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本质关系上看,矛盾是一分为二,而由矛盾所推动的事物之变化发展却呈现“不及”、“中”和“过”三种基本状态或环节。因此,离开“不及”、“过”就不能“识中”,也不能正确地“达中”和“执中”,而必然表现为平庸、保守、惰性、不求上进、调和、折中主义。“取中”、“允中”和“批中”只是一种“应然”的分析,而并非对“中”本身的“突然”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含许多内容,诸如:“仁者爱人”、“兼相爱”的人伦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公而忘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天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远大抱负和牺牲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观念,还有见义勇为、孝敬父母、崇尚和平等。这些传统美德作为几千年文明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何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融入什么、如何融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从融入意义来看,有利于从铸魂增智、破立并举、守正创新、东西比较等多个层面更彻底地解锁马克思主义行“行”在何处。从融入重点来看,以“五个牢牢把握”为根本指引,将“两个结合”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六个必须坚持”和“推进理论创新”,“三件大事”和“人民主体”,“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心任务”,“大党独有难题”和“两个革命”分层次融入课程专题。从融入成效来看,坚持围绕育人任务抓准“融点”,依据课程教材更新“融料”,关注理论动态把握“融机”,激发主体活性拓展“融面”,切实提升融入的有机性、系统性、学理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韩小鹰 《神州学人》2000,(10):29-29
贪污腐败,业已成为新千年之始国际和国内的首选“难症”。 既为“症”,应有“药”。各方贤达纷纷开“药方”:速效的、慢效的,治“表”的、治“本”的……。而笔者认为,真正能解此“症”的“良药”应只有“一味”:速效且又“标本兼治”的“法治药”。 为何是“速效”?因患的是“顽症”。为何“标本兼治”?因非此,则无法“根治”。为何应“法治”?因这是唯一有效的“反贪”武器。 所以,对中国的“反贪”,笔者总的观点是:只有从体制上、从“源头”上、从综合治理(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教育、思想文化,等等)上和从治“本”…  相似文献   

5.
“与”在古汉语中当介词“和”、“同”讲,但在有的句子中却说不通,而解释为“带”、“带领”则文从字顺。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很不少,其它先秦两汉的古藉中也不乏其例。只要句中主语是地位高、权力大或起主导作用的人物,而“与”后边的人是主语发出“赴”、“驰”或“入”、“归”等动作行为时所带领的对象,这“与”就可以释为“带领”。有的古文译著者在译文中有时也把“与”译为“带”、“带领”,但这好像是从上下文中体会出来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义项来诠释。“与”有“带领”义是“与”、“以”通假所致。“与”、“以”同属余纽,“以”有“带领”义,也有介词的“和”、“同”义。  相似文献   

6.
邓蕙 《天津教育》2009,(9):6-11
写在前面的对话:“传统”与“当代”的对话 “传统”与“当代”如同根与叶的关系。对于学校来说,“传统”是初创历程、发展脉络、核心理念、历史名人、社会风评、精神气质的总和,“当代”则是当今时代学校发展的新鲜经验、变革步伐、服务意识、教育活动、社会地位等要素的累加。从时间轴上看:根是原点,叶是时下;“传统”是历史文脉,“当代”是时代表征。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要在时光的流变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认识到“传统”与“当代”并非具有同一性,也绝不容许断裂。也就是说,“传统”与“当代”有着一以贯之却各自不同的特征,“传统”必须得到“当代性”的解读和传承,而非不加选择和更新地照搬“传统”,这就是“传统”与“当代”的差异性而非同一性。同时,“传统”与“当代”应是相互渗透、彼此丰富、共同发展的,而不是彼此断裂的。一方面,“传统”提供给“当代”对教育问题的解释和相关经验;另一方面,“当代”的进步元素也会为“传统”注入新的生命力。从表现形式上看:根为无形、内化,叶为有形、外显;“传统”多为无形的历史、风格、常识、规范等教育资源,“当代”多是有形的硬件,如建筑、设施等和可以量化的软件,如人才、智力成果等。无形可以变为有形,“传统”可以作为精神财富渗透、体现在当代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中。一所有着辉煌历史的学校,要正确看待无形和有形的教育资源,恰当融合“传统”与“当代”,既不能将“传统”作为档案永久地尘封,也不能把“传统”视同为“当代”,而不去更新观念、联系实际、改造现实。  相似文献   

7.
程颢和程颐接续中断千载的孔孟绝学,自家体贴出“天理”、“性即理”,由“格物’’(即穷人类社会之理)而达到“致知”,由“致知”到“致和”。二程的“和”思想包涵有天理之“和”、通达政体之“和”、性理之“和”等。  相似文献   

8.
劳动,一个久违的词。过去还能听到“热爱劳动”、“劳动光荣”这样的话,现在很少遇到它们了,换成了“劳务”、“职场”、“上班”。如今世上有很多职业和职位,都带有泡沫、虚妄、无聊、投机、腐败、挥霍的性质,甚至不乏公害和反文明的成分。提起“劳动”,我首先想到的是体力劳动,准确地说,是农活,是“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的那种。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市的各中学校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研究了校长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问卷设计是在我们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又通过献研究,归纳出教师应该具备的“敬业精神”等12项心理素质。问卷中列出这12项心理素质,同时要求校长补充他认为重要的其它心理素质,最后请他们对每一项心理素质(包括补充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进行评定。结果发现:校长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心理素质按重要性顺序为“敬业精神”、“进取”、“创新精神”、“爱心”、“自信”、“成就感”、“公正”、“兴趣广”、“合群”、“耐心”、“乐观”和“幽默”;并且可以区分出五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的“敬业精神”和“进取心”,第二层次的“创新精神”和“爱心”,第三层次的“自信”、“成就”和“公正”,第四层次的“兴趣广”、“合群”、“耐心”和“乐观”,第五层次的“幽默”。  相似文献   

