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儿童权益运动的发展和新儿童社会学的兴起,儿童日益被视作独立的权利主体和积极的社会行动者。将儿童视为被动的调研对象的传统做法开始受到质疑和挑战,将儿童视作研究的合作者、参与者甚至发起者的儿童参与式研究范式日渐受到认可和采用。英国女王大学儿童权利中心负责人劳拉·兰迪发起一项儿童参与式研究,设计了研究过程中儿童顾问小组(CRAG)的建立、儿童参与能力的构建以及儿童在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法选取、研究数据注释和研究成果呈现六个进程中的参与,自始至终保障了儿童在研究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参与权。而这类研究方法要能够成功为我国所用,需要认识儿童参与式研究的价值、重构研究中成人和儿童的关系、避免儿童参与的形式化和幼稚化、结合国情进行儿童参与式研究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现代儿童观视儿童为“未完成的成人”,认为存在着统一、普遍的,依某种固定的阶段和顺序持续发展的规律。后现代儿童观反对现代儿童观对儿童未发育好、依赖成人的建构,认为儿童是自己生活的有能力和有见识的专家,是权利的持有者和意义的创造者,和成人不是一个同质的群体,并不存在一个普遍的发展过程。前者倾听幼儿的方法经历了从皮亚杰的临床检查法到运用专业的观察评价工具观察儿童的发展历程。后者则发展出了以马赛克法为代表的“儿童友好”的系列方法及方法的组合。尽管两种儿童观及其倾听儿童的方法迥异,但在教育实践中为促进儿童的最大发展和确保儿童最佳权益,教师可以基于现代与后现代儿童观及其各自所发展出的研究方法,选取具有一定信度效度的专业观察评价工具,结合幼儿的表征能力,科学有效地倾听幼儿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解析了儿童简笔线描及其特点,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把握儿童的泛灵心理、尊重儿童的想象创意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教学和辅导的方法,还谈及了教学辅导中的几点忌讳。  相似文献   

4.
儿童语音发展的研究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方法 ,主要有日记式追踪研究、大样本研究、以及语言学研究方法。语音发展的研究对象从正常儿童逐步扩展到特殊儿童 ,对象的年龄扩展到学语前儿童 ;从儿童语音发展的顺序以及语音错误的表现形式中 ,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对于儿童的言语和语言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回顾关于听障儿童人格研究的研究,从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反思的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从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听觉障碍儿童人格完善三个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陶聃 《家长》2022,(8):84-86
<正>马赛克方法建立在一种积极的、全纳的儿童观基础上,就像由不同颜色的小方块组成的马赛克图案一样,这一研究工具构成了一个大型的马赛克。马赛克方法是一种融合了多元方法、多重声音的探究方法,它将不同的视角结合在一起,帮助幼儿构建一幅关于儿童世界愿景的图画。它通过多种研究工具的使用获取儿童的经验或看法,每种工具获取的信息都将形成一片“马赛克”,将它们放在一起,就构成了有关儿童及其看法与经验的完整图画,也形成了一个基于儿童视角对相关事物展开对话、反思和解释的基础。在实践上,研究者学习倾听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更全面系统地收集儿童的观点并赋权儿童,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指导研究和实践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故事在提高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儿童发展障碍,在认知发展、语言功能、社会交往和适瘟方面出现显著困难。社会技能的缺陷是自闭症儿童最为根本的问题,指导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互动和交往,一直是相关领域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社会故事是指导自闲症儿童社会交往的较新的方法之一,本文从社会故事治疗自闭症儿童的优点、方法、实施原则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较详细地介绍了其在儿童自闭症社会交往干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儿童饮食行为以及喂养行为是儿童保健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进行正确的儿童喂养,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饮食环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儿童饮食行为的介绍,分析了儿童饮食行为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儿童饮食行为的解决方法。同时也对儿童喂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正确儿童喂养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有关儿童说谎行为研究文献的梳理,研究者概括介绍了有关儿童说谎行为的定义、儿童对说谎的认知、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年龄和发生概率、儿童说谎行为与心理理论能力的关系以及儿童谎言的分类和儿童说谎的动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现有研究在方法上的不足,从而建议可在社会学视野下进一步考察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当前儿童的社会和道德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 世纪中国儿童观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与态度,在20世纪中国儿童观的研究历程中,数度出现对儿童认识和看法的钟摆现象,有时甚至出现严重的倒退。儿童观的世纪变迁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紧密关联在一起。文章从四个时段,即1900-1919、1919-1949、1949-1989、1989-2000分析了儿童观的变迁历程,概括了儿童观研究中的三种方法,即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的研究方法。指出在中国长时段的儿童史研究还基本是一个空白。此外,由于研究者所采取的研究视角的不一样,他们所理解的儿童观也有较大的差异,主要有政治学视角下的国家与儿童,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与儿童,文化学视角下的文化与儿童,以及哲学视角下的哲学与儿童。  相似文献   

11.
Drawing upon their practical experience as teachers and as teacher trainers, the authors describe development work done in a school for children with severe learning handicap. The project in question focused upon the communication and learning needs of a boy with athetoid cerebral palsy. Over a period of time, both the computer hardware (mainly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software programmes were developed which have made an incalcul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boy's contact with his teachers and his fellow‐pupils. The work done has already been adapted and made available for other pupils.  相似文献   

12.
随着脑瘫儿童入学率的不断攀升,对脑瘫学生教育康复问题的研究也日渐深入。本文通过对国内近十年关于脑瘫学生的研究成果的梳理,概括总结了目前学校所采用的脑瘫学生教育康复支持系统的四种实践运行模式,即学校"独立"式、学校-家庭"协调"式、学校—康复中心"交替-合作"式、学校—残联"合作"式;分析了我国脑瘫学生教育康复支持系统研究中存在的四大问题;提出"多层级、跨部门(机构)、多学科、跨专业、跨行业间的生态支持系统"将成为脑瘫学生未来教育康复支持系统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吴武典、庄明贞、黄玉贞编制的《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和自编的《脑瘫学生学校支持系统问卷》对小学阶段脑瘫学生学校适应、学校支持系统的现状进行调查,对脑瘫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学校支持系统现状、学校适应与学校支持系统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脑瘫学生学校适应与学校支持系统之间的多个维度都显著相关;脑瘫学生所获得的学校支持越高,其学校适应随之越好;脑瘫学生学校支持系统中环境支持、教师支持、同伴支持、考评支持能显著影响学校适应总体。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近十年来国内脑瘫患儿的评估文献进行研究,探讨了脑瘫患儿运动康复疗效评估的现状。研究表明,评估对象集中在学龄前期脑瘫儿童,且多为痉挛型脑瘫,评估模式多样化,重视评估量表的检验,呈现多领域相结合的特征。最后,从评估标准的制定、评估模式的健全、全方位康复模式的建构以及研究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全国13个省市40所特殊教育学校,采用自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特殊教育学校脑瘫学生的教育康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对脑瘫学生的评估认识不足,评估流程不规范,评估结果的应用缺乏科学性;仅有部分学校为脑瘫学生制定了IEP,且IEP制定的依据不当,内容、角色不合理;各方支持作用未能发挥,学生需求未充分满足;家校合作不充分,脑瘫学生教育康复支持系统与教育康复模式欠缺.  相似文献   

16.
国内脑瘫儿童康复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 ,国内脑瘫儿童的康复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 :研究机构相对增多 ,但又显单一 ;研究队伍相对壮大 ,但教育者没有加入 ;研究对象年龄偏低 ,主要集中于学前脑瘫患儿 ;重医疗康复 ,轻教育康复 ,医教脱节 ;康复疗效评估方法众多 ,但没有统一模式等。这些特点集中反映出脑瘫儿童康复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急待解决 ,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脑瘫儿童的潜能 ,使其能独立地参与、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sociometric status of orthopedically handicapped (OH)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mainstreamed classrooms. Twenty-nine students in mainstreamed classrooms (e.g., spina bifida or other paralysis, cerebral palsy, muscular dystrophy) were compared with randomly selected classmates on the Peer Rating Scale (PRS), a class-administered sociometric scale. The OH group receive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on 2 of 12 PRS factors, as well as directionally higher scores on 8 others. These were interpreted as reflecting either genuine liking and admiration for mainstreamed OH high school students or, alternatively, a “defensive” inability on the part of peers to express base-rate negative feelings toward the orthopedically handicappe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made.  相似文献   

18.
脑瘫儿童入学前治疗、康复训练和教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脑性瘫痪儿童早期的治疗、康复训练和教育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问题。结果发现,脑瘫儿童的早期生活、治疗、康复训练和教育状况亟待改善,家庭经济、精神负担沉重,社会支持非常有限;相关的医学诊断、治疗,康复训练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学龄前融合教育相当薄弱,严重制约这些的全面发展。由此得出结论,脑瘫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案,他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社会多系统协同介入,通过教育宣传、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定相关法律,逐步构建针对脑瘫儿童的诊断、治疗、康复训练、教育服务和家庭支持的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脑瘫是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的简称,是指从出生前至新生儿期间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听力低下、视觉异常、行为异常等多种症状。本文通过对近十年脑瘫儿童研究成果的分析,从脑瘫儿童的语言障碍、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以及心理障碍五个方面对学龄脑瘫儿童伴随的障碍特征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归纳和描述,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照,并为学龄脑瘫儿童的教育康复课程目标及评估标准的制定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The responses of 22 physically handicapped children to selected items of the Piers‐Harris Self Concept Scale for Children were compared with their mothers’ responses to equivalent items of the Personality Inventory for Children. The direction of the responses, whether children were more or less positive in self‐evaluation than mothers perceived them to. be, was analyzed with respect to sex of child, type of school attended, and diagnosis of handicap (cerebral palsy or spina bifida). Only diagnosis of handicap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tendency for children to be either less or more positive in response to the items than their mothers, with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more positive and spina bifida children consistently less positive in direction. Possible explanations are considere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children's views regarding peer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