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给意境下了这样的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他认为,诗、赋、词、曲、小说、散、炳骈等各种学意境。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学艺术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只有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尹红斌 《语文天地》2010,(11):21-22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可见。只有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王君 《语文天地》2013,(5):28-29
古今诗词文学凡成功之作无不在"意象"上做足文章。"意象"囊括了象和意两个部分,象指的是作为创作主题的主观物象,而意是指创作主题的思想情感。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主观物象与思想感情的融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境,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意象经创造性的组合所形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纵观《沁园春·长沙》全文,这首词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画面上也是意境高远,在气势上更是大气磅礴、意象壮美。如果能够从意象  相似文献   

5.
古诗的物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这样的物象也就是意象。意象在古诗中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以意象群的形式出现的,有时出现的是几组意象,这些意象群的叠加就构成了古诗的意境。意境的高下一方面取决于物象的艺术组合,另一方面取决于情感的一以贯注“。情”与“景”是古诗的根本构件“。景”是物质的,是“情”的折射物“;情”则是灵魂的,是“景”的粘合剂。教学古诗,当由景而入情。“意象叠加”使学生知道古诗“言之有物”“,意象透视”则使他们明白“物而不空”,从而整体悟出古诗的意境美。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  相似文献   

6.
诗歌教学要分析意境,著名美术家朱光潜先生给意境这样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思想世界。”可见,意境不仅有鲜明的生动的艺术形象,而且有发人深省的思想,有令人激动的感情,因此,诗歌教学中让学生进入意境体味意境尤为重要,笔者在进行诗歌的意境教学中,曾尝试如下几种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阅读佳作美文或名家经典时,我们常常会深受感染或感动,这是因为作者在文中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渗透一份浓厚的情感,赋予文章很强的感染力。美学家朱光潜说:"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写出感人至深的佳作呢?  相似文献   

8.
本论述了意境的历史发展及其意境的内涵,分析情景相生的不同侧重点,以物象、意象、意境三个概念解释意境的构成,并提出诗歌创作由物象而意象、由意象而意境的整体过程。  相似文献   

9.
魏晋文艺理论已有意象说。佛家“境界”的说法影响了中国“意境”论的形成。佛家认为认识世界要“本相” ,不可把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割裂开来。这些影响了唐代山水诗文意境浑融特点的形成。真正的诗味不在表面的各个物象 ,而在于物境综合体的深刻含义上。《诗格》、《诗式》等在理论上作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如何鉴赏古诗的意境呢?第一,要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第二,要善于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第三,要把握意境的不同形式.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那么,如何鉴赏古诗的意境呢?  相似文献   

11.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里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所以,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进行意境分析,就是要求学生将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意境,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2.
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赋形出象”的光感已不是客观物象的光,而是具有审美意象的光色。绘画作品中的始于画终于观的互动,光线成为特定情绪的表达展现出神奇的魅力,画家要善于用光线处理表达情绪,使作品意境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写生的目的。主要是充分理解各种物象的结构。不为表面繁琐的光暗和环境所影响,而在于刻画其精神本质。要求对描写的主体。必须首先做充分的分析,具体地掌握了客观物象,然后才能胸有成竹地去刻画、提炼、取舍。而这一切,虽然都通过作者的创造,但必须根据物象所构成的特征来决定。这也就是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了。不是自然主义的描写,而是把握客观物象的精神本质,这些要求和现代西画的素描并不矛盾。国画的基本造型规律,  相似文献   

14.
物象的"诗化",其实是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对诗歌的一个深入解读的过程,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将客观存在于诗歌中的物象分解得支离破碎,我们应善用方法,巧妙地将实体物象虚化为意象,再将意象总和形成意境,领悟出诗歌的意境,对于诗人整首诗中传达的情感自然了然于心。  相似文献   

15.
辞章作品中的事景物象(象)与情理意趣(意),前曷客体,后属主体,故而异质,其内部会因为同构关系,也就是能使意与象彼此联系起来的纽带,产生“一意多象”与“一象多意”的两大互动模式。其中,以“一意多象”而言,禅理诗是一类颇值得关注的诗种。这类诗作通常透过森罗万物之静观与日常修持结合,而形成“多象”,以体现含藏于其中的佛理禅机(“一意”)。从本文择以探讨的几类物象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植物物象、地理物象、器物物象等,皆常为僧俗二众藉以悟道参禅。透过此类意象之经营,不仅使禅理诗生发出独特的禅趣与意境,亦展现出辞章“一意”与“多象”之间异质而同构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6.
诗歌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样式,有它自己的语言和艺术的表现行为。它把情思融进物象,借助跨越时空的想象,使情境与意象具有立体性。这里的情境与意象所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空间就是诗歌的意境。一首诗歌如果没有了这种情境与意象所产生出来的境界,是很难给人以美感的。诗歌的意境美可以分为很多类,在这里就简单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的物象造形追求意象造形,那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绘画的表现提到"传神"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绘画形态,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境。造型是中国画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中国画造形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对造形教学产生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鉴赏指导】一、什么是意象和意境所谓“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争奇斗艳的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总之,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意境是整体的、空灵的。二、意境的常见类型举例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我国抒情文学传统的审美范畴,它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白居易说:诗歌"以声律为窍,以物象为骨,以意格为髓"。欣赏诗歌,就是要从解读语言入手,体察诗中对物象的描绘,从而把握诗的意蕴,体味物象如何与意蕴妙合无痕, 构成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意境,这是诗的鉴赏者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产生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寓意于象,二是以象寓意,三是意象相融。寓意于象的意思是,感性注入理性,先有情感,而后通过脑对物象的处理,从而形成意象。以象寓意的意思是,理性注入感性,先有物象,而后内心产生情感,以达到共鸣,而成意象。而意象相融则是刹那间意与象的共鸣。一、意象的作用首先,是修饰作用。修饰文章,使人看着赏心悦目。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作用,如果因为修饰文章而写文,与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