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就能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则不能唤起情感活动,主体必然对它漠不关心。人的情感体验往往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唤起情感主动,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体验的中心,就能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则不能唤起情感活动,主体必然对它漠不关心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景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情景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刺激,当它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就能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则不能唤起情感活动,主体必然对它漠不关心。”(高楠著《艺术心理学》)。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美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把多媒体引入数学课章辅助教学,能产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  相似文献   

4.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起人的情感体验,提升人的艺术修养。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而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那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堂提问技巧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次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定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拟就课堂提问的技巧性作些探讨。 一、出其不意,产生悬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刺激当它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体验的中心,就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有些物理问题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过或没有思考过,一旦老师提出  相似文献   

6.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体验阅读在倡导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大背景下.继承中国文化传统教育中重体验、重感悟的特质.又借鉴现代语文阅读心理学对个体自我阅读活动的研究成果。它以学生为阅读的主体,通过唤醒、调动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来与文本碰撞、交流,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灵自由性和主体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8.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起到动力作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亲少年特有的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所以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应从优化教学设计入手,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以增进课堂教学实效。以下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求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观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们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愉怏、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亭物态度的体验。它能唤起主体对信念的追求。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以情激情,使语文课堂“情”意浓浓。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体验使主体在观赏和享受美时,伴随着紧张剧烈的内心活动、丰富活跃的想象、热烈欢快的情感,产生深层的、令人沉醉痴迷难以言说的特殊的内心感受。它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唤起他们的创作灵感,产生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动机。作文是一种表达,一种交流,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表明:情感是对认知对象的态度的体验,它取决于认知对象满足学生这个主体需要的程度,它总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作为思品课的教师,当你在课堂上感受到学生的情感体验被激活的时候,那时你就会有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几个例子,收获很大。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将“体验”纳入了过程性目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参与,获得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的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消极的情感体验.虚妄的泡沫体验.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不仅伴随着一种情感体验.而且情感体验反过来对人的活动也有一定的支配作用,若能引起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发生积极的摹仿和反复进行的趋势。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引起人的行为停滞或改变的趋势。教学是需要情感来支持的。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一、体验、体验教学、德育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活动。体验在心理学中的一般意义是指一种由诸多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与主体的情感、态度、想像、直觉、理解、感悟等心理功能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以存在主义心理学为代表的众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倒啤酒的学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石云 《吉林教育》2006,(12):46-4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一种体验。积极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教学情境作为课程教学手段的内在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可以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