10.
艺术有着“虚”和“实”两个方面。虚和实是互为依存,相反相成的。艺术中的“虚”,就是相对于艺术实象的“空白”。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言外意”、“画外音”、“潜台词”。而这些,其实就是“虚”,就是“空白”。中国诗论超越莱辛“接近顶点”理论的艺术探索,可以称之为“序曲即尾声”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教师能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估、评价,科学性进行判断,并对其错误或不足进行修正,在“改”解学生学习、训练的效果,学生能自我定位、自我评价。“改”和“批”结合起来。学生也得以认识、评价自己,教师要对作业的完整性、正确性、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学习状态作出的评估、评价,以便了只“改”不“批”则浅,只“批”不“改”则空,因此,必须把“改”和“批”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歌唱中,正确理解“情”和“声”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说的“情”,是指歌唱者在演唱时用情感来揭示歌曲的思想内容;“声”是指怎样用气、发声、咬字和行腔,也就是歌唱技术,在歌唱表演中,“情”和“声”是辩证的统一。在“情”和“声”这一对矛盾中,“情”是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声”是传情的手段,是为“情”服务的,歌唱时要“以情带声”,使用气、发声、咬字行腔,服从于“情”。因此,作为歌唱技术中的基础部分:“怎样学唱和教唱一首新歌”,是我们中学学生及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实践教学的摸索中,笔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纵观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教材,纳入了十大块内容,即“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与“健康地生活”。每一部分都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融读、说、练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孙莉莉 《现代语文》2006,(8):107-108
一、老子美学思想的要点 中国美学史的起点是老子美学。“道”、“气”、“象”、“有”、“无”、“虚”、“实”、“味”、“妙”、“虚静”、“玄鉴”’、“自然”等等老子提出的一系列范畴,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客体、审美关系、艺术创造和艺术生命的一系列特殊看法,关于“澄怀味象”(“澄怀观道”)的理论,关于“气韵生动”的理论,关于“境生于象外”的理论,关于“虚实结合”的原则,关于“味”和“妙”的理论等等,它们的思想发源地,都是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相似文献   

15.
郭文婧 《生活教育》2012,(13):14-15
又到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季,各高校疯狂比“搞怪”毕业照,在网上引起阵阵围观热潮,褒贬不一,有上纲上线的批判,也有无底线的宽容。前几年,露露美腿,秀秀丝袜,今年继续有,但已经不“潮”了。今年,“保安伸懒腰”、“露肚脐”、“绿军帽”、“海魂衫”、“五道杠臂章”……“穿越版”、“新娘版”、“复古版”、“恐怖版”、“干手观音版”……应有尽有。总之,那种传统的正儿八经、正襟危坐式的毕业照,已经不符合当今90后毕业生的“口味”了,他们追求的是特立独行和个性飞扬。  相似文献   

16.
有很多古汉语的虚词,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的“毕”是副词,有“全”的意思,与“原形毕露”的“毕”一样。“相如既归”(《廉颇商相如列传》)与成语“既往不咎”中的“既”都是“已经”。 古代汉语,一词多义相当普遍,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保留在成语中,例如古文的“亡”有“灭亡”、“逃亡”、“死亡”和“丢失”等义,都分别保留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亡命之徒”、”家破人亡”和“亡羊补牢”等成语中。再如“负”,“负隅顽抗”、“忘恩负义”、“负荆请罪”、“身负重担”等成语,分别是“凭借”、‘’违背…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本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使学困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才能形成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课堂,从而使学困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能力变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培训》2006,(4):F0002-F0002
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由宝安中等专业学校和宝安职业高级中学在2002年8月合并而成。学校现设东、西两个校区,实行“一校两址,分区办公,统一领导”的暂行管理方式。学校提出“以人为本、爱为核心、精心经营”的办学理念。确立学校发展“八年规划”,实施“名校战略”和“大校战略”;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培养,积极构建“校企联合”和“校校联合”两个联合办学平台,拓宽“出口”和“进口”渠道,办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布朗族现有82000多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以及西定、巴达和打洛等山区。临沧地区的云县、镇康、双江、临沧和思茅地区的景东、澜沧、墨江等县也有部分散居和杂居的。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布朗族历史悠久,族源可上溯到汉代,其先民在史书上便有“濮”、“扑子蛮”、“蒲蛮”、“蒲人”、“扑子”等不同称谓的记载。各地自称则略有差别,西双版纳的自称“布朗”,镇康、景东一带的自称为“乌”,澜沧一带的自称为“翁拱”,双江、云县、墨江一带的自称为“阿娃”或“阿瓦”。建国后,根据本民族大…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中使用的“和”类虚词成员有“与、和、并、同、连、共、及、将、跟”等9个,它们在语法意义及分布上各具特征:在使用频率上,“与、和、并、同、连”为最常用的5个,而“将、跟”则极为罕见;在分工上,“并”主要用作连词,“同、连”多用作介词,“将”只作介词,而“及”只作连词;在主要用法上,用于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偕同者的主要用“和、与、同”,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受益者的主要用“与”,引导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的主要用“和”同“与”,引导出比较的对象的主要用“和、与”,表示强调的只能用“与”和“连”,介绍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另一(些)对象的主要用“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