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我国区域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的空间集聚和分类评价对区域经济决策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了有效的空间集聚和分类评价,得到了较SPSS聚类分析更为科学合理的结果;并将国家级高新区划分为四个高新区集群,针对每个集群发展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楠  徐枞巍  董红 《科学学研究》2007,25(Z2):276-281
企业的财务数据是反映企业发展状况和经营效果的重要信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正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利用财务数据对其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也就十分必要。本文在选取反映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能力的相关财务指标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具体数据,运用SOM方法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按照财务状况进行分类,并总结出各类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特点,为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高新区硬评价方法———聚类分析法,并通过采用最新统计数据,将该方法实际应用于评价研究我国高新区的发展状况及趋势。聚类分析研究是对高新区评价研究的新探索,文中首次采用了多维分类的独特思路,力求从多维角度探求我国高新区发展的规律,并首次采用了通过考察分类变化来研究发展趋势的新方法;最后针对应用该方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就我国高新区评价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税收政策的规定。开发区企业从被认定之日起,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出口产品的产值达到当年总产值70%以上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开发区企业,从投产年度起,二年内免征所得税。新办的中外合资经营的开发区企业,并且合营期在十年以上的,可  相似文献   

5.
面向客户需求细分的数据挖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差异化服务出发,根据客户的需求特征或需求层次对客户进行了细分,这有助于预测客户的需求和减少企业的营销成本。在具体细分过程中根据数据挖掘的思想采用了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模拟说明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王茜 《大众科技》2007,(11):64-64,54
自组织特征映射(SOM)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聚类方法,目前在信息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探讨了对信息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的问题,根据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特性,提出了利用SOM网进行信息产品质量评价的研究思路,并给出了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7.
自组织特征映射(SOM)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聚类方法,目前在信息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探讨了对信息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的问题,根据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特性,提出了利用SOM网进行信息产品质量评价的研究思路,并给出了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8.
张莉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4):97-104
准确把握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演化趋势,为产业合理布局和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泰尔熵、地区集中度、空间自相关检验以及标准差椭圆方法,选取10个工业行业作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细分行业,基于2013-2017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分析我国31个省份专利密集型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演化趋...  相似文献   

9.
准确把握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演化趋势,可以为产业合理布局和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Theil熵、地区集中度、空间自相关检验以及标准差椭圆方法,对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演化趋势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集聚水平较高,其细分行业的集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空间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集聚模式以高-高型和低-低型为主;区位分布呈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产业中心向西南方向偏移,集聚方向顺时针旋转,西南部地区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从空间计量经济视角对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间产业集聚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人力资本、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及基础设施都对本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溢出、市场规模和FDI的影响系数都显著为负。相邻地区的知识溢出和市场规模都对本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造成了抑制作用;而对对外贸易产生了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1.
我国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已成为各国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选取了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数等12项指标,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类,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对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我国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玲  李辉 《情报科学》2008,26(6):934-93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和创新为特征的信息内容产业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并且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本文从网络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信息内容产业创新的机制,并提出了集群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力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化是各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集群风险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发展则是规避风险的根本。因此,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力,对维护高新技术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可以从持续创新力、人才集聚力、市场应变力、风险防范力、协同竞争力和集群文化力六个方面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从创新效率视角研究高技术产业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 推动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QAP(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分析法揭示了其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在两阶段都表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分布特征,处于网络中心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并未对其他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从溢出路径和效能2个层面来看,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在两阶段均形成了4个板块,且在经济转化阶段各板块之间存在更加明显的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地理位置对2个阶段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均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政府支持力度、企业规模仅对经济转化阶段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藏藏药产业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理刚  徐玖平 《软科学》2003,17(2):42-45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西藏地区和藏药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找到了几个主成分以及两种方法得到相互印证的结果。发现了主成分与藏药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运用自组织方法对西藏藏药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邮电业务总量、藏药企业规模、企业自身发展、企业融资状况以及交通状况是影响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结果提出了有利于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明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互动发展的加速器。新时代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要统筹优化产业环境、科技支撑、组织保障等要素,进行聚集与融合创新,着力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与规模效益。文章从科技创新视角,分析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现状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阐述了新时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内涵及外延、产业政策着力点、创新主体发展趋势、创新体系建设等,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产业层面,运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4-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金融发展规模还是金融发展效率,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正向关系并非完全线性,金融发展规模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门槛效应.目前,中国所有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都已经越过了这道门槛.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源与文化的相似性以及有助于支柱产业形成和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等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分别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价值链、知识链和物联网为媒介的三种协同发展路径,进而提出了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单核、多核和星形模式,最后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成为对世界经济最有影响力焦点。为帮助制定有效措施促进其发展并维护产业安全,根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其构成为技术创新能力、产业聚合力、结构优化力、社会贡献力和环境支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