)生:这是深圳。生:是珠海吧。师:不是中国的,是欧洲的,意大利的。生:威尼斯。师:对,(课件出示“威尼斯”的英文,让学生读写)让我们再来欣赏几位散文大家对威尼斯的描述。(出示朱自清、马信德等描述威尼…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多次听过《威尼斯的小艇》(五年制七册)的教学,然而不无遗憾地发现,很多教者在分析课文或回答学生质疑时,几乎都认为课文中那句“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并非指真的桥梁残破,而是指月光下水面晃动时所映现的残破桥影。  相似文献   

20.
在打磨《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例中,群组先后运用不同观课工具进行了两次观课.第一次观课,使用以往的观课工具.第二次观课,观看视频录像,运用我们开发的“以学定点学教合一”观课工具.从两次观课的对比分析中,可以清楚看到,运用“以学定点学教合一”观课工具,有利于保障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一、教学效果观察点对比分析“教学效果”观察点,第一次由高凤丽老师负责观察.教师设计了“课后检测题”,利用“后测统计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