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燕忠忙  邓涛  汪湉 《英语辅导》2010,(3):193-196
本文先从讨论翻译美学出发,阐述了诗歌翻译美学,接着在解读《声声慢》的基础上,对美国肯尼思·雷克斯罗斯的《声声慢》译本和我国许渊冲的《声声慢》译本进行了详尽的评析,进一步诠释了诗歌翻译美学。  相似文献   

2.
《声声慢》描写的是李清照在晚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李清照的愁情。文章从情感的表达、画面的描绘、用韵用词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声声慢》。  相似文献   

3.
《声声慢》这首歌是张肖虎于1933年所作的艺术歌曲,因"九一八事变"有感而发,将李清照的名作《声声慢》谱上了新曲.张肖虎艺术歌曲《声声慢》有着非常鲜明、新颖的音乐特征,在节奏上,节奏型的广泛运用和组合方式将这首歌的旋律"有机地"串连起来;在节拍上,单拍子与复拍子的交替运用支撑起了这首具有较大结构的歌曲;在旋律上,装饰性...  相似文献   

4.
《醉花阴》和《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中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在李清照前期词作中并非影响最广的,编者之所以把《醉花阴》和《声声慢》编在一起,除了凸显李清照词作前后期的不同风格外,其意象选择上有许多共同点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醉花阴》是李清照早期南渡前所作,抒发的是贵族少妇的闲愁;《声声慢》是她在国破家亡情况下的晚年之作,是凄苦孤寂生活的淋漓体现。《醉花阴》和《声声慢》这两首词作的相同意象有酒、黑黄花、黄昏、风等,但传达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情韵。  相似文献   

5.
关于李清照《声声慢》的创作年代,历来争议颇多。从词作本身的涵义解析此词,发现《声声慢》词情调过于抑郁悲戚,大雁、黄花、梧桐等意象与悼亡相关,"独自"一词凄哀欲绝,故此词应当创作于赵明诚逝世不久之后,为悼亡词。  相似文献   

6.
《声声慢》为李清照晚年所作名篇之一,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发词人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浓烈的时代色彩。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本文选取四种有代表性的《声声慢》译文,即林语堂、许渊冲、朱纯深、徐忠杰的译本,从形式、韵律、语言、文化意象和风格五个方面进行对比赏析。  相似文献   

7.
易安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作中叠字的奇横,愁字的贯注,语言的音乐性,引起不同时代读者的分析与探究,从而使词作的意蕴日益深入。本文从韦勒克、沃伦提出的"透视主义"角度,对《声声慢》的文本结构加以分析,使之更明晰地展示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8.
一李清照的《醉花阴》《声声慢》是人教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中的一篇课文。而在课程改革之前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中,仅有《声声慢》是作为自读课文中的篇目之一列出的。我认为,高中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将李清照前后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首"闺怨词"组合在一篇课文里,应是别具匠心的。  相似文献   

9.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所作的宋词《声声慢》集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于一体。许渊冲先生将"三美"原则应用于《声声慢》的英译过程中,译作充分传达了原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三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翻译理论也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树立了新标准。  相似文献   

10.
邓燕 《考试周刊》2009,(43):27-28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细腻的笔法书写其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故而她的词显得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备受世人推崇。《声声慢》是其代表作之一,抒发了词人暮年沉痛乃至凄厉的悲愁之情。本文旨在对徐忠杰英译的《声声慢》从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视角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一首代表作。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词人流亡江南,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病故。昔日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下子变为孤苦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仇、家恨、身世之痛、命运之悲,一时间像阴云一样笼罩在词人心头。难以排遣也无法除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词人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相似文献   

12.
王力鹏 《海外英语》2013,(3X):159-160
在众多词人当中,李清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她的作品极具代表性,而《声声慢》又一向被认为是李清照最杰的作品之一。许多译者曾经尝试翻译《声声慢》,该文主要主要着重探讨这首词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翻译,运用多元系统理论的观点,分别选取林语堂,唐安石和王红公三个译本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名句,它渲染了这样一种画面:  相似文献   

14.
课堂回放 <声声慢>教学实录 师: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步词坛,光耀千秋.她半世孤苦却心系故国,她一生坎坷却坚毅执著.她用七十余年的生命抒写了万世流传的妩媚和凄婉,她就是李清照. 这堂课,我们共同来"读"她的千古名篇--<声声慢>.(板书:读)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诗词理解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情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由悲伤的不同层次组成,这首诗的悲伤是分度来表达的。可以说,《声声慢》是李清照悲苦境况的文学表达,抒发了她国破家亡的无奈、痛失丈夫的孤独、漂泊无依的悲凉,情感层层递进,构成了一条变化着的悲情主线,使得该诗富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扬子晚报》2003年3月1日刊登了一篇题为《歪解“声声慢”气煞李清照》的文章,文中称学生版《唐诗宋词三百首》收录的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排版、解释和断句有误:“晓来风急”应为“晚来风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应为“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实,这只是版本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7.
《声声慢》词名非源于蒋捷考易健贤一《声声慢》词牌因李清照填写,其同名方见显著。清万树《词律》说:“从来此体皆收易安所作,盖其道逸之气,如生龙活虎,非描塑可以。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奇怪的是,关于它的词调名,长期以来却有着一种令人困惑的....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和《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写一个“愁”字,但“愁”的内涵迥异。这反映出李清照生活经历的重大变化。《醉花阴》是她的前期词的代表作,《声声慢》是她的后期名作。笔者试就这两词中所写的“愁”字的内涵进行比较,来粗浅地探讨一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不同风格,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声声慢》,这首词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节奏舒缓而急促、哀婉、凄厉。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正因为这首词艺术特征鲜明,著名作曲家黄永熙先生予以谱曲,赋予了这首词新的艺术生命。在解析《声声慢》词曲艺术的基础上,重点从歌词、伴奏、情感、音准、音色、演唱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其演唱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的《声声慢》作为中国词史上伟大的杰作,不仅呈现了词人在国破家亡、时代更迭之际茕独凄惶的孀妇形象,且抒发了生命个体在环境突变、人生理想破灭之后的浓郁悲愁,更在填词艺术上以叠字之妙创造了词史上的奇迹.本文从画境、情境、艺境三个层次出发三读《声声慢》,力图从新的角度挖掘该词生动而丰富的画面美、情感美与艺